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对待你的拖延症——《战胜拖拉》读书笔记

这周花两天读完了《战胜拖拉》,感觉是目前为止自己读到的比较好的战拖症的书籍了,很多地方几乎泫然泪涕。尤其是读完拖延的成因一章,对自己的心理模式有了更多的理解,完全改变不敢说,起码会能以更宽容和悲悯的姿态面对自己的拖延症,希望纪录和分享自己的一些收获吧。



先上自己做的脑图帮助大家大致理解一下本书的脉络。

慈悲的对待你的拖延症——《战胜拖拉》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文章的开始是几种常见的拖拉模式的自测,例如,把生活看作一长串不得不进的任务,没有准确的时间观念,对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摇摆不定,优柔寡断,害怕因为出错而受到批评等等。读完了这些在自己身上熟悉的描述,不禁觉得膝盖中了N剑,接着作者提出了对拖拉的新定义——拖拉是处理由启动或完成任何任务,决策背后所引起的焦虑机制。拖延是为了缓解内心深层次的恐惧,发生在我们在担心自己价值感和独立感受到威胁的时候。有在《战胜拖拉》的开始,作者先提出了几种可能引起拖拉的原因,我也把自己拖拉十几年的心理试着分析一下:

    拖拉是为了避免失败,想想自己从小家里都被灌输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志,成绩好父母就开心,不好就郁郁寡欢,父母在升学考试上都为自己付出了很多,期待也是不可避免。慢慢的,学习成了自己价值感的唯一来源,其他的爱好都变成了不务正业。我的智商并不高,渐渐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得到父母夸奖的时候屈指可数。偶尔一次考好了,接着就是父母更高的期待 。几次大的考试,自己都考的不算理想,似乎没有在父母期待成绩竞争中取胜,自己也越来越恐惧考试。

    害怕缺憾,因为微小的分数导致考研失败又放弃调剂之后,我妈就说:你说说你,就差这么两三分,费那么大劲干啥,有那精神头不如好好歇着呢。自己也慢慢默认了,如果一件事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那么自己此前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功夫。由于努力行为被评估为两个极端的结果,自己更患得患失,如书中所说“一脚踩着油门,一觉踩着刹车。”即想要有好的结果,又极端的害怕不好的结果。

     拖拉是为了避免成功。这个说起来可能有点矫情。但是因为目标的设置都是以社会普适的价值观作为导向的。有时候常常自省,有些目标,即使形式上看来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但是依然逃不开父母社会思想的烙印,比如,选择工作的城市,选择考研和考证。即使自己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未来与之适应的工作自己可能也并没有饱满的热情和兴趣。害怕单纯金钱的报酬补偿不了自己的失落

     这本书的一二三章都让自己感触良多,体会到了对待自己拖延行为模式其实可以有憎恶/无奈/自暴自弃之外的感情。或许是理解,或许是悲悯。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我自己概括了一下,心法可以说是要“如实观”,接受自己本来的面目,接受事情本来的面目。书中具体又有四个侧重的方面

     自我对话即要正视自己的价值,重视自我选择/自我承诺的力量,改善反效率的信息输入,改善自己过度敏感的抵触模式和完美主义倾向。

      无忧休闲侧重于重视休闲的重要性,合理评估自己身体和精力状况,以正向激励而非自我威胁的方式工作。

     克服行动障碍针对无法做/做不成功/做不完三大障碍,引入了三维思维、逆向日志忧心处理,转变关注点。

     最后是工作状态的管理,喷发状态个人的理解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心流状态,介绍了几种达到喷发(个人理解=心流)状态的方式和工作中遇到的其他问题的微调。

    文末,作者与拖延症患者的相处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例如坚定执行自己的计划,对拖延者多鼓励少批评等。


希望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再走过那座心理的独木桥的时候,能先铺一张安全网,不因惊慌怪兽的追赶才放弃自己的恐惧,完美主义的幻觉,自在从容过好每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慈悲的对待你的拖延症——《战胜拖拉》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