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家长,请问您能给本校什么资源?

我在上海的一位女友最近很闹心,她儿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虽然她想投考的那所名校就在家附近,但录取比率是1:100。

她儿子中班的时候,已经在沪上一所著名的幼小衔接学校接受学前教育。现在5岁多,会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两位数的乘除、背诵大约70多首唐诗;跳绳、拍球可以连续20下以上。

去年,她听说报考的那所小学的考生信息问卷上有一道题是:爸爸妈妈的体重分别是多少?

理由是:

连自己的身材都管理不好的家长,怎么可能培养出有自控力的孩子?

于是她将通勤方式从坐地铁改为快步走,辅以饮食控制。这样三个月下来,体重控制在不到100斤(1.63米)。

怎么说呢?

在一个心大、孩子在普通公立学校就读的北京妈妈眼里,她的努力就足以上不辱祖宗门楣、下无愧子孙后代了。

但她还是很郁闷,因为今年的问卷调查又多了一道题:

请问您能为学校提供什么资源?

她在一家外企工作了9年,目前只是一名普通的采购人员。之前有一年其实是有望晋职的,但那时她正因结婚多年却怀不上孩子倍感压力,索性辞了职专心备孕。一年后终于成功怀上并且顺利诞下一个男宝。

等她再回去上班的时候,当年在她部门工作的实习生已经成为她领导了。她没有时间表示介怀,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的压力,已经让她时常窃喜权轻位不重让她在上下班时间打的擦边球了。

她先生在动物检疫部门工作,每天对送来的动物样品进行检测。有时是一条鱼,有时是一只鳖,有时是一整个猪头。

他负责取样,然后通过专业检测,以确认生鲜市场上的活禽和牲畜符合动物检疫标准。工作对民生很重要,但对一所重点小学,算不上有用的资源。

我试图安慰她,说自己曾经看过一期董卿主持的“朗读者”,里面的主人公在动物园工作,成天打交道的都是动物,连他选择朗读的作品都是-献给我的动物朋友。

我还曾经在“一席”的演讲中,了解到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工作职责,就是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寂寞却高尚的工作。

这些成天和动植物打交道的人,岂不是更提供不了任何资源?

但是她激烈地跟我辩解,在动物园或者社科院工作的家长,可以组织学校的孩子上各种参观课,况且,能上“朗诵者”或“一席”,也算得上名人。这种明星效应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重要资源。

自感我的各种开解都不能点评到位,我只能闭嘴。

谁不懂资源的重要呢?

前几天有一条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利用十一中秋假日,自发用大数据等工具给苏轼及其作品做分析,并写出23份论文报告。

论文标题包括《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等”。


很多报道隐去了小学的名称,其实没什么可忌讳的,这个“某小学”就是北京的清华附小。

清华附小的招生标准是什么呢?

父母一方为清华大学本部事业编制教职工的二代子女。

或者: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方为清华大学本部事业编制教职工的“三代”子女;

简而言之,清华附小只招收“学二代”和“学三代”,不参加划片招生,。

有了这个严格的招生标准,就确保了学生和家长资质;家长极高的学术水准成了这所学校无可比拟的强大资源。

再聪慧的孩子,年龄不过11-12岁,能在短短八天时间内,用各种专业的软件分析数据,完成23篇水平很高的论文,没有背后这个强大的智囊团是不可能的。

这位家长,请问您能给本校什么资源?_第1张图片


再说说现在削尖脑袋都难进的中关村二、三小。

和建校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甚至清朝的史家胡同、府学胡同小学这种名校不同,中关村二三小几十年前真的就是村里的学校,之所以现在成为北京市重点并且引领周边学区房价屡创新高,全靠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父母。是这些在海淀区就读、又在中关村创业的知识分子,硬生生地把教学质量从村办小学提高到全国领先。

这就是家长资源的力量。

前几天,朋友圈有位家长晒出她女儿参加才艺比赛拉票的结果。

参加才艺比赛的有20来个孩子。票数少的大概几百张票,大部分选票数目集中在几千多张的范围,可以猜想这也是发动了整个亲戚朋友圈、小学中学同学圈,以及不惜在各个团购群、小区亲子群、闲置物品转让群,低三下四央求得来的结果。

但是这位家长的女儿得了多少张票呢?两万张!

事后我打听了一下家长的背景。妈妈是海淀一所补习学校的老师,手里掌握着很多中小学名师的资源;爸爸是一所外企的销售总监,人脉极广。

所以说,很多时候看似是孩子学习或才艺的竞争,实质上却是家长和资源的比拼。

财力、物力、人脉、名声、学养、可以为孩子支配的精力和时间,这些都是资源。

人生就是如此现实。

几十年前,老师问我们:“你有什么可以为班集体增光添彩?”

十几年前,公司的HR问我们:“你有什么可以为公司业务增值?”

现在,学校问我们:“请问您能为学校提供什么资源?”

当我们好不容易摆脱了分数的比拼、KPI指标和360度评估结果的束缚,以为自己可以自由行走于人世间,却发现终究还是摆脱不了社会对我们资质的拷问。

遗憾的是,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抑或是为人父母,正态分布始终是正确的规律。

能力极为出色和极不出色的学生和家长始终是分布在两端的少数,我们大部分人只是平庸的中间段。

这位家长,请问您能给本校什么资源?_第2张图片


你发现自己文不能辅导孩子写《大数据与苏轼》,武不能为孩子的足球比赛提供场外指导;才艺上不能和孩子在联欢会上合奏钢琴;财力上又供不起孩子读国际学校;

连拉选票,都只能拉区区一千多张。

你回首来处,漫漫长路上你的身影浓缩为一个大写的“矬”。

那么你至少能做的是什么呢?就是别再动辄训斥自己的儿女:你看看人家的孩子!

因为你内心很清楚,如果小小的她|他回复一句:“你看看人家的家长!”那也是掷地有声,却又令你无脸作答。

或者,你也可以从今天开始默默努力,为的是早或晚,拥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资源。

因为,就算儿女这一代来不及了,你还有孙辈可以补救。

哦,对了,我的上海朋友,最后在她的考生信息问卷“你能为学校提供什么资源”的问题后,恭恭敬敬地写上了:

可以以比市场价便宜20%~30%的价格,为学校采购各种耗材,如墨盒、粉笔、纸张和卫生纸。

祝她儿子小青豆明年申请学校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位家长,请问您能给本校什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