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

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

在他们还小的时候,教他们怎样面对挫折、怎样学会坚强、怎样更加自信。

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让他们在磨练中日益羽翼丰满,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飞得更高更远。

现在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_第1张图片

杨澜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她的女儿先是在一所公立小学读书,然后在北京的国际学校上中学。有一次她在餐桌上问女儿,两种学校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女儿想了想,说在本地的学校,老师总是让我们别犯错误;在国际学校,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怕犯错误。

这句话让她心生感慨。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家长、孩子都这么怕自己犯错误呢?

因为犯错误就意味着失败。

失败就意味着自己输了,不会是受人尊崇的王者。

当然,不想输,是人的天性,何况一个孩子。

然而,我想说的是,现在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

前两天看见一群孩子玩石头剪子布游戏。其中一个孩子只要赢,就会继续玩下去。但要是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数"。其他的小朋友都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她玩。

她妈妈明知理亏又霸道的是自己孩子,但看到孩子伤心难过的样子,却又心疼地鼓励孩子“这是要强的表现”。

孩子无法坦然面对失败,难以经受挫折,首先是发展过程中难免的、正常的。孩子的情绪越丰富、敏感越可能有上述表现。如果父母应对不当,则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固化,导致孩子长大后,真正变得“输不起”。

一直以来,我们的社会比较崇尚竞争,所以很多人认为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这实际上这种意识既过高地估计了竞争的正面意义,也没有弄懂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的家长很喜欢把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作对比:“人家又考了第一名,而你.....”

无形中给孩子暗示:“只有变强,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还有些家长总把“输赢观”带给孩子,只要孩子表现稍好,就竖起大拇指:“儿子真棒!太聪明了!”结果,一味的夸赞让孩子沉浸于“我最棒”的思想中,无法接受失败带来的心理反差。

对照看看下面这几种父母,很容易养出“输不起”的孩子

☞ “捧孩子”型父母

凡事都保护孩子免遭失败打击。“你最棒了!”“你真厉害!”父母对孩子总以赞美、表扬为主。即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也会故意输给孩子,让着哄着孩子高兴。

☞ “训孩子”型父母

当孩子遇事表现不好时,他们总打压孩子。“98分,为什么没有考满分?”“这点儿事都干不好!”家长渴望孩子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当孩子表现欠佳时,不是去安慰,而是指责和甩脸色。

现在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_第2张图片

☞ “怂恿孩子”型父母

父母喜欢以鼓励的名义要求孩子在各种事情中都抢着赢。“想要的你就要抢到手,不抢你就没有,你就输了,明白吧?”公众场合里,经常有父母鼓励孩子去“抢”玩具和游乐设施,他们希望孩子事事都占先,不吃亏。

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尤其是爸爸妈妈的关 注和认可。

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缺乏能力,难免会经常受挫或失败,并因此产生各种消极情绪。

所以,当孩子沉浸在失败的情绪当中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1、共情和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

孩子哭了,我们可以抱紧他;孩子愤怒,我们可以默默的陪伴他;孩子沮丧,我们可以做个好的倾听者。总之,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告诉他:“一点挫折都经不起,算什么男子汉”或“一点小事就哭鼻子,太娇气”。

还可以这样回应孩子的失败情绪:“我很爱你,我知道你感到有点沮丧/失落/伤心/愤怒……,我也很……。别担心,不管你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我都会和你在一起。”

2、跟孩子说说父母曾经失败的经历

孩子的各种情绪可能源自对于失败和未知的恐惧,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爸爸妈妈也曾经失败过,当时我有怎样的感受和情绪,我是怎样度过的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孩子将来再次面对失败时的经验。

并且认识到失败并是什么难堪的事情,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曾经失败过,这不算什么。孩子也会因此和父母的心更加贴近,以后遇到的挫折才更愿意和父母倾诉。

3、多夸孩子的行为过程和努力

不要只去关注孩子最后成功与否。无论孩子做什么事,都争取看到孩子过程中的努力,和具体成功的点。

把一个事情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付出的努力,坚持,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所达成的效果等,作为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对象,并具体地跟孩子描述出来:“你刚才做……的时候,认真的样子真帅!”“虽然中间你有点累,但你还是坚持下来了!”“这个东西虽然没做好,但是刚才你这个地方的想法真棒!”……

恰当处理好孩子对于输赢的理解,孩子会走的更远

4、不必为了孩子抗挫而故意挫折教育

不需要刻意地把孩子放到村子里,或者非让他吃糠咽菜好几天。这样对孩子来说不会有多大的帮助,甚至孩子会因此而埋怨你: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可以在城里享受很好的时光,我也有这样的条件,你却把我放在村里。

事实上,只要给孩子自己生活、做决定的机会,挫折自然而然就来了。父母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构好的安全感,让他知道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获得亲密关系,以何种方式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问题。

总之,自信的孩子,敢于说“我可以”。在过了自己的这一关——即对外在的安全和自己的能力有了确认之后,孩子才敢探索外界。若孩子内向、拖延或散漫,鲜少有成功体验,则很难建立足够的自信心,更别提向外的积极的学习和探索。

现在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在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