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个人最稀缺的资源。
我们进行时间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卓越而不失衡的幸福人生,这种人生与线下人生相对,我称之为线上人生,线上人生是拥有专注、有序和平衡的人生。
时间管理之基础理论(1~14讲)
一、早起—时间管理的第一习惯
曾国藩说早起是治家之本,晚起是败家之凶德。很多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习惯。如果你可以早起,那你才可以实现在晨间去计划这一天。
怎样早起?
自然光是最好的叫醒方式。可用自动窗帘或者晚上不拉窗帘,阳光照射时,我们的交感神经开始醒来。遵循大自然四季节律,早起时间最好是当地日出前一小时,不同季节可适度调整。
醒来后可用精油,香味,舒缓音乐或沐浴唤醒自己。可以做一个温暖淋浴,想象五颜六色光芒从头到脚变成光洒向自己,感恩自己和生活。
早起做什么——反思与计划
叶老师2009年开始写日记,已经坚持了很多年。成功的习惯要坚持,把宝贵的能量用在梦想上。会写上当天日期,地点,天气,温度,打造仪式感,然后就开始写了。
然后看日历里的年度目标,看看今年的梦想,去看看这个月的青蛙,青蛙代表重要的有挑战的事情。当我关注到年度和月度的时候,我会想想今天做什么,除了日程表上那些已经确定特定时间的事情,我还有哪些事要做呢?同时写下对昨天事情的感悟,记录美好,将不好的事情转化。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二、计划
1.为什么要做计划?
时间是无法管理的,能管理的只有自己,管理自己的事件和习惯。
时间只有记录下来,分析然后才能更好地安排。一个人20%的事情需要自己做,80%的事情可以委托别人做。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是把重要的事专注做用心做。做重要不紧急的事,就是做未来的事情,即计划,要事第一。计划与专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时间管理才既有战略性又有战术性。
2.怎样做计划?
大脑是CPU,不是硬盘;收集是第一步。
大脑每时每刻都有无穷念头,只要这个事情没完成就会引起关注,焦虑。大脑也不关注细节,只有模糊的印象。记忆是大脑的低级功能,储量有限;思考才是它的高级功能。
那些没完成的事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影响你的专注度。管理自己不是光靠大脑,需要另一个系统,要把大脑里全部想法都写下来,清空大脑。收集事务是管理时间的第一步,也是计划的第一步。收集要全面,不要遗漏,不仅工作上的,还包括生活上的事务。
管理时间的核心是事务分类
事务收集后,要学会聚焦,学会对其分类,挑出要事。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事件管理。通过管理人生的目标,管理习惯,甚至管理每天的行为跟目标的关系才是很重要的。
事务分类有几种:
日程事件。对时间要求高,特定时间要做的必须做的事,用日程来管理。这类固定时间要做的事,不能安排很多,要少而精。清单事件。分两类,一类是有截止日的清单事件;一类是没有截止日的清单,是最近要做的事,弹性很大,不过越快做完越好。
日历上的事务应安排最少,有截止日的清单事件也不要多,安排少才容易达成。
没有截止日的清单如果多就再拆分,根据情境拆分,如按地点,空间分类。这样才能保持严谨,但不失灵活性。
3.大师的时间管理
所有的时间管理理念都是相通的,大道至简。三只青蛙、GTD、要事第一,番茄钟等,都说明一个道理。要事第一,每天不能太多,三件足以,三个做完了,可以再标三件,从而不断出成果。
怎样确保自己去实现要事第一。检视清单+情境清单事件结合,遇紧急事件根据情况处理(处理或记录待后期处理)。这一切首先都建立在收集上,也是易效能的第一个流程。
三、行动
1.自下而上是关键
只有将愿景和行动结合起来,才能达成人生的期望。如何实现目标与行动相配合平衡?常见两种方法,一是从目标往下分解;二是从行动开始逐渐完善,不断夯实目标。
很多理论说要从上往下,经过我自己10年的探索和践行,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秘密: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管理行动和目标。从眼下的事情开始,获得掌控,然后再去逐步升级,关注到重要不紧急,总揽全局。
忙碌的人总是没有时间带宽,被紧急事件绑架。要有更好的行动力,从眼下底层的具体行动开始,自下而上对事物进行掌控。对日常事务的处理能力,成为提升执行力的开始。
2.紧急事务应对之4D原则
我们要去做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那我们首先要去处理重要并紧急的事情。还有紧急不重要的事,可以丢弃不做或委托。焦点是要想办法如何去解决掉重要紧急的事务。生活中也会有近期的紧急事件,根据各人的管控能力不同状态不同。
简单分类后用4d原则处理,第一个“D”是Do(做),第二个"D"是defer(推迟),第三个“D”是Delegate(委托),第四个“D”是Delay(删除)。立刻做,委托,推辞,删除。把大脑所有事务收集进收件箱并分类处理。
3.一次只做一件事原则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谈到成功秘诀是“focus”,即专注。如何保持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
一次只做一件事如何操作?番茄工作法,动静有序,一张一弛,长期训练,训练到随时可进入状态。刚开始一定要僵化这个习惯,先僵化,再优化,最后固化成自己的习惯。
4.番茄工作法
时间的本质就是当下 即专注做我们要做的想做的事。
为什么用番茄钟?首先,大脑很容易被过去的,未完的事情所影响。番茄是让我们一次只做一件事,有别的事情进入先记录下来。二是动静有序,一张一弛。三是战略思维和全局观,选择当下要做什么。
每天拿出时间做反思和计划,结合自下而上的原则,选出青蛙事件,采用番茄。初学者一天五六个番茄,效率高的一天十个。番茄钟适用于工作上重要的事,休息和玩乐时就不要用了。
四、易效能方法论
易效能的方法论:收集-排程-执行,也称作"土豆”、“青蛙”与“番茄”。即清空大脑,要事第一,检视过程。
收集到分解的过程,我们把它称为"土豆(To Do List)"的技术。把大脑的事物写下来,一一分类,筛选要事,叫做“切土豆”,从一块大土豆先切片再切丝的过程。
"青蛙”,指的是通过GTD的思想,将引发大脑关注的所有事务收集、分清轻重缓急之后,挑选出来的“要事”。挑出青蛙之后,用番茄工作法一次只做一件事的方法,“专注”地把“青蛙事件"干掉。
易效能将GTD五个流程简化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收集,用于清空大脑;第二部排程,把事务分类,按轻重缓急分类,日程和清单,以及情境分类。第三步行动,无条件执行日程,然后根据所处情境,参考相对应情境清单,按照要事紧急优先的原则,匹配精力,运用4d原则进行分类处理,做到严谨又不失灵活性。
五、易效能工具论
有了趁手的工具才能让我们做起事来事半功倍!工具其实在重新定义时间和成本,工具的运用能为我们提高效率,而管理效率本身也必须用到工具。
从两个维度来对工具进行选择:短期管理的需求以及方便的需求。
用大脑管理事件说明你还活在原始社会;用纸笔管理,你最多活在农业社会;我们现在是21世纪,已经是信息时代了,可移动设备,手机、iPad、电脑都有很好的工具。
后续会提到很多工具。不过初期不必过于强求,大家可以先从纸笔开始练习,熟练之后再慢慢地扩展到高科技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