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力量无处不在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美国女作家贝蒂·史密斯于1943年写的一部关于儿童成长题材的小说。本书以小女孩弗兰西的成长为主线,描写了在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市,一个德国移民家庭在美国的发展史,在书中,读者能体味到家庭的力量无处不在。本书写了两代人的家庭成长。一个是以外婆为核心的长辈家庭,那里生活着目不识丁的外婆和外公以及她们的四个女儿。另一个就是由外婆的女儿们组建的小家庭,重点选择了以小女儿凯蒂的家庭为主线展开的生儿育女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什么是家庭的力量?

父爱如山,母爱温柔,兄弟姐妹彼此扶持,左邻右舍相互关爱...这些都是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的力量,但本书中重点强调了阅读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力量和改变。

外婆眼中改变命运方式的具体做法:

坚持让女儿们到学校读书。

秘诀就是读书写字。

读新教《圣经》和莎士比亚。每天给孩子读一页,哪怕你也看不明白书上的话,或是发音发错。你必须坚持这么做,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会见世面-知道世界并不是布鲁克林的出租屋这么大。

孩子得有想象力,想象力是无价的。孩子得有一个隐秘的世界,里头住着从来不存在的东西。有了这些想象,以后过日子不好过,也不会钻牛角尖困在日子里头。

等她长大成了女人,要是有人对她不好,让她失望了,她都经历过失望了,这样也就不会经不起事了。

教孩子的时候,别忘了苦难也是好事。苦难磨练人那,让人性格饱满起来。


这是女儿凯蒂刚满18岁未婚先孕时,面对未来生活不知所措时,母亲和她的一段谈话。母亲的建议让凯蒂深受益处,她的女儿弗兰西和儿子尼雷的童年,都是伴着阅读长大的,阅读使孩子们学会坚强,懂得思考和感恩,在父亲突然去世后,和怀孕的妈妈一起度过了那段最为艰难的时光。

凯蒂养育女儿的坚持:

弗兰西喜欢闻咖啡的气味,喜欢咖啡那热热的感觉。在吃面包吃肉的时侯,她总用一只手握着咖啡杯子,享受咖啡的温暖。她时不时还去闻一下那又苦又甜的味道。这比把咖啡喝下去还强。饭后,咖啡会倒进洗碗池里。

我个人觉得,我们这样的人家,偶尔能有点东西浪费也不错,好歹也能体会手头有钱、不用东拼西凑是个什么感觉。

这种奇怪的视角妈妈很满意,弗兰西也满意,这把一贫如洗的穷人和大手大脚的富人连接到一起了。这个女孩感觉到,在某种意义上,她也比所有人更富有。她有得浪费,所以,她富有。

此后,她就要动身去罗什面包房,去买下一周全家吃的霉面包了。


每每读到这段文字,总能体味到在贫穷年代,作为母亲的凯蒂小心翼翼的给女儿维持的那份体面和自尊是多么的可贵和纯真。这才是富养女儿的真谛吧。有了自尊的弗兰西才能在艰难的生活里不放弃学习,自爱自强,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弗兰西的成长片段:

就这样,她拿着一本书,守着一碗零食,独自一人在家,看着树影摇曳,任下午时光流走,这是一个小女孩所能达到的化境。她就这样看着书,与世界和谐共处着,心里头快乐着。

妈妈,你别因为我跟你吵而生我的气。你自己也叫我为自己争取,对的地方就要给自己争取...我想我是对的。

我爱妈妈,我爱尼雷和劳瑞。可是我需要另外一种方式,去爱另一个人,与对他们不一样的爱。

弗兰西的每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都会有她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与父母有着深刻的谈话。这一切无一不是阅读带给她的力量。比如当父亲去世,母亲做出选择让她先暂时休学挣钱养家,而让弟弟尼雷继续读书的决定时,她为争取继续读书与母亲的争吵及妥协是那么的顺其自然,让读者体味到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小小的她,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居然独自一人撑起养活一家四口的重担。

反观,生活在21世纪的诸多的年轻人碰到一点挫折,就会各种的不耐吐槽,甚至轻而易举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是多么的令人痛心啊。2017.1.7,年轻母亲携子辞世事件沸沸扬扬,让我不由得忆起此书,当下国内婚姻中女子的难,能比得上孤儿寡母的难么?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一本适合任何阶层任何年龄的人阅读的书。书中,作者所传递的家庭的力量亘古长远,70多年过去了,依旧让我们感受到阅读的力量与家的温暖。殷切期盼家有女儿的父母能为她们推荐此书。

家庭的力量无处不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的力量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