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冈仁波齐》感

      张杨,记忆中的无名导演,记录藏民朝圣路上的艰苦,张扬藏民坚定的佛教信仰。西藏高原,与世隔绝的平淡,靠着信仰,世代传袭,对于朝拜神山,三步叩首,贴地拜伏,额前膝盖血痂,彰显朝拜的坚定信仰。或为赎罪,或为承诺,或为虔诚,或乞平安……皆寄托于诵经朝圣。这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一种信仰,不怨天,不尤人,怪自己不够善,对神不够虔诚。

        冈仁波齐,藏民心中的神山,前往神山朝拜是藏民的心愿。该片讲诉淳朴的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为了却其父遗愿,领着因各种生活不幸的村民前往圣山冈仁波齐朝圣,此去经年,众人历经艰辛和磨难,抵达拉萨布达拉宫朝拜。历尽千辛,路遇车祸,高山滑坡,滚石飞瀑,冰雪封山,朝着冈仁波齐前进,在抵达圣山脚下,同行转经轮的老人终因疲累盍然离世。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激情四溢的爱情波澜,有的只是为了信仰凝聚的人性,显现的是真实的人性光辉。要说触动内心的,还是内心对信仰的虔敬,为乞家人平安,幸福,他们心无杂念,三步一叩首,六步倒地贴伏,心中无限虔诚,兴许就在那跌出的血痂中,虔诚让人心痛。路上的艰难险阻,仿佛洗净他们心中的“罪孽”。朝圣路上的屠夫,一生杀牛为生,自认为杀孽太重,寄望朝圣神山洗净罪孽。朝拜圣山,无疑是他们内心的自我反省和救赎,我不敬圣山,反倒敬仰他们的信仰和虔诚。朝圣路上的小姑娘,一叩一拜,三步五步贴地朝拜,稚嫩的脸透着虔诚,举首投足都那么认真而坚毅,艰难的朝圣,遥远的朝圣路上,想家了,想,想得流泪,但没见她有泪珠,一遍又一遍问哥哥姐姐:想我了吗?我想你了!看到此景,我内心血液翻滚……为什么要这样的朝圣,那里有她们从小的信仰文化。

      藏区牧民生活,宛如荷兰画家维米尔对生活的平静描绘,吃饭、放牧、屠宰、诵经、睡觉,日复一日,在美丽的高原之上,静谧中蕴含力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年年的轮回,佛,当时他们平静生活中唯一的信仰。这些每日身处环境恶劣的人们,脸上有凄苦和愁容,却总能在阳光灿烂、风过高原时露出纯真又温暖的微笑,是什么在支撑他们抵抗着如此艰苦的生存环境?

      虔诚、笃定、顽强、坚韧,这些美好的品格,不是通过简单地跪拜诵经就能获得,而是通过一场身体力行的长途朝拜方得真义。

        繁华都市中普遍缺失的东西——信仰。我想这是导演张杨创作的初衷吧。

        物欲横流的时代,也许我们缺少了某种信仰,才使我们变得浮躁。

观影《冈仁波齐》感_第1张图片
倍酷量子,远离疾病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影《冈仁波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