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独行 2/3读后感

选书:

1-“颜”是最抓眼球的,白色干净的封皮,给人以安静,冷静的感觉,就好像他对这本书的简介一样: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的安宁。书皮左下角,是一个穿着帽衫,斜跨休闲包的人,似乎正在前往某个旅途的路上,意境与书名相辉映。

2-正值暑假,计划一个人旅行去庐山,在旅途中,不爱与人唠嗑的我,认为最容易消磨时间的事就是读书了,所以选了他作为旅行的伴侣,而且单从书名看,也和我的旅行十分贴切-----自在独行么~

3-贾平凹,对他的认识仅限于“当代著名作家”这6个字。为了弥补上学时期不好读书的我,也希望近距离感受下大师的作品。

自在独行 2/3读后感_第1张图片
书皮

豆瓣评分:

自在独行 2/3读后感_第2张图片

豆瓣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 · · · ·

平凹先生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就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

先生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这本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对于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这部文集只是用来附庸风雅的玩物。但这本书却要写给生命的行者。愿他们能懂得孤独的真义,在生活里多一些从容潇洒。

看到这些介绍,本人是感觉还挺贴合现在自己目前的状态:喜静,工作之余,也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因为不是名人,没人敲门,但是也不喜欢额外的电话和微信的骚扰。作为内蒙包头人,不光喜欢行走在西北大地,也喜欢到各处转转。对于长辈的情感,爱好等,也是十分好奇,这不就是读书的目的所在么?体会不同的人生!不罗嗦,赶快读起来。

阅读体会:

从作者的文字中,确实能感受到什么是“作家”,很多很小的地方,很普通的人,都让作者描述的活灵活现。文字很唯美,故事悠悠道来,诉说着陈年往事。每个故事之后,又有作者对人生的小感悟或道理。当然行文中,也能看出,作者的那种豪放不羁,对“孤独“二字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几个摘句,感受下:

1·“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这个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圆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

2·“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

3·房间如何布置,家庭如何经营都不重要,睡草铺如果能起鼾声,绝对比睡在席梦思沙发床上辗转不眠为好。用不着热羡和嫉妒他人的千般好,用不着哀叹和怨恨自己的万般苦,也用不着耻笑和贱看别人不如自己,生命的快活并不在于穷与富、贵与贱。

4·女人之所以要做真正的女人,首先要懂得男人的秉性:男人是朝三暮四的,是喜新厌旧的,是吃了碗里看在锅里的,不胡思乱想的男人不是男人,所谓的在性上的高尚与卑下的男人之分是克制的力量强弱,是环境的允许与限制,是文化重负下的犹豫和果断。

5·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不言孤独,偶尔做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6·长安城内有一条巷:北边为头,南边为尾,千百米长短,五丈一颗小树,十丈一棵大柳。那柳都张的老高,一直突出两层木楼,巷面就全阴了,如进深谷渊底,天只剩下一带,又l尽被柳条割成一道儿,一溜儿的。路灯就藏在树中,远看隐隐约约,羞涩像云中半露的明月,近看光芒成束,乍长乍短在绿逢里激射。

7·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为什么是2/3读后感

怀着各种小憧憬,开始阅读。本来计划一期(1个月)读完,没想到用了整整两期。

虽然很欣赏作者的文笔,作者的文字观点也有很多非常赞同的,但是不知为什么,就是读不下去,一共300多页,别说用了2个月,就是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读,都已经是龟速了。其实到今天,也才读了215也,还有整整100页未读,所以读后感,也只能是2/3的读后感了。

反思自己读不下去的原因:

1-每日阅读页数太少,10页之内,读书习惯仍然未养成

2-之前阅读书籍太少,只是能赞同作者观点,达不到对该观点的反思及举例

3-阅读时,有三心二意的现象,不够专注。

4-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感觉起来稍微有一点儿长辈在讲故事的赶脚

自定计划解决办法:

1-规定每日至少15页

2-数量上,只能慢慢积累的读吧,也不想因为纯粹的数量而读

3-早起,尽量晨读,安静,便于排空杂念

或者阅读前,做一下阅读前的热身操。

4-还剩1/3,趁空档,12月1号为Deadline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在独行 2/3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