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糖问答录——关于阅读的N个问题

方糖问答录——关于阅读的N个问题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尽我所能,对于阅读方面常见的问题做了回答。


Q1: 怎样才算是有效的阅读?

A: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

读书有三种目的——

为了娱乐消遣(如文学小说)

为了知识(如政史地社经文理)

为了实用(指导你如何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如职场、时间管理、着装打扮、写作、理财等)

我们在学校时,更多的是读知识类,而当我们离开学校,需要自我提升时,多半在读实用类。

如果你是为了娱乐阅读,那自己怎么爽就怎么来。不过,只为了乐趣而读书,未免太浪费了,对改变生活也毫无意义。而知识类涉及的更多是学习方法问题,而不是阅读问题。所以,和这个问题真正相关的其实只有实用类书籍。

实用类书籍的存在目的,就是教会你如何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所以评判阅读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就是————读完这本书,促使你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改变。


Q2: 怎么提高阅读效率?

A:都说书海无涯,所以大家总是有满满的焦虑,想读得更多更快更凶猛。但是,我们要先把观念摆端正啊。

高效的阅读,不是说读得飞快,而是懂得用合理的速度阅读不同的书。

快,不应快到有损理解,慢,不应慢到不值得。

以理财书籍举例,《聪明的投资者》这样的经典书,你可能需要花上好长一段时间,看上好几遍才能明白。而《小狗钱钱》这样的小白入门书,顶多个把小时也就读完了。

如果你一昧地快,一天能看上五六七八本,那我只能怀疑你在看的都是价值极低的消遣书。

此外,通读全书,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做法。就算是一本绝世好书,也不必从头至尾完完整整读完,在过渡性的间隙部分完全可以溜过去。

有经验的读者,读得越多速度越快,因为他已经够了足够经验去判断,一本书价值几何,哪里可快哪里应慢。可以说,读得多所以才读得快,这样才是正向的良性循坏。


如果非要说存在什么提速技巧的话:

一是”地图式“预览,在开始读一本书之前,先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封底介绍、前言、提纲、结语,再选读一两个你感兴趣的章节,只用几分钟基本上你对这本书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判断,这如同带着地图进入一个陌生之地,当然比你两眼一抹黑就扎进去要好得多。

二是”主题阅读“模式。集中阅读大量同类书籍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比较其观点的异同,对于雷同部分就可以快速略过,这是更加高效的方式。

三是用手指或者笔当作指针,从每一行的中间往下滑动,手指的速度要比你平时阅读速度快一些,起到一个带动作用,长期下来也会提高一定速度。


Q3: 一年一百本或是一天一本书之类的说法有道理吗?

A:仅以本来论读书,未免偏颇。这又不是买水果,你要买三斤还是五斤?

就我个人而言,读一本内容简单、200页左右的畅销书,大概需要一两个小时,而且晚上有时候要加班,有时候约了朋友出去玩,所以基本不可能做到“一天一本书”。

但是,我并不否认,“一年一百本”、“一天一本书”之类的说法隐含着一些合理的意思:

一是读书的量要大,如果你想要对某一问题或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只读一两本书是不够的,那连门都入不了。很多人一年看不了两本书,还自我调侃和安慰,质比量重要。要我说,一年才读几本书,不如滚去睡大觉。

二是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很重要,阅读就像运动一样,每天运动就会越加机敏,一旦停下来就会迟钝疲乏。

总之,“一天一本”既做不到,也算不得合理,但是每天读书、大量读书是没错的。


Q4: 怎么保证读书时间?

A:有句话我看了觉得特别警醒,”你每天看电视好几个小时,看了几十年了,你的生活有发生什么好的变化吗?“

大部分人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网、刷手机上面的时间高达两三甚至四五个小时。如果撇除看电视、上网、刷手机,你不必起早贪黑,就已经有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用来阅读。

这些无意义的细小消耗,在平日看起来是无所谓的,但一旦你有了想要达成的事情,却发现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就会如坠地狱。


Q5:遇到读不下去的书怎么办?

A:读不下去往往有两个原因,一是你不感兴趣,二是书的难度大。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你不感兴趣,那还读个毛啊。离开学校以后, 现在的我们读书是为了自我提升,又不是为了应试,何苦要在你毫无兴趣的书上浪费时间,折磨自己呢。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遇到内容艰深,你现阶段的水平难以理解的书时,在看第一遍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直至把书通读一遍,此时你对这本书已经有了大概的认识,再读第二遍的时候,有时联系上下文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意思,就能理解更多内容了。


Q6: 怎么做读书笔记?

