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

作者:才东亮

十一期间看了两个电影《奔跑的少年》《攀登者》,前者是小人物小事件的生活类,后者是大事件大场面大明星的情怀类,完全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方式,但都是体育题材电影。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1张图片

看了电影是真捉急啊!

怎么做好体育电影的创作?

01.

如果是行业电影,比如医疗、会计、律师等等,因为贴近生活,人物无需具有某种天赋才能从事这个行业,而无需深挖行业的特殊本质。

而体育,除了具有职业属性,是身体的运动,还是精神的运动,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从事这项运动的人要具有某种常人不具备的天赋才能从事这项运动。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2张图片

因此体育电影的创作就要求人物与事物的融合,这就要求必须深刻理解体育的本质,理解主人公从事的这项运动的独属本质。

也就是说,体育电影创作,在生活逻辑、电影逻辑基础上又加上了一层体育逻辑(或项目逻辑),多了一个维度,实现三个维度的融合,而导致创作难度大大加大。

《攀登者》既然是登山电影,就要展现出这项运动的独有的职业性,但更重要的是深挖出登山独有的精神属性,这个电影才能叫做攀登电影,否则,只能算是攀登题材的电影。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3张图片

既然是攀登者,就要深度刻画这个人作为登山者的优缺点,就要回答这个人为什么一定要登山,就要探讨他的人性与登山精神属性内在融合性,是这个人自我本性对登山的需求,而不是现实的目的,以实现人山合一。这才叫攀登者电影。

这是电影创作的基本逻辑和本质要求。

02.

其实登山、攀岩、探险等,是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本质,从事其运动的高手,必定有不同的精神属性。

当然对缺乏逻辑思维的中国人来说,这些要求是天方夜谭。

在《攀登者》上,没看到登山的独属精神,没看到人物与登山运动精神上的冲突与融合,甚至都没看到登雪山这项运动的专业性,它的逻辑比雪崩还崩塌。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4张图片

所以,其实它都已经算不上是体育题材了,当然更算不上是电影,更算不上是体育电影。

它的创作是什么呢?

符合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煽情情节大集合,是感性情绪大放送!

和《银河补习班》的问题是一样的,但后者好歹还有一个教育逻辑与科幻逻辑的结合,虽然做的浅薄,但还有这个意识,而《攀登者》干脆就放弃了所有创作上的追求。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5张图片

18年中国电影创作以《无问西东》《我不是药神》《战狼2》《红海行动》等等,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态势,到了19年,经过寒流重新上线的国产电影呈现出样板戏化的趋势。

不谈那些基础逻辑,只说最表层的普通生活电影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吴京和章子怡为什么那么相爱?胡歌为什么一定要继承父志?

电影都没有给予回答。

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登珠穆朗玛峰?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6张图片

这个问题没有回答,这个电影就根本不能成立!

因为山就在那里,因为我们是登山队等等都是玩笑。

为了爱国嘛!

如果这也叫答案,任何一个作文及格的中学生都是电影编剧了。

在那个时代爱国主义是必然的主题,当然也是剧中人物主观意识追求的主题,但作为电影创作来讲,把爱国作为核心逻辑,好说是偷懒,其实是无能。

我们都理解影视创作的环境,不是说不需要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与创作不是矛盾,要做的是,在意识下面还埋藏着潜意识,把爱国主义逻辑融入到三维创作中来,这不是难事,难在对电影创作的认知上。

03.

在体育电影中,甚至是所以电影类型中,难度最大的是哪一个呢?

足球电影是世界性难题!

《一球成名》这个故事换成篮球、排球也是成立的,对吗?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7张图片

所以,他只能算是足球题材电影,而不是足球电影。

因为它没有深挖足球本质,没有探讨足球的独属性,主人公没有表现出他作为足球人甚至只有足球人才具备的某种素质,不能说他是足球人。

当然生活中有很多人未必是有独特性而从事了某项运动。

但电影虽然来自生活表现生活,但表现的是有代表性的生活,表现的是生命的本质性,当拍了一个足球运动员时,他就应该代表了足球这项运动的本质,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拳击的本质是什么呢?

有个美国的拳击电影《灵与肉》,主人公本来步伐灵活像中国武功凌波微步,拳法花样繁多,像落英缤纷掌,赢一场拳击手,汗都不出,但他却放弃了这些优势,在一场最关键的比赛中主动挨揍,被打得鼻青脸肿血肉模糊后赢得了比赛!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8张图片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拳击的独属本质不是中国武功的最高境界四两拨千斤飞花摘叶即伤人!

