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三天工作坊结束后,身为班长的我开启了以身作则,互相促进的带头作用。
今天听麦子的课程里提到:需要戒掉的习惯里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行动类习惯,比如爱看电视啦,吃东西啦,戒掉需要一个月左右。
第二种是身体类习惯,比如吸烟,喝酒。戒掉需要三个月时间。
第三种是最难的就是思考类习惯,也类似观念的转变,需要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所以坚持新的行动或者观念,改变是循序渐进的,打卡的方式就是一种坚持和潜移默化地渗透作用。
P.E.T.新理念的植入必须将旧的理念慢慢推出,需要的就是坚持和陪伴。
我相信坚持对我来说不难,最难的是一个团队的坚持,尝试新的任务,也是尝试看到更不一样的自己。
以下是第一天打卡问题和打卡内容。
【P.E.T.工作坊后续支持——21天线上践行陪伴】——2019.4.09
#要点回顾#问题归属原则、效能父母概念
#打卡任务#1.分享你近期经历的某个感受及事件;2.问题归属实例分享。
#答疑解惑#针对回顾/分享主题,提出疑点。
我的打卡内容:
【P.E.T.工作坊后续支持——21天线上践行陪伴】——2019.4.09
#要点回顾#
1.问题归属原则概念:通过“行为窗口”的划分,找准“问题区”。
划分“问题区”的标准在于,谁有情绪、谁有未被满足的需求,谁就处在问题区中,谁就需要得到帮助。
引申:学习P.E.T.对我来说可以扩大接纳线,在无问题区的范围越来越广。
2.效能父母:指的是能听懂孩子说话,这个听懂更多的是指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反馈给孩子自己对他的理解;(倾听技巧)
还指父母能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说让孩子听懂的话语,进行沟通;(面质性我信息)
当出现双方冲突时,不依赖权力这一武器,迫使一方服从于另一方,而是采取公平民主、互相尊重的方法来满足彼此的需求;(第三法)
当遇到观念冲突时,也能通过分享及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价值观不同)
#打卡任务#
1.今天外公摔倒了,吉吉一看到外公非常痛苦的表情,就立马过去搀扶和陪伴,并且不断地发出:没事的,我会陪着你。
我会突然觉得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原来是平时吉吉难过或者摔倒的时候我常常给予陪伴的方式。
有人说:孩子就是镜子里的你。
自己如何陪伴孩子,如何感受孩子,他都能够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来。
通过吉吉这件事以后,我发出了肯定性我信息,我表达了对吉吉这样行动和爱的肯定。
吉吉也很开心地腼腆一笑。
能感觉到情感的流动多么真挚。
2.晚上睡前吉吉不太愿意上床睡觉,讲绘本讲了一本又一本,
他中午在学校没睡,我担心他晚上太晚睡会影响明天白天的精神,我处在问题区,我有情绪。
我说出了我的感受,担心他晚睡,明天没有精神,而且还有点咳嗽,会加重咳嗽,我还得连续带他去推拿,我会觉得很累并且麻烦,耗费精力和时间,寻求协助。
吉吉体会到我的担心,约定讲最后一本后睡觉。
果真一起认真地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