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在上班的路上,电台响起一首日文歌,莫名其妙地竟跟着哼唱起来。
时间一瞬间被拉回到十一年前的某个不记得什么季节的午后。对岛国文化情有独钟的光棍同学,咳咳,请容我先不厚道地最后笑一次,我保证以后都不这么叫他了,但是不方便把人家的名字写出来所以下文还是称呼他光棍同学。嗯,对岛国文化(具体什么文化我也不懂)情有独钟的光棍同学在学习日语,我有幸翻阅过那本名叫《标准日本语教材》的书,书的封皮是黄色的,是颜色的那种黄,不是那种黄。虽然我不知道英语成绩都不算太好的光棍同学为什么这么刻苦努力地学习另外一门外语(我猜测可能是为了看原版《名侦探柯南》无压力吧,因为我到现在还记得他发音的“工藤新一”是“裤躲,新一鸡”),但是他曾在十一年前的某个不记得什么季节的午后非常耐心地教我唱过一首日文歌,而这首歌就是今天堵在上班的路上,电台里响起的那一首。
《四季歌》
“哈如哦啊伊洗路黑脱袜,括括落ki要ki黑脱……”大概是这样发音的吧。反正当时我觉得学了一首虽然只是入门级的日文歌非常洋气。
前面第二个自然段用了334个字的巨大篇幅来描述光棍同学,是因为再一次听到《四季歌》的时候心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他好像到现在,一直是光棍。哦,我用的是“他”,他是男的。
我先声明我写他完全没有任何嘲笑的意思,你们看题目就知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而且他是我为数不多的,从初中到高中都同班的同学。我觉得我们所有同学都欠他一个道歉,因为光棍这个外号从初中开始就莫名其妙地伴随他一直到高中,大学有没有摆脱这个外号我不知道,但是当他回归社会的怀抱后,在我们这些情感深厚的同学间,依然这么称呼他。而我觉得外号什么的都具有一定的魔力,好的外号会对人释放积极向上的魔力,坏的外号已经不是魔力这么简单,它应该是一种诅咒。
比如你是一个女孩儿,有人叫你“女神”,逐渐成为了你的标签,你自己都不好意思披头散发地出门,一定要打扮得精致美丽却又丝毫不留打扮的痕迹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再比如你仍然是一个女孩儿,有人叫你“猴子”——画面太美先打个马赛克。
而光棍这个外号,被证明的确是一个诅咒。
那么巧的是,一个和我认识了8年的主持人朋友,在一次聊天中谈到她的爱情观。是的,我用的是“她”,她是女的。
她和前面那个他凭我对两人的了解而言估计是没有戏份的,所以先掐断有些人撮合他们的念头。
她也是一条响当当的女光棍,因为家庭的原因对爱情和婚姻比较恐惧,没有安全感。因为工作的影响,对未来有非常美的憧憬,却十分害怕到达终点的过程。过程崎岖多变充满荆棘,身边的人有太多跌足深渊的惨痛经历加深了她的恐惧。
然后家里三姑六婆们不负众望地轮番登上舞台发表演说,每个人都好像在参加《超级演说家》,各种举例子、讲道理、灌鸡汤以及自作主张想方设法骗她去相亲。最夸张的一次是过年被亲戚告知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很想念她,想让她回去。已经买好车票的她接到妈妈的电话劝慰她不要担心和害怕,男方家条件不错巴拉巴拉你们都懂的。然后她居然吓到立!马!把!车!票!退!了!
虽然她是恐惧到有点夸张了,但是我对这类闲事管的宽的热心观众们也非常没有好感。
引用前几天微信里另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不是很理解“到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这种被动逻辑。我工作是因为我想挣钱,而不是因为毕业了该工作了。我穿裙子是因为好看,而不是因为天热了该穿裙子了。我结婚是因为我有喜欢的人,而不是因为年龄到了该结婚了。没什么是该做的事,满大街爷爷奶奶人家活得好好的总不能说“到岁数了你该死了”
这位朋友刚结婚,再还没结婚的时候就被婆家逼迫要么生两个小孩其中一个给公婆带,如果只生一个也得给公婆带。这么热心热情的公婆实在该热烈欢迎,如果说生活环境比较好的话。
我们似乎经常都在遭遇各种“友善的建议”,抗着“我还不是为了你好”的光鲜旗帜行着“你必须按照老娘的话做不然你就是个小婊砸”的事实。哪家的事儿都想管,宛如一个没落的皇族,恨不得重掌天下。可惜微臣没办法陪您东山再起,更无缘看您君临天下。
因为从事的工作的缘故,看过许许多多相爱的人的故事,因为爱而在一起的人和因为家庭压力选择在一起的人,是不一样的。
人生就只有短短几十年,婚姻偏偏又是被称为人生的大事之一,委屈自己一次,就是委屈自己一辈子。所以要相信,The best is yet to come
愿你们所爱的人,也是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