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翊栖 寸铁学号|185
寸铁学院的课程已经快接近尾声了,最近才看到里关于寸铁学院的公告。其实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才是重要的,至于其他的形式啊之类的,我们真的不在意。在寸铁学院学习的这几天,第一次写出了一份自认为比较完整的影评,还勇敢的投了稿,如果能被编辑看重,那就是我人生赚稿费的第一步。
还是要感谢当初一时冲动报名了寸铁写作训练营,在这里面我收获很多。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
青衣姐姐总是给我很温柔的感觉,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力量。很多女性在讲课或者叙述的过程中总容易流于细节,逻辑上不是很清晰。而青衣姐姐逻辑方面也是出奇的好,PPT呈现部分都是大的框架和重要的关键词,具体部分都在她细致入微的讲述里。
关于这次课程,我一共提炼出四个问题。
1、读后感、读书笔记、书评、拆书稿、讲书稿
关键词:关系、思维模式
最开始,青衣姐姐就介绍了这五种大家常见的名词的关系。
① 读后感是长篇的读书笔记
② 读书笔记可以从概括、摘抄、评点三个方面来做
③ 书评是有价值观和介绍的读书笔记
(拆书稿和讲书稿是下节课内容,作为彩蛋一样的存在)
在我的理解中读书笔记是砖,而读后感、书评、拆书稿、讲书稿是根据不同结构设计出来的风格各异的房子。因此想要写好书评,读书笔记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是不得不反思,读书笔记确实是我比较薄弱的地方。就现在来看,摘抄是我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因为可以不用动脑子,但是读书的时候却真真有很多好的想法灵光一现,等到重新去整理笔记的时候却什么都想不起来。以前听《罗辑思维》的时候罗胖说:“在知识碎片化的时代,你每看一个东西都要有意识地“缝”一下,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如果不尝试着做一些评点和概括的工作,我想我永远也难以完全吸收书里的内容。
那么书评应该怎样写的呢?
2、书评的“三段论”及“三种思维”
关键词:框架、思考、延展
可能有某种逻辑上的美感,几乎所有的可以寻找规律的文体都适合套用三段论。
第一部分:介绍书籍(可以用读书笔记里的概括、有背景、作家、作品等角度)
第二部分:评价书籍(有作品和作家两个角度,也可以同同种类型的书籍做对比)
第三部分:推荐书籍(要有软文意识)
是不是听起来还不算太难,但是要实践啊~
下面主要讲青衣姐姐介绍的写书评的三种思维:框架、逻辑、延展
首先是框架,这里和概括有一些像,但是我觉得这个还包括整篇文章的框架。虽然说都可以按照三段论的形式去写,但是每个人还是需要有一些自己独具匠心的地方。
其次是逻辑,有的人可能觉得逻辑是一个很刻板而且费劲的东西,但是我觉得逻辑是一种美学,当你在读一篇逻辑自洽的文章的时候,你会觉得愉悦,并觉得作者的观点很有说服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美感。
再次是延展,其实这一部分就是我们中文系常说的文本对读,要让两个文本在文章里产生对话。当你成功让他们产生对话,则你也加入他们之中。
从这里来看,书评的很多内容还是可以直接从读书笔记里面取材,那么到底要如何读书呢?
3、读书的方法。
关键词:效率、反思
我特别喜欢青衣姐姐引用的一个比喻:读书就像是开车,不同的书籍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读,当你遇到一个类型的书籍,你能很自然的调换到适合读那类书的“挡”(即方法)的时候,就说明你成为了一个成熟的读书人。
在此之间,我从未觉得读书需要练习,在此之后,我觉得我无知的重灾区便是读书方法。
因为一个书评人往往需要在一周之内写好一本书的书评,所以效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在读的时候,似乎可以放弃从头读到尾的方式,去其所需,取得则用,才是最好的方式。因此,略读和速读将是我们都必须去花时间学习的技能。
另外,青衣姐姐还介绍了三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1、 小卡片(在上面摘抄写感想)
2、思维导图(可以记录一章的框架)
3、PPT(可以承载更多的内容)
那么读书会读了,书评会写了,可以过稿率太低怎么办?
4、 过稿的问题
关键词:调性、模仿,新手的尝试
不好的书评大致相似,而好的书评各有各的好处。根据每个平台的需求不同,我们在投稿的时候,需要下功夫去琢磨那个平台的调性,然后模仿那个平台的文章。一般需要自己提炼出一个框架,用这个框架去写,把那种类型的文章写到极致。
这很难吗?
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这就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有最直观的反馈(过了的就算是合适的,没过的就是不合适的),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个人往往可以进步很多。
除此之外,青衣姐姐还指出了一些人“偏某类文章的”的问题,她认为作为一个成熟的写手,大可以按照自己的路子去选择,但是也不能限制自己的潜能。作为一个不成熟的写手,则需要多方面都去尝试,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哦~
期待下一次讲书稿和拆书稿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