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孔老头儿(二)

可爱的孔老头儿(二)

历朝历代、不同层次的人对孔子和《论语》的研究已经很深入、很全面了,要想写出点新意来实在是难上加难。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先哲的伟大和《论语》的精深。我下决心再写第二篇,一是想不负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二是期望用这种方式逼迫自己动动脑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脑子不用会生锈”,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整天吃饱了喝足了,啥事也不想也不做,这样可不行啊!那边不是有玩掷色(shai)子、下棋赌输赢的吗?去玩玩吧,总比不动弹强啊!这话说得是多么可亲啊,这教导又是多么真诚啊,夫子之可爱抑或正在于此。

先说一个题外的话。我手头上学习用的是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大字本,很好的一个版本,一是先生博学,译注准确;二是编排科学,不蔓不枝。很适合像我这样的眼花且慢的初学者使用,38块钱一本,顺便做个广告。但是,其中有一节,我认为先生的断句是不准确的,记下来,也请书乘、俊国等方家指导。《学而》篇之十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先生把“有所不行”归在下一句了。但是,我们即使先不去看句意,只看最后一句“亦不可行也”便可知,前面应该还有一个“不可行”的事。前面果然有一句“有所不行”,而这个“有所不行”理应指的是“大小由之”这个事。所以说,“大小由之,有所不行”应该是一句。先生也在注释中提到皇侃《义疏》中“有所不行”属上句,但解释牵强,所以不取。我也觉得《义疏》的解释牵强些,但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上分析,“有所不行”属上句是正确的。先生在注释最后说“特为注出,以供大家考虑”,亦可见先生治学之严谨。

句读的问题是前辈们学习中早就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后学者一定会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会对我们读古文有很大的影响。插播笑话一枚:一位老先生给自己的侄子介绍对象,于是写了一个便签,说姑娘的长相是“墨黑的头发木有麻子脚不大周正。”小伙一看喜出望外,暗想姑娘长得好啊,墨黑的头发,木有麻子,脚不大,周正。后来结了婚一看,原来姑娘长得是墨黑的头发木有,麻子,脚不大周正。你看,句读出问题还真“坑人”,关键是“坑侄”啊!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聊一聊夫子的可爱。说的这个事是“陈成子弑简公”的事。陈成子叫陈恒,是齐国陈氏家族的首领之一,为陈氏家族第八任首领,当时权倾朝野,史称他的封邑比齐平公所管辖的地区还大,还选齐国女子身高七尺以上为嬖(bi)妾,后院佳丽数以百计,而且不禁宾客舍人出入后院。到陈恒死的时候,真真假假有七十多个儿子。这个家伙不大地道,把领导齐简公给杀了。夫子听说后高度重视,沐浴更衣觐见哀公。此时夫子早已退休在家专心教学了。你想想一个退休干部听说邻国发生重大事件,专程找现任领导提意见建议,虽然责任意识天地可鉴,执着之心着实可爱,但结果我们也可想而知。果不其然,子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夫子善言,力陈己见,又激昂慷慨地说了半天。这不是戏说,《左传》里对夫子的话记载更为详细。但是公曰:“告夫三子!”和我那三个儿子去说吧!明显带有敷衍的意思。夫子退出来说道:“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可是领导竟然说出‘告夫三子’这样的话来。”可见心里也是老大的不高兴。于是告之三子,不可。夫子的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于是夫子进一步强调“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夫子执着的可爱,自己给自己打圆场的姿态更是可爱。

在我们的心目中夫子是一个理性的人,但其实夫子也有率性的一面,甚至可以说任性,并且任性的可爱,下面这件事足以说明。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孺悲是鲁国的一位大臣,鲁哀公曾派他向夫子学习士丧之礼。不知是什么原因,夫子烦了这伙计。有一天孺悲过来,要会晤夫子,夫子托言有病,拒绝接待。这也算不了什么,但是传命的人刚出房门,夫子便把瑟拿了下来,并且一边弹琴一边唱歌,还故意让孺悲听到。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吧,老夫没病,就是不想见你罢了。孺悲什么事情得罪了夫子不得而知,但从夫子的态度上看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把夫子得罪的不轻。夫子态度鲜明、做法率性,一想到站在屋外的孺悲和屋里夫子从容地取下乐器,轻抚琴弦,引吭高歌的样子,就会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绝大多数记录的是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也有少部分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这一段文字是从百度上搜出来的,应该大体上是可信的。但是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夫子对于门人们记录他的谈话是不是知道,或者再进一步,是不是有所安排呢?我在《阳货篇》里找到一段夫子与子贡的对话,很有意思,也比较能说明问题。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有一天,夫子突然说:“我不想再说话了。”自贡赶紧说:“假如您不说话了,那我们记述什么呢?”夫子回答说:“上天说什么了吗?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你说说上天说什么了吗?”看来对于门人们记录他的谈话夫子是知道的,甚至可以推测哪天谁负责记录或许也是有安排的。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夫子突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说出一句“予欲无言”了。以夫子的睿智,他岂能猜不出他说出这句话后弟子的应答?然后就有了夫子“天何言哉”的经典论述。可见夫子有些话可不是信口开河、随便讲的,人家是打过腹稿、备过课的。这种形式应该是可爱的夫子使用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法罢了。

断章摘句地和大家絮叨夫子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儿,其实真心没有冒犯先哲的意思,《论语》的微言大义、精深博大也不是我这个初学者能够讲明白、讲清楚的,感染我的是夫子对仁义的推崇,对大道的追求,对责任的担当,还有对真善美不吝美辞的表扬,对假恶丑旗帜鲜明的鞭挞和言谈举止里流露出来的豁达、从容、真诚、率性和仁爱。忙里偷闲、断断续续地写了这么个东西,以求博老师同学们一笑,也算练练笔、刷个存在感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爱的孔老头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