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学张利东:活在未来的几个等式

新生大学张利东:活在未来的几个等式_第1张图片

怎样才算是活在了未来?

李笑来老师在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面定义我们生活的根基,应该是“活在未来”。笑来老师说,我们需要先对未来有个预测,然后按照那个预测行动、选择、思考,提前为未来做准备。

但真的做准备的时候却发现:一来我们对未来的预测不一定正确,二来当下的现实往往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让我们心生疑虑。同时为未来做准备会与现状的环境格格不入,从而产生不少压力,往往让人没有安全感。

安全感的取舍

安全感是个很大的问题,似乎身边大多数人都有点缺乏安全感。从进化的角度而言,正是因为这种不安全感才让人类得以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存活下来,所以人类从基因里就是缺乏安全感的。

但这种远古时代的优秀基因,在现代社会却显得颇为臃肿累赘。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就生存而言物质已经是极大的丰富,即使一个人庸庸碌碌甚至一无所长,也能做到衣食无忧。所以我们担心的很多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根本不是问题,无非是吃鱼翅还是吃猪肉的区别。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被所谓安全感绑住腿。

虽然从理智上可以说服自己不用太过担忧,但既然是写入基因的本能,我们还是会有对安全感的渴望。上网随便搜一下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人为这个问题所困扰了。

马丁 · 塞利格曼先生在对于“习得性无助” 和 “习得性乐观”的研究指出,即使是成年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习得更多积极和乐观的情绪,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还是常常会因为童年时期爱的缺乏等深层次原因而难以取得明显效果,结果长期为其所困。

笑来老师则在努力构建安全感的另外一个方向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即干脆放弃部分安全感:既然很难解决,索性就不去解决,而是 Live with it,然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方面。

新生大学张利东:活在未来的几个等式_第2张图片

Live with it,多么痛的领悟。当我们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安全感上面的时候,难免会自怨自艾顾影自怜,把自己蜷缩在自己搭建的角落寻求安慰…… Live with it,简单明了的三个单词,却像向全世界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一样,把自己从小我的小世界里面解放出来,投入到更广大的世界里面。总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是意志力无法抵达的,是我们只能接受的。就像 Serenity Prayer 里面祈祷的: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上帝啊,请赐予我从容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 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之间的区别。

其实笑来老师的这个思路不仅仅可以用在安全感方面。这个朴素的原则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即 “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索性不去解决”。既然无法解决,投入再多的精力也没什么产出,投入产出比是很不划算的。

进一步思考的话,尝试了很长时间也没能解决的问题,或许放弃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人生从来不是单行道,当投入产出比已经成为负累的时候,坚持也就成为沉没成本。

主动争取

当我们真的放弃了部分安全感去思考未来的时候,我们应该秉承一个什么样的态度?Ray Dalio 在谈到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时说:

I worked for what I wanted, not for what others wanted me to do.

我只做那些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别人想让我去做的事。

其实,每个人在思考自己未来的时候,都应该用同样的原则去思考,认真地想一想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然后为自己想要的去努力,而不是为别人想要的。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除了自己,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完全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比如在日常工作中,领导会更多地想到如何能利用手头资源把当前工作搞定,而员工会想如何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能尽多地得到个人提升。于是领导会倾向于派员工做 TA 已经熟练掌握的工作,而员工则希望更多地接触到自己尚未能接触到的工作内容从而拓展自己的技能。

又比如做工程的时候,对外接口的项目经理会倾向于加快工程进度以减轻外部压力,而专业科室会更多地从技术角度出发讲究慢工细活,项目专业负责人则需要兼顾进度和技术,想办法从中斡旋能在进度和技术之间求取一个平衡。

没人能完全为你考虑,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自己去争取,做自主的选择,享受选择带来的收益,同时承担相应的后果。毕竟,能同时满足多快好省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很多,更多的事情总需要我们做出取舍。

很多时候,放弃自主选择,把决定权交给别人,的确是更省事的做法,而且自己不用承受相应的压力及可能的内疚、自责等情绪。但这就等于把自己的生活交给了别人,而不做出主动选择就意味着活在别人的当下,永远无法抵达自己想要的未来。

新生大学张利东:活在未来的几个等式_第3张图片

等式推导过程

当我们愿意承担起自己的生活而思考  Work for what I want 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思考?每个人都是过去的积累,我们的思考也很难逃脱这个框架。当我们思考自己及未来的时候,往往会基于自己现有的身份进行思考,更多地会想 “我能做什么”,而不是 “我要做什么” 或 “我擅长做什么”。于是虽然自己是在做选择,但又好像只是在做一些注定要做的事罢了。

事实上,就像之前说的,人生从来不是单行道。人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构建的过程,过去的点点滴滴塑造了现在的自己,而现在的自己则基于自己的现状、外界的反馈以及独立的思考,确定自己现在的选择,从而塑造了未来的自己。也即

现在的自己 = Σ 过去的自己

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到

未来的自己 = 现在的自己 + Σ 从现在开始的自己

所以,人生是一个往复迭代的过程。如果发现自己过去的选择是错误的,那完全可以把现在当作起点,重新积累塑造一个新的自己。就算过去无法摆脱,也可以不断改善,用量变积累质变。

时,在完全推倒重来、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选择之外,我们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即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延伸。曾经流过的每一滴汗、掌握的每一点知识,

都会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印记,我们没有必要刻意抹杀这种印记,而是可以思考如何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搭建某种联系,让未来在现在的基础上开花。也即

未来的自己 = Σ 过去的自己 + Σ 从现在开始延伸和发展的自己

这个角度说,基础性的知识,以及适应性更广的知识,其实是我们更应该花大力气掌握的。比如概率与数理统计,比如计算机技能,比如外语。这些知识不仅具备累

加效应,也即笑来老师所说的复利效应,还拥有更广阔的适应性,可以让我们在更多的领域里游刃有余,从而给我们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活在未来

所以,当我们谈活在未来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强的不安全感。这个时候需要我们首先从理智上认识到,这种不安全感是远古的大脑遗留下来的产物,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了。同时在情感上抛弃百分百安全感的追求,学会与这种不安全感共舞,然后真正地思考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努力去追求,而不是活在别人希望自己做的事情里面,因为那是别人的未来。

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为什么要去别人的剧里当配角。而思考未来的时候,不要仅仅将自己局限于 “我能做什么”,而是要从更广阔的 “我想做什么” 或 “我喜欢做什么”。

人生从来不是单行道,我们的生活有无数种可能,如果过去的选择是错误的,重新选择永远不会太晚。但同时也可以认识到,在完全推倒重来之外,我们还有一种在现有基础上延伸自己,发展出进一步衍生的可能。

从这个角度说,那些基础性的知识、适应性更广的知识,是我们真正应该花大力气去掌握的,它们可以让我们在未来拥有更多的可能,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活在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生大学张利东:活在未来的几个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