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水星《自私的基因》备忘录

四月水星《自私的基因》备忘录_第1张图片
《自私的基因》

四月水星《自私的基因》备忘录 水星核心阅读圈三位讲者,不同的风格与演绎方式,陈勇和展现了自己全方位的知识储备,理解提炼绘图能力,戚贤和郑捷从文化学等角度进入觅母的深层认识。

在书本的尾注中,是这样说明的:

“觅母”这个词语似乎成了一个很好的觅母。它现在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在1988年入选未来版牛津英语词典考虑加入的词汇列表中的一员。《自私的基因》前十章主要关注于复制者中的一种,即基因。我在最后一章中讨论觅母是为了使复制者更加地一般化,也为了指出基因并不是这个重要类别中唯一的一员。我的目的是把基因切得更小,而非要重构一个关于人类文化的宏大理论。

觅母应该被看成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结构,这不仅仅是比喻的说法,而是有学术含义的,DNA是硬件中自我复制的部件。每一个部件都会有一个特定的结构,该结构有别于其他竞争者。如果大脑中的觅母是基因的一个类比,它们必须是一个自我复制的脑部结构,一个能在不同大脑中重建自身的真实神经连接的形式。

觅母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大脑就是计算机。我们能够很明显地预测,人工制造的电子计算机也终将成为自我复制类型的信息——觅母——的一个宿主。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被连起来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信息分享网络。它们中很多是真正地通过电子邮件交互连接在一起。其他的则通过它们的主人互相传递磁盘来分享信息。这是一个完美的能让自我复制程序繁荣并扩散的环境。

课程中老T总结到觅母是具有实体化的精神性客体,觅母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能复制,而人类有更高纬度的的觅母,故具有心灵体系,这也令人类区别与所有其他物种。

老T课程提纲:

生命源代码与演化中的意志及其表象的世界程序中断裂和分裂的点

一、理念与图像

l思维与视觉(现象级)

维度越低,越容易迷失于视觉,视觉容易形成误判,丢失主体,通过外部补偿获得。

心智化包括自我意识与人格化,人与动物不同的是心智化的能力。

治疗中,找到mene的路径。

l分析与建构(想象级)

萃取—建构—图像化

l表征与象征(文化层的表征 )

二、基因、代码与生命编程

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作为一个闯入者,与来访者形成超级合作。

三、一致性与变异

lESS模型与不稳定性(策略)

改变会增加生命成本

l稳定系统和搅局者的出现的系统性变化

心智化是与别人交易的筹码。

l功能分工与平衡系统

有技能才能形成功能分化,而功能分化,技能才能更深推展,很多人无法精细提升技能,因为心智化程度不够。

l演化与进化的区别

演化更具有客观性,进化是我们赋予基因的人格化,谁来说明基因是进化的呢?

l相克相生的ESS的超级模型

基因间的相关性

四、 源代码与时间格式中的意义建构

l致郁与自由意志的拆解

l基因的后台操作与意义建构的时间格式

l预测的现象级的无知状态与对源代码的无知 群体中的共性与个体中的个性化

l人种与地域中的差异与共性的问题

l人类群体中的文化格式化的高维性

l动物群体中的基因格式化的低维性

l个体的个性化的基因表达性:高维性

l高维的基础mene(觅母)曲调、概念、诗句、时装

l觅母与文化基因

五、达尔文的生物学格式与叔本华的理念格式 l最小作用量原理(代价与回报)博弈论

l选择墙

l损益权衡和自我保全

你去理想化对方,对方能够支撑你,说明你处在低维的层面。

六、人的表象的能力分为四种

l直观表象能力

l思维表象能力

l感性想象表象能力

l独立表象能力

由此产生四类表象的类型,充足理由率由此有四种表现形式

七、觅母和潜意识的链接

如何认识觅母的存在是对潜意识从生物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去进行认知探索

觅母与原始汤

觅母与语言的链接:这是后现代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议题,拉康,维特根斯坦

八、生物学中的人格化解读与心智化的理解路径

l基因是没有意识,没有道德,没有情感的

l他们在一种仍然无法理解的程序中完成他们的活动,如果说生命活动都是人格化的表达

l基因不是一种生物

l基因是没有时间格式的

l关于生命的延续的人格化和基因角度来思考

l意识是心智化的核心,是理智的路径

l心智化与自我意识,并赋予人格化

l心智化:自我意识与人格化

九、叔本华与达尔文的宿命

l皈依宗教

l认知的天花板

l人类在时间的格式中的身体与认知

l觅母的制造者:对生物的演化的认知,对表象的认知,对意志的认知。

l人类生产的一切精神性的物质都是觅母,复制和传播的越厉害,觅母的维度越高。

l觅母的精神性:信念,自觉的预见能力,真诚无私的利他行为

l觅母的特性:复制性

你会常常通过理想化一个人来获得支撑感吗?对方是否已经成为们的幻想“神”?此时,我们是否人格化了这个幻想的对象,对方已经不是真实的存在?在低维的世界里,恨也许是一个羸弱主体的必然选择。

我们是否也常常人格化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陷入万物有灵的幻想中,人格化在这里我想是个中性的词语,在心理学中,恐惧人格化成某种具象的客体,比如说我们用恶龙来形容结构中恶的部分就是人格化的方法,用象征与叙事投射出来,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基因是进化的,或者某种动物有何种情绪等等,也是我们在人格化对方,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觉知,能够看到自己什么时候在用人格化,我想人格化可以在想象层面的,也可以是幻想层面的,这里的辨识度取决于我们的心智化水平。

最终,我们回归到心智化水平上,觅母既是意识性的,也是潜意识性,在这里,我理解的觅母的高维表达就是这两者的整合水平,也就是一个人自性化的程度,潜意识在多大程度上扬弃混乱与疑惑,向意识世界接近,接受和谐与秩序某种程度的影响,自我开始丢弃很多以前的规矩、法规,开始产生遵循内在感觉及预感的能力,开始放弃很多之前的立场,自我在这种新的自由之中,变得比较狂野,不再那么驯良,而意识也增加潜意识的善变,开始接近自己的内在本性。课上郑捷也提到的习性与本性,我想在未整合前,人们更习惯于追随内在的习性行事,那当然也是觅母表达的其中一个维度,但怎样才是一种更为尊重本性的活法,这也许是每个人可以更多思考的话题。

四月水星《自私的基因》备忘录_第2张图片
《自私的基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月水星《自私的基因》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