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88,7-26-2,离娄章句上26-2》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88,7-26-2,离娄章句上26-2》

   今天是丁酉年甲辰月丙戌日,四月初四,2017年4月30日星期六。

   今日始至7月30日止,再启"三月不违仁"之旅。目标:1,存无我,去自我。2,戒骄傲。骄傲是大病。重新收拾起前三个月的旧江山。4月24号是足月足日的三个月,刚刚觉得三月大限突破了,心中大喜,稍稍松了口气,这才过了5天,昨天开始连续犯错,首先是没沉住气,跨级沟通,紧接着着急上火高嗓门。这是性情修养前功尽弃,一错百错,起错了头,后面跟着错;其次是今天计划加大学习量,实则萎靡一整天。计划泡汤,堕入反面。损失往往不止荒废时间这么简单,而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一个没守住,经年累月的修行就垮台。这是很可怕的定律。

   不怕人性有弱点,就怕认识不到人性的弱点,还顺着它跑。以戒色为例,圣雄甘地年轻时有钱有地位还好色,中年立志戒色,但他知道绝非易事,所以他反复考验自己,其实就是对人性弱点的警惕和敬畏。曾国藩年轻时也好色,他父亲离他回家,写了一封信,信中嘱咐了一句:节劳节欲节饮食,他马上明白父亲指的是什么,立志断了这个毛病。修身进德的事业所需的方法,还是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四勿原则”最具实际操作性。眼睛、耳朵、嘴巴和行为管好了,随时归正是唯一可行之法。

 这一点要向舜学习。舜的方法最靠谱——聚焦!

   舜不以人心大悦视为对他的肯定和荣誉,他的心以亲人为忧,因为亲人还没有感动喜悦,一家人还没有真正实现和睦,所以他孜孜以求,心无旁骛——“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全天下人都因他而喜悦,只有父母和弟弟不高兴,他把天下人的欣赏看得草籽儿一样轻,而把父母弟弟的不高兴和嫉恨当成自己的责任。通常来说,一般人会认为多数人的评价更加公允,但是舜没有这么想,他觉得只要父母没高兴起来,就算不得功德圆满,所以更加用心。

   这才是真聚焦!我要以舜为榜样。杜绝满足,杜绝骄傲,聚焦,聚焦,聚焦!

 聚焦就是守住一点,永不知足,这个目标没实现,不立新目标。

   子路就有这个特点:他听到一个道理,如果没有来得及实践,他就害怕听到一个新的道理。子路是对的,听10个道理,不如在1个道理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心得。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中规定:一本书没读完,不读新一本,理由是,打开很多书,好像很用功,却没有一本读完,他说这是“务外循人”,没有起到读书应有的作用。什么叫做务外循人呢?我的理解是,打开很多书,看起来好像吸入了很多别人讲的道理,却始终没有把自己代入进去。

 

   舜用心于一处,有什么表现呢?

   一是勤苦,舜做过很多工作,当过农夫,做过陶工,每一样工作他都做得非常卖力,好像一辈子就这么过了似的,认了命似的卖力。

   二是真诚。他对父母和弟弟,从来只讲和睦,不论是非,不辩理由,引咎自责,有错都认在自己身上,绝不找哪怕半步理由。

   工作勤苦是指该做的工作,真诚笃定是指用情委曲,这两个方面都聚焦在事亲,没有丁点儿不彻底的地方。

   舜的行为最终感动了父亲瞽瞍,父子相认,成为真正和睦的一家人。不但得亲,而且顺亲,得亲的意思就是令父亲感到了由衷的喜悦,顺亲的意思就是令父亲免于陷入不义,酿成人间家庭悲剧。按照南老的见解,瞽瞍不见得真的是眼睛瞎了,而是因为他过于顽劣,这么好的儿子都要害,就跟眼睛瞎了一样,所以历史上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瞽瞍,这个解释也有启示。儒家对人的要求不走严苛的路线,只要没有造成大是大非的严重后果,如果犯了错误,只要改过了,就还认他是好人。

   瞽瞍感化这件事,产生两个影响,一是当时的整个天下都震动了,形成全天下的风气,二是后世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都受到影响和激励。通过这件事,大家相信了父子之间的亲情是天性的理论,坚定了父子的精神定能流通,没有不会感化的。没有感化只有两个情况,一是自己还没做到,二是时间还没到火候。天下的人都相信了,则所有的儿子都安心行孝,所有的父亲都安心慈爱。父慈子孝,这份天性的亲情关系得到信仰般的确立,成为天下后世的榜样。所以,孟子称为大孝。

   以舜为榜样,不松不懈,日日为功,遵行四勿准则。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88,7-26-2,离娄章句上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