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书笔记—由妒致恨的毁灭

《恶意》读书笔记—由妒致恨的毁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个人非常喜欢悬疑侦探类小说,柯南道尔到阿加莎,再到东野圭吾,前两位塑造的侦探形象令许多人印象深刻,但每个故事都凸显了主角高明的破案手法,做到的其实是让读者更加喜欢主角。并不是说不好,两位的地位足以说明他们作品的成功。只是我更喜欢东野圭吾的。

    他后期的书在人性方面刻画的更加细腻真实,主角亦善亦恶,配角也有生命,读者能感受到在一个案子里所围绕的人的生命,以及案子背后相关的感情,这也是很多人更喜欢分析圭吾作品的人物而不是高明的案子。

    我其实很喜欢《恶意》,相对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这些大热的作品来说,让我最意味深长的是这本《恶意》。看完过后,真的能感受一股恶意挥之不去。

  《恶意》颠覆以往的套路,小说早早就将凶手置人眼前,却以大量篇幅探讨作案动机。剧情还没开始三分之一,就告诉了我们凶手是谁,凶手也供认不韪,读者还没来得及揪心,这查凶大戏就落幕了 ,可是野野口却不说明杀人动机。所以主角加贺得去寻找他的动机,这个过程基本又去了三分之一。精细取证后,竟发现了前所未有的隐情,日高掌握了野野口修的把柄并要求他代笔,那么也就是说日高现在所有文学上的成就以及地位都是因为野野口在后面。到这里,篇幅已过大半,读者才松口气,日高也是死得其所。

    然而在所有人放松的阶段,突然起承转合才到最后的高潮,真相远不止这么简单。之前的所有推理都被推翻,所知的真相都是野野口慢慢引导加贺查下来的,他故意让加贺发现他是凶手,并在一年前就在准备,细心的准备好所有能证明他是被迫代笔的证据,包括凭空捏造的与日高之妻的不伦之恋,以及手抄日高所有的作品,甚至是开头很小的“日高杀猫”事件都是为了再杀掉日高后再毁掉他的名誉。

    他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毁灭一个人,一个他的朋友、他的伯乐,一个非常善良的人,那么他的动机是什么?当一切剥丝抽茧,小时候的“我就是看他不爽”到成人后的“我恨他”,最后带着他的恶意毁灭了日高。

    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同时又不寒而栗,杀人不是因为什么情杀或是有什么其他的纠葛,就是恨,单纯的恨意而已。由自卑开始,夹杂着太多嫉妒,恶意在身体里蔓延,万劫不复。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

    野野口非常透彻地给我们展现了对一个人的恶意究竟可以做到什么地步——杀了他,致他于死地,让他从我面前消失,不,这些都还不够。我要毁灭他的人生,还要玷污他的人格,我要夺取他生前拥有的、以及死后将会拥有的一切。

    而更震撼的是,合上书本,读者会发觉凶手的变态心理实则太正常不过,甚至产生自己便可能是凶手的错觉。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恶意,会嫉妒旁人,甚至是最亲密的人,明知道他很优秀,可自己就是恨他这么优秀。

    圭吾将这种普遍的渺小的情感放大给众人展示出来,直面自己内心的恶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恶意》读书笔记—由妒致恨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