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小 众 的 第 18期 哟!
湖州的微信圈子越来越大了,可是我们之间的联系却越来越少。
好多让人反感的行为我们没有意识到,却无形中拉长了你我之间的距离。
到底有哪些呢?
小众给大家罗列一下吧!
突如其来的语音或视频聊天邀请
不论手机是否处于静音状态,聊天邀请都会让手机震动或是响铃。不是紧急情况很容易打扰别人,而如果情况非常紧急,打电话才更能确保你找到对方。
微信的聊天提示音是一成不变的,其悦耳程度相比各品牌手机自带铃声,要难听十倍以上。
更有人总是选择视频聊天,有时候接听了才发现并不熟悉的对方发来的是视频。内心可以说是奔腾了一万只羊驼了。
有时候拒绝聊天邀请,对方还发来?,突然的聊天邀请被拒绝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发问号只会让人觉得又蠢又坏。
语音/视频聊天适用的场合:约定好的会谈、亲密的人之间的交谈、非工作和学习时间的交流、骚扰并使对方对你反感。
一句话分十条发送,无用的表情包轰炸
我现在手机基本都调在免打扰状态。
因为和很多年轻的,不到二十岁的朋友交流时,每条消息平均收到的字数为3个字,或两个表情符号,加上不断轰炸的表情包,手机拿在手里像抽了筋似得不停震动。
在正式或严肃,以及有多人参与的场合,尽可能地缩短消息的条数并一口气表述清楚是一项基本技能。
有一次我和家里的后辈说这件事,他反驳我:哪有那么多规矩,明明是你们长大了,就失去纯真了。
我说:是你没长大时,我们包容你,而你以后走向社会,没有人有义务去包容你,你就会被别人选择甚至淘汰。
聊天消息、表情包使用的注意事项:尽可能精简消息,不要刷屏,表情包缓解尴尬时一张就够了,发七八张才是真的尴尬。
聊天的时候有事只说“在吗”
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他在八点整给你发了一条消息,消息通过网络信号传到你的手机。你把屏幕点亮,进入聊天界面,打出“在,怎么了?”,时间是八点零一分。
而那个人很久以后才回你一条消息,或者再也没和你说过话。
其实询问“在吗”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不想搭理你的人必然不会回复。而愿意回复你的人,久而久之也会被你搞得失去了脾气。
不说“在吗”说什么:要联系别人,可以直接留言把事情说清。如果不方便,也可以直说“有一件关于实验/工作的事情问你”。
聊天时候不见人,却更新了朋友圈
这是一种拙劣的差异性对待。
如果不想聊天,大可说没有心情或是直说不想聊天,但是却在朋友圈更新了动态,其实这是一种“明目张胆的已读不回”。
有话直说,或是被别人发现了没读消息却发了朋友圈并不是什么尴尬的事情。说清楚情况并没什么,然而刻意地差别冷遇别人,却是最让人反感的。
在朋友圈刷屏。
刷微商、拉投票、过度秀恩爱、晒鸡汤文字和千篇一律的自拍,或是转发一眼就能看破的谣言,或是诅咒。
对于朋友圈发照片,我的态度很简单:想和家人朋友看到现在自己的样子。
一张照片不仅仅是五官的排列组合,更是精神状态的反映。作为成年人,把自拍单独发给父母或者亲友总是不合适的,朋友圈就提供了一个出口。
朋友圈的内容贵精不贵多,它可以是你的兴趣,可以是你某一刻决堤的情绪,可以是你成功的喜悦。但最好是真实的你。
强行拉进别人进群
如果说转发广告和投票,这还只是个人的事情。但是当我真的遇到建了百人群来发广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大约会退出。
可是最尴尬的情况是:你被强行拉在了一个不相关的群,并且但是群里又有一些朋友或是领导上级。
此时连潜水都是种不敬,偶尔要冒泡。退出实在是不方便又十分尴尬。就算是设置成免打扰,还是会一直顶上聊天页面顶端,可以说是相当苦恼的事情了。
可以退出的群不用碍着面子不退,还要和邀请者说明白你不喜欢这样的行为。其他的群,就需要好好找一个平衡了,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人,身不由己。
微信的聊天可以是轻松的互怼,也可以是充满仪式感的问候与关照,亦或是浓情蜜意的打情骂俏。
但是大多数还是需要遵循社交规则的普通朋友吧。
在湖州,你也遇到这样的微信流氓?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