和宝宝一起读《论语》四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堆满笑脸的人,很少是仁人。

可是,大家都喜欢嘴巴甜的人。

我以前没注意的是,孔子用了鲜—矣—仁,这是一个倒装句,很感慨的样子,他是否也是曾在讷于言上吃了亏?

不过现在,还是会说话比较讨喜,自己也是在笨嘴拙舌上吃尽了苦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AN不习乎?

曾参,字子舆,鲁国人,孔子晚年所收的优秀学生之一,性格鲁钝,为人孝顺,注重修身。(自言自语:看来孔子还是挑与他趣味相投的人)比孔子小46岁,在《论语》出场15次,名列同学第七。

曾子不属于才思聪颖的学生,也就是说,反应比较慢。但他可贵的地方,就是认真——他在老师没有布置功课的时候,还每天自觉反省自己

反省的问题有,为他人出主意,办事情,有没尽心,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没有和大家一起演戏?三:多次之意,传:传授

曾子用的也是反问句,就是自己问自己。

子曰:道(导)千乘SHE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千乘,千辆兵车,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代的战争,国家强弱常以拥有兵车的多少来计算,春秋初期,千乘之国为大国,春秋晚期,万乘之国为大国。

领导一个拥有千乘之国的国家,对待政事要严肃认真,说到就要做到,既要节省财力,又要体恤大家,使用百姓的人力,要安排在农闲时候。

孔子的时候是春秋晚期,千乘之国是小国,所以国君更应该要勤政。

半部论语治天下,2500年前的执政理念和如今倡导的执政理念不谋而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孔子在宣布他的教学内容,当学生的,在内要孝敬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言语谨慎,但说到就要做到,博爱大众,但要特别亲近其中的仁者,这样的修行之后,有多余的精力用来读书学习。

孔子主张在和人相处好之后,才来关心学业的事情,与人交往摆在学知识的前面,与现在正好相反。

自言自语:首先要做个合群的人,能往人堆里凑得进去。什么学习啊,什么成绩啊,走出学校,谁还会关心你的成绩,难道以后你和人交往之前先问,诶,你成绩好么?伴随你漫长岁月的还是围绕在你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如何与人相处才是伴随一生的事情。如果要成为领导,成为领导别人的人,那更要学习与人相处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宝宝一起读《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