拳击手的根本素质是——睁着眼睛看对方的拳头打过来!

直接面对打击,是拳击最突出的独属性质;直面残酷人生,是拳击手的根本素质!

《灵与肉》讲透了肉体与心灵、生活与拳击的关系,它才是真正的拳击电影,它是懂体育逻辑懂拳击逻辑懂生活逻辑的,并做到了融合,这才是电影创作。

当然不能要求每个拳击电影都是先挨一顿揍再抡拳头,可以别的方式表现这个主题,也可以探讨分主题,但这种艺术创作的逻辑概念要明确。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9张图片

04.

足球电影创作为什么是世界性难题呢?

首先人们对足球的认知缺乏。

足球既然是世界第一运动,当然遵守自己特殊的规律,有更复杂更深层道理。

竞技足球经过了力量、技术、战术、艺术、民族性格、民族融合等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已经进入了考验社会文明程度的阶段(不论述),社会性人格体现在球场的每个动作上,致使形成这样一个规律。

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国家占据优势,所以,中国足球再有钱、有技术、有身体、有教练、有市场、有条件等等都是白扯。

人们认识不到足球的规律、本质性,人们回答不了“怎样才能在足球场上踢好球”这个最基本最本质的问题(不论述),也就难以完成足球的逻辑,而难以完成一个足球电影的创作。

这个问题交给中国人,当然更是难以回答。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10张图片

其次是拍摄难度。

篮球的技术要求当然也极高,但它可以描绘为“双脚站地,用最擅长的双手处理球的运动”。

足球是“单脚站地,用双手以外的身体部分处理球的运动,且要受到直接的剧烈的对方”,当然难度是最高的。

场上的每一个动作其实都是全身动作,结合巨大的智力和心理压力,其实都是心灵动作,都是灵魂参与的动作,所以,足球竞技场上的每一格画面都可以当成桌面,唯有足球影像能做到这个程度。

但拍摄电影时,安排的剧情再好,设计的动作再花俏,都没有了灵魂的参与,而失去了神韵,所以,世界上再大腕的导演都很难拍出这个世界第一运动的电影来。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11张图片

05.

当我们想拍一个足球电影时,怎么办呢?

《奔跑的少年》至少要比《攀登者》更自然些,有梦想的主题,有技术、战术、意志力等等的阐述,但这些还是常规的创作,很显然没有触及电影的本质。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12张图片

足球的空间太大了,如果没有野心追求足球的本质,去回答那个基本问题,还可以选择很多的分主题。

比如,生命力的呈现。

心理学逻辑告诉我们,生命力没有正负之分,让人看到了就是积极的正能量的,不让人看到就是消极的负能量的。

足球是最能表现男孩子生命力的运动!

男孩子们在大沙漠中踢球,奔跑、碰撞、对抗、摔倒、伤痕、铲球、鱼跃、倒挂、突破、单骑闯关等等,这些都是激发男性生命力的动作!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13张图片

汗水在孩子们沾满沙土的脸上冲出一道道的垄沟,他们开心地笑了!

影像更恣意、更放肆、更自由、更开心、更能展现生命力。

大沙漠场景的优势弥补了设计的遗憾,让拍摄突破了球场的限制,而追求足球的气质,接近了足球的本质。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14张图片

在大沙漠中,因为偏僻封闭落后,孩子们贫穷、孤独、自闭,对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缺乏了解和理解,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这时候一只足球飞了过来,狂热球迷语文老师用足球打破了贫穷的限制,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理,让村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看到了他们的身体能力心灵力量,出去参加比赛,让更多人看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火热而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解决了各种问题。

这就实现了足球逻辑、生活逻辑、电影逻辑的三维结合,是吧?

举例讨论,男主角帕尔哈提最后为什么能重新赢回爱情呢?

肯定不是因为他带队赢得了比赛啊,一场小学生的比赛与爱情有什么关系呢?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_第15张图片

是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足球展示了男性的魅力、男人的精神、男人勇敢奔放粗犷无畏的气质,从而打动了女性的心理啊,这不才是足球逻辑与人物逻辑与故事逻辑的三者结合吗?

是逻辑的力量推导出了人设、情节、过程、结果,这就是电影创作的基准思维。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不才是足球电影吗?

因为换成别的球类不成立,篮球不能在大漠上打,排球受拘束大,不能完美激发男性的生命力。

《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电影创作还在征途上,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有漫长的马拉松的征途。

你可能感兴趣的:(《攀登者》还是《奔跑的少年》,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还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