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

东方美学文化

艺术瑰宝

DECEMBER.13

器物之美如人生,有时厚重才显贵重,有时脱胎化羽方成蝶,关于脱胎漆器,我们今天已经不可得知人们为何要费劲心思,替它脱去器物之骨,然而,与所有轻盈之美一样,它终成精灵,却如幻如电,如果伸手抓不住,就要感恩它曾在人间美丽过。

·

·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1张图片

朱漆百子柜梦野间漆艺工作室出品——以洒金地、推光、堆漆描金、贴金箔等技艺制作而成。正面有101个小童,顶面有49个,两侧各48个,每个小童需画8遍才能完成,耗时一年。

慢,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在一套精美的漆器背后,往往是漫长的工序与打磨。正如中国传统工艺,都讲究慢工出细活。其工序的繁杂程度,也正是精品的保障。平仄的这款大漆茶桌,主要用传统雕漆技艺来呈现。这种雕漆的工艺区别于正常家具上所用的漆面工艺,它会掺雕刻用的桐油,而这种漆一天只能上一遍,正常做雕刻,一般要三个月左右才能完成。一遍一遍的上漆之后,再做抛光,这样才做出更为舒服和柔韧的质感。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2张图片

中国大漆:千磨万彩的不朽美丽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3张图片

大漆又名生漆、国漆、天然漆,故泛称中国漆。这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涂料。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4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5张图片

天然大漆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大漆深沉、含蓄、浑厚、优雅,因此也难得。一棵漆树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 10公斤生漆,3000颗漆树采集一公斤生漆,并有着严格的割漆制度和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故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漆农通常半夜进山,几秒钟就要换一次蚌壳,因此现在市面上的大漆价格极为昂贵。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6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7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8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9张图片

脱胎换骨始出来

相传清朝年间,漆匠沈绍安在帮人修补庙里的破旧牌匾时,发现木头虽已腐朽,但是用漆灰麻布做的底坯却完好无损,且很轻。他想起这是一门几近失传的技艺,叫“夹纻”,即泥塑成胎,再用漆糊上麻布,经过多次涂漆和阴干后,再取空胎座。聪明的沈绍安将这门技艺经过改造、创新到了自己做的漆器上,是为脱胎漆器。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10张图片

一颗犀皮珠子是如何诞生的犀皮技艺,是将漆涂抹到胎上,做成高低不平的表面,再将漆推出一个个突起的小尖,干透后,再一层一层地涂上不同颜色的漆,最后通体磨平,各色纹饰如行云流水。

漆·具漆艺工具极其讲究,发刷需采用女子头发之城,鼠须笔用于描金勾勒,橡皮刷磨损后经过打磨可长久使用。拥有好的工具,会让做漆事半功倍。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11张图片

在中国,人们将从漆树身上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加入颜料,打造成可以涂刷的色漆。这种大漆,经过打磨和推光后,会发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光泽。然后再通过雕填、镶嵌、彩绘、脱胎、髹饰等手段就可制成各种精致、美观的漆艺品。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12张图片

“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这一历史记载,印证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大漆最早的国家。而大漆又是漆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漆的最初意义在于器用。我国漆器工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明代《髹饰录》记载的漆工艺表现技法就达497种。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13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14张图片

中国古代漆器的漆,是从中国南方漆树采割下来的树脂,这些树脂在氧气和潮湿环境的作用下会变硬,而这些变硬的树脂就成为了最早的天然塑料。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15张图片

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漆就已经被用作中国的一种艺术媒介,其中包括将朱砂(红色),碳(黑色)和其他矿物作为艺术媒介,其中涉及到将多层漆施用于胎(通常为木材),需要雕刻层次,是所有髹漆艺术中最耗时的。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16张图片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于2016年6月25日至2017年10月9日举办特展:“朱砂:14至19世纪中国的雕刻技术与漆工艺”。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17张图片

元 剔紅仕女嬰戲圖漆盤

清中期 剔彩荔枝紋漆盒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18张图片

清晚期 剔彩開光道教人物圖漆盒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19张图片

清晚期 盧葵生款 剔紅郭子儀賀壽圖屏風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20张图片

明中期 剔紅四季花卉紋拂塵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21张图片

明中期 剔犀劍環紋漆盒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22张图片

明中期 剔紅梅花紋漆盒

明晚期 剔紅梅紋漆筆

元 剔紅牡丹紋漆盤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23张图片

清乾隆 剔紅庭園人物圖筆筒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中央公园旁,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馆藏超过三百万件艺术品,与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

更多展品欣赏

清晚期 剔紅開光山水紋漆瓶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24张图片

清乾隆 剔彩玉玦形漆盒

清乾隆 剔彩萬歲長春漆盤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25张图片

明萬曆 剔紅龍紋漆盤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26张图片

明嘉靖 剔紅壽字紋八角漆盤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27张图片

明嘉靖 剔彩道家神仙圖漆斗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28张图片

明晚期 剔紅金彩梅鵲紋漆盒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29张图片

在中国宽广的土地上,漆艺也发展出福州脱胎漆器、北京雕漆、四川漆器、阳江漆器、金漆镶嵌、贵晋漆器、天水雕填、扬州漆器、厦门漆线装饰等不同流派与工艺,丰富着中国人的生活。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30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31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32张图片

朱漆明宣德 雕漆山水人物盖盒

曾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描述的就是大漆防腐蚀防渗透的物理特性。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曾在故宫古物馆发现被遗弃的“破琴一张”——大圣遗音古琴。得幸于琴面包裹的大漆,纵然历经尘土,终在1200多年后得以重现人间,光彩依旧。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33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34张图片

大漆是有生命感的,刚完成的作品如同婴儿,在岁月中不断成长,而每一层的漆也都有不同的“醒”的状态,开了,是大漆存恤时光造就的温润美感。也正是这一特性,使得漆器作品历久弥新,始终焕发出永不衰变的艺术魅力,把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记载下来、传承下去。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35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36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37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38张图片
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_第39张图片

The end

内容综合整理自

拙觉

-中式生活荟自媒体工作室

编辑:MELODY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华传统工艺专属 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