A:——我所见过的读书笔记,90%实为摘抄。

关于读书笔记,主要有两大门派观点:

一是笔记无用论。但这类人读完书后,往往连书里讲了些什么内容都说不清。

二是精细摘抄论。很多人读书会用各种颜色划线区分,画各种思维导图、人物关系图,花很多时间精力,把笔记整理得漂漂亮亮。做笔记的时间可能比读书的时间还长,颇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


我一开始是无用论,后来变成了摘抄论,大概有三五年时间都在这个迷宫里打转转。直到一次,我和一个喜欢读书的领导一起出差,和他说起了自己的困惑:不做摘抄吧,自我感觉像没读这本书一样,做那么多摘抄吧,其实我根本不会回头再看摘抄内容,反倒浪费了很多时间抄抄写写。

他就教了我一个办法,看完一本书,用三句你自己的话,概括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写在扉页上。

大道极简,一语惊醒梦中人。

之所以只能用三句话,是因为一本书里写得好的地方会很多,但如果你任由这些纷杂的内容塞在脑子里,没有轻重主次之分,那很快你就会忘记所有。

而且要用你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对书的理解,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如果你只能原封不动地重复某一观点,或者只是在语序上调整一下,那你只是记住了,而不是学会了、懂得了、理解了。


再后来,除了”三句话笔记“,我又学会了”小论文“笔记。

说来偶然,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简直处理得一团糟,所以集中阅读了一大堆时间管理类的书,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后来觉得书里有的做法非常有道理,就在天涯上进行了分享,有人向我提问,我就继续回答,于是慢慢写成了一篇松散的小贴子。

自此以后,我就发现,读一大堆同类书籍,比较各种相似或矛盾的观点,回答自己或是他人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写成一篇小文章,远远比摘抄式的读书笔记有用得多。

前者需要你主动去思考,而后者是完全被动的。而且读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有输入自然要有输出。思考也更倾向于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表达的这个过程会让你的思考更加清晰。


Q7: 如何找到钻石级别的好书?

A:很残酷的说,随便走进一家书店,你会发现70%是拼凑滥造的书,30%是有意义有观点的书,而且这30%里只有5%才是大神级作品。所以,我们要经常面对的一个情况就是,从洪水砂石一样的烂书堆里,把钻石级别的好书找出来。

一般来说,大家找书有两个渠道是最普遍的,那就是经典书籍和网站评分推荐。

1.经典书籍

总有一些书,是大家公认的经典书籍,如谈到投资就要读《聪明的投资者》、《投资最重要的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从质量早就得到了时间和大众认可的经典书籍入手,确实是最省力省心的。

金克木的《书读完了》里,对于经典书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计起来的。那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就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则说必备的知识基础”。

2.网站评分推荐

在当当网和亚马逊上,五星评分和销售量靠前的书,一般来说质量都在中等以上,要么是长盛不衰的经典书籍,要么是有自己独特观点的书。此外,通过豆瓣、知乎找书,也比较有质量保证。而且,你选中了某一本书,这些网站往往会关联出”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喜欢《XXX》“、”购买这本书的人,也会购买《XXX》“之类的同类书籍,非常方便。

此外,我觉得能更精准找到好书的渠道有:

3.书评节目、杂志

以前我非常喜欢看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用八分钟时间,让梁文道这样的职业读书人给你讲讲一本书的精彩之处,我觉得这个时间是值得的。通过看开卷八分钟,我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洞穴奇案》等一堆质量非常高的书。

梁文道谈及自己如何选书时也说,他自己会定期看《书城》、《读书》等书评杂志,或是《南都周刊》、《纽约时报》的书评栏目,大致圈定一些感兴趣的书才会细读。

4.专业微信公众号推荐

现在各类微信公众号那么多,讲阅读的、打扮的、下厨的、八卦的,家居的,数不胜数。部分微信公众号真是做得很好很专业,一看就知道作者在某一领域有着很深的了解和热情,所以他们推荐的书籍都是极佳。如果你有长期关注的优秀微信公众号,一定要注意对方推荐的书。

5.同源书

什么是同源书?就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书、同一系列的书、一本好书里提及其他书籍。比如你觉得《哈利波特》第一本好看,那这一系列里的书自然也合你口味。再比如我偶然发现《白骨精学习法》写得还不错,就把作者胜间和代的《时间投资法》《钱不要存银行》等书都买了下来,而且与其相关联的《金字塔原理》等书,也被我划入了应读范围。


最后, 要说一说我最反对的找书方法——书单推荐。如果你用”书单“、”推荐“这样的关键词去搜索,就会找到“一生中一定要读的N本书”,”30岁以前一定要读这些书”、”女人必读的10本经典书“、”某某为你推荐的30本书“这些东西。

书单推荐最大的问题在于,推荐者本身学识参差不齐,对读者的需求、口味和所处的水平阶段也一无所知,这样两者怎么有效对接上?除非由你身边学识极佳,对你的水平也很了解的老师、前辈,专门给你开一个书单,不然书单推荐这种玩意儿,简直是浪费生命。


微信公众号:方糖笔记(fangtangbiji)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糖问答录——关于阅读的N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