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剑桥学霸,创业后做了个聚集 100 万人的技术社区

这个剑桥学霸,创业后做了个聚集 100 万人的技术社区_第1张图片

MindStore: 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阴明,本科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信息工程,毕业后去了剑桥大学读了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大学期间在好朋友的影响下,我从一个学术狗变成了代码狗并热爱上了互联网及互联网产品。研究生期间做了一个比较认真的产品叫做毕老师,它用一个结构化的数据库统计各种中国大学生的留学数据。 后来这个产品出售了,就开始做现在的公司稀土,目标是服务、培养中国的技术人才。

MindStore:你正在做的产品是什么?

公司的成立是由稀土开始的,以 ProductHunt 的模式网罗优秀的技术高手,这让我们一开始聚集了一批非常高质量的开发者、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创业者。基于稀土,我们做了现在的主要产品,掘金,一个高质量的技术社区。

掘金的目标群体是所有的开发者、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目的是通过类似于 Hacker News / Reddit 的分享模式帮助大家高效地查阅最新、最好的技术内容。当下,大多数的技术站点是门户编辑、或者是内容聚合的模式,这样文章的内容质量很难被保证。

为了保证内容质量,掘金则从一开始就是通过我们逐一邀请的联合编辑(Co-Editor)来分享,这样保证内容是高手推荐。现在也渐渐加入了投稿、原创等功能,在每天的内容中有超过 40% 是作者、分享者的原创内容。

这个剑桥学霸,创业后做了个聚集 100 万人的技术社区_第2张图片

此外,文章的热门排序方式是基于用户行为活跃度,用户的每一个推荐、讨论、阅读行为都会按照时间衰减不断更新内容的热度。这样,用户就更容易看到高质量的内容。当然,大家也可以关注自己关心的技术标签、用户,生成自己最感兴趣的独立信息流不错过任何好内容。

除了网页版,掘金还提供了 iOS、Android 和浏览器插件三个产品辅助用户更好地阅读掘金上的好内容。

MindStore:目前,产品的发展状况如何?

掘金自正式版(2015 年 8 月)上线以来,现在每个月有近 100 万的技术人才会通过我们的网站、App、插件来阅读技术文章,其中 App 用户超过 10万,已经是最活跃的一个移动技术社区。我们的移动产品更被锤子市场、小米、等应用市场推荐,并获得了多个产品推荐网站的当日最佳哦!

掘金内的高质量专业技术文章一共被阅读了近 1300 万次,其中平均下来每篇文章会被收藏约 60次,而各式各样的技术标签被关注了超过 130 万次。最重要的,在我们开放了投稿功能后,现在每天掘金内容中有超过 40% 的是作者的原创内容。在这里,只要质量够好,你写的开源库、经验分享文章、系列教程可以轻轻松松获得超过百人的收藏!

大家最最在意的出了内容质量,就是用户的水平,我们的精心挑选的联合编辑主要来自以下公司:

这个剑桥学霸,创业后做了个聚集 100 万人的技术社区_第3张图片

而用户当中,大家最多的来自于网易、百度、阿里巴巴、美团、腾讯及饿了么这几家公司。

这个剑桥学霸,创业后做了个聚集 100 万人的技术社区_第4张图片

产品重要功能的发展历史:

2015年 08 月:掘金正式版上线 Web、iOS、Android,分类阅读(收藏、评论)

2015年 09 月:热门排序算法

2015年 11 月:标签系统、标签独立页、独立信息流

2015年 12 月:用户关注

2016年 03 月:移动端分享

2016年 04 月:沸点

2016年 05 月:用户排行榜、浏览器插件 Beta、投稿功能

2016年 06 月:完善的用户系统、原创 Alpha

最新上线的原创功能,正在一个封闭内测的阶段:

这个剑桥学霸,创业后做了个聚集 100 万人的技术社区_第5张图片
(原创编辑器页面)

这个剑桥学霸,创业后做了个聚集 100 万人的技术社区_第6张图片
(原创文章沉浸的阅读页面)

MindStore: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业?

