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一篇给我印象很深的文章。《被拒绝100次后,世界开始对他说Yes》是说一位美籍亚裔的“小伙子”,童年时被拒绝的心理阴影如梦魇般一直伴随着他成长,给他的生命带来非常多痛苦。
终于在成人后的某一天他想直面被拒绝的恐惧,去尝试做一些反常规的事情,去迎接别人的拒绝。比如:问蛋糕店能不能为他做一个五环的甜甜圈、问路人要100块钱、问麦当劳服务生像续杯一样续汉堡。问能不能在陌生人的后院种一株花,在他被拒绝第1次、第10次、第50次、第100之后。整个人发生了巨大而正向的变化。世界开始源源不断的说对他说YES~
6月11号在深圳参加了一场“行动派”的线下分享会。主讲是“行动派”的琦琦,分享会有个很特别的名字:行动派琦琦无保留分享会
在朋友分享这个活动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行动派是什么。琦琦又是谁。但是活动过后,感触良多。心中升腾起对“行动派”这个学习社团由衷的敬意与认同,和对琦琦这位“可爱女生”的尊重与认可。我想还原一些这场分享会的片段,还有我所感悟的种种。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在罗辑思维的公众号里听罗胖说过:在一家充满牛人的公司里,没有梦想的人也会开始有梦想。有小梦想的人,会变得有大梦想。
之前的琦琦在厦门开了一家小小的公关公司,做着不大不小的生意。在开公司期间琦琦报了一些学习课程,包括混沌大学的线下课。在课程中琦琦学到很多,对导师“李善有”也尤为敬佩。
她想着可不可以请李善有去厦门讲课,去给厦门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来一次千人的大课。想到这个琦琦就上前邀请善友老师。她说很多人有这个想法,但是只有她上前提出来了。但是结果,还是被拒绝。
善友老师作为中国最顶级的创业导师几乎从来都是在北上深讲课,在这些超大的城市中有足够多的受众认同学习这件事,愿意来学习,这样的二三线的城市去演讲真的有那么多企业家、创业者、学习人愿意去付费听讲嘛?所以当场拒绝了她。
之后琦琦开始各种准备以及请哪怕只有一点交集的朋友为自己背书,请他们去向善友教授“说情”
最后,几次的请求,善友教授居然就同意了。当时我在席间听到说李善有竟然被眼前这位看似文弱的女生请到过厦门做演讲。瞬间就感受到了她的特别和厉害之处!
之后琦琦就推掉公司的商务活动,带着公司7、8个人,拼命的努力筹备。公司的同事完全的不理解,为什么要在公司业务巅峰期不去做商务活动,去做这样辛苦+高投入且无产出的一件事?而琦琦坚持要给导师在厦门开一场大课。
两个月后,一场满员的千人大课在厦门拉开。那是对李善有教授来说也超出预料的授课场面。会场坐满了从各地而来的企业家、创业者。在会上,善友教授感慨的说道:琦琦,你只要把这一个社群做好了,全世界都是你的。那一刻,琦琦说她在台上一遍遍对自己说:不能哭,不能哭!
听到这,我特别的感慨,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倔强又努力的“女孩子”啊!
会后善友教授问琦琦:你想做互联网吗?
琦琦说:早就想投身做互联网了....!
善友教授:那你对公司的估值是多少呢?
琦琦没想到教授会这么问,但是撑着面子说怎么也得几千万吧~还说了一堆临时发挥的理由。
善友教授说这次的活动就已经有了一个知识社群的样子了。第二天,善有教授就给了琦琦几百万的“天使轮”投资。
琦琦说,一个人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感觉自己的梦想都被点燃了。
没收拾好行李,就要上路的人
琦琦把公司从厦门搬到了深圳。面对一个陌生毫无资源的城市开始一家创业公司的跋涉。
开的孵化器没有人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开展活动,终于才开始好转。
没有企业愿意赞助新形式的活动,只能一家又一家的联系。甚至为了5万块在董事长办公室急哭了。
怕没有人来参加,超发了邀请函,导致会场人员爆满。对挡在门外的人一个一个的真诚的说对不起
......
分享中数度哽咽,对着台边的同事说:我就说不能随便开无保留分享会嘛
那是我们未曾体会过的艰辛,但会行以敬意的哽咽。
琦琦说她就是一个经常什么条件都没有具备就开始干事情的人。做论坛,先拿下了说能做,才开始下手东拼西凑、最后拉不到赞助,在别人公司急哭。人家说,商业场不相信眼泪。只能再去试,再去试。无数次的拒绝,才最终有人愿意出钱。
还是在罗辑思维里。罗胖说过,优秀的创业者并不是等到所有条件都具备了,资源都妥当了,才去做一件事,而是在还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动手去做,在过程中去寻找资源,去犯错去成长。在摸爬滚打中坎坷的达成目标。每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是在一片丢盔卸甲的混乱中快速成长。
我喜欢“行动派”的故事。它给人最真实可触达的希望。它说:当一个人在观念中对自己的人生不设限的时候,他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在脱不花的《传灯记》中,最令我激动的也是脱不花年轻的时候。一副出身牛犊不怕虎的样子,想做一件事,不知道怎么做,就到处扑各种牛人,听说哪个牛人厉害就扑人家,全然没有陌生人间的无形隔阂,最后打动了许多的这个社会的顶级精英。愿意伸手扶她一把。
瞬间我脑海中有两个沉睡的“点”被点亮,进而连成一条光亮的线,这不就是傅盛所说的:人与人最大的差异是认知的差异的一种解释吗?有的人他敢去想,他敢做,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边线、没有限制!想到就去争取!管他是谁!一遍不行就再一遍。错了就继续重来。而有的人终生困于观念的牢笼!不敢踏出一步。
勇敢的和陌生人对话,勇敢的上前一步争取、勇敢的像会场的第一位举手提问的小伙伴虽然不知道自己要问什么,但是觉得不举手就没机会了所以果断的举起手臂。问了个琦琦答不上来的人工智能的问题。但又怎么样了?她很勇敢~
看到车站想要认识的姑娘,就上前说出来。绝不会失去什么(真的,我试过好多次了)
想转到隔壁学院,就去校长办公司扑他。他不会拿你怎样!
想好了去大城市发展,最快速度买了车票就走,不会露宿街头的!
先做决定,再行事。是我们最有效率的成长方式
到了分享结束后的提问环节。我也问了琦琦一个问题,现在想来才发现是多么的与琦琦的作风吻合。
我问琦琦:我们这一代的人成长,很多人有一个困惑或者说,困扰。到底是要把自己丢入一个环境当中让环境去倒逼自己努力,还是要从心底认定自己是不够努力的,进而下定决心往前走。我们一次次的想要变好,去尝试过,但是
减肥,一次次放弃
跑步,跑了几次就不跑了
学英语,一段时间后就不学了
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次如此循环
到底是我们的努力不够,不够坚持。还是环境更有效率?是环境对我们的成长最重要,还是努力?
琦琦的回答是,环境对我们的塑造有最强大的力量。个人总会有惰性,借助环境的成长是最有效的成长。她也有惰性,但是在一个同频段的人群中,大家能够相互的借力去战胜惰性。利用环境来帮自己。所以她更倾向和推荐让自己身处一个能让自己成长的环境之中。
这其实也就是她整个行事和选择的个人成长的方式,先将自己先丢入一个环境当中,用这个环境去倒逼自己努力,她也害怕前面的未知,但始终慢步前行。最终在逆境中将问题艰难的解决,跳出环境的束缚,完成自身认知的晋升和个人的成长。
从外在看,琦琦有如今的“优秀”,原因是因为她努力和具备强大个人能力。而从内在看,这其实是勇敢的力量。是敢于将自己瀑身在未知和逆境中的勇气的结果。
这是一个会只要心无边界,就允许你“为所欲为”的
世界。去经历拒绝,去大胆尝试!害怕又义无反顾的样子,真是你人生最光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