自从大学开始,我对于自己要做什么的把控就很强,家人对我很放纵,因此一直是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学习、工作的。当中的任性自然是给年少的我带来不少苦恼,甚至是惨痛的代价,但是“一意孤行”已经是我在做事情时经常的状态。

做 GradChef 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并不是以创业为目的的,因此现在看来当时很稚嫩,没有过多的去思考创业背后的商业目的。之所以回国,是有投资人感兴趣来 pitch,现在看来这样的开始是有些仓促的。

到了稀土,自己就很明确的想要通过一个产品、一个服务来改变一些事务,因此在谋求商业价值上有了更多的思考。虽然第一步走的不太对,也经历了很多的难处,掘金开始运营后,用户的反馈让我们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这其中,最大的阻力启示并不是周遭人的质疑和反对,而是来自于自己的质问。每一天早晨,我都会问问自己这个公司在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做下去。只要这个心气儿还在,我就愿意继续。这不是勉励的坚持,而是一种来自自我的笃定,无需和外人解释太多。

大家都知道 2015 年底是创业的寒冬期,我有很多的朋友的公司在这个期间死去,我们很幸运的在这么难的阶段有了第二笔融资,并一直走到现在。因此,我现在格外的珍惜拥有的一切!

这个剑桥学霸,创业后做了个聚集 100 万人的技术社区_第7张图片
(稀土团队)

MindStore:你之前做过什么牛逼的事儿?

无论是本科香港中文大学、还是研究生剑桥大学,都是最高荣誉毕业。在过程中努力的话,并没有很难。

曾经有一个每天有上万人访问的博客(blog.ming.today),现在网站都已经停掉了。里面的文章基本每一篇(除了技术类的)都被科技媒体转载。积累了一些好的博友,大家的邮件和评论我都很认真的回复,很有满足感。

曾经做的关于 Block 广告的浏览器插件有近 80 万人安装使用。第一次做出有很多人用的产品,记得当时改 bug 都不睡觉,很爽。

在比特币很便宜的时候入了约 100 枚,在还未到高点的时候就抛了。本来可以在北京买几平米的,现在只能多吃几顿黄焖鸡了,哭晕在厕所。

MindStore:从创业到现在,最心惊肉跳的一次经历是?

一定要说让我心惊肉跳的当然是在公司很困难的时候有核心团队成员决定离开呀。其实我很理解对方,也不好强求,公司做的不是最好的状态下强留对方也是很蠢的。但是,一刹那会有很强烈的自卑感以及失落感涌入心头,好在现在坚持下来了深感欣慰。

记得当时得到这个消息是突然的,也没有提前和我先沟通,我镇定了大概小 1 分钟,很认真地说我会努力坚持做下去。感谢另外的成员都支持了我,并一起坚持到现在有了一定的小成。团队现在一点点发展到 20 人,我还是很感谢每一位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的朋友。

MindStore:平时工作当中,你灵感一般从哪儿来?

自己的 RSS 订阅源,我依旧很依赖 RSS 来关注优秀的人阅读内容,虽然一部分技术内容已经被掘金取代了,但是人们的思考、深度文章往往还是来自于独立博客和 Medium。然后就是要认真的、认真的思考,再聪慧的人在描述一个事情、或者论证一个观点的时候都是基于作者自己的认真能力水平的,因此你要理解他的想法并转化到自己的状态下。然后,就是看如何从这些内容中去粗取精,不断地思考自己在做的事情,尽可能减少犯大错误的概率。

MindStore:推荐一些平时工作当中,用得很顺手的工具吧

硬件工具:Kindle、大显示器

协作工具:Slack、Trello、Asana

个人管理:Moodo、石墨文档、Better Note、Sunrise Calendar

内容获取:Digg Reader、Hacker News、Information、微信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剑桥学霸,创业后做了个聚集 100 万人的技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