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教学方向标”:看洪峰老师如何上《金色的脚印》

“略读教学方向标”:看洪峰老师如何上《金色的脚印》_第1张图片
地点:衢州工人文化宫  班级:衢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608班

(注:六年级的进度也该到了,今天编辑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4课的实录与点评。该课例为本人在浙江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执教的一篇略读课文《金色的脚印》。课后,被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赖正清老先生喻为略读教学的“方向标”,也是这一课,让我获得了参加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的入场券!感恩西湖,感恩“杭州小语”!)

【课文简介】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日本著名动物小说作家椋鸠十。文章讲了佣人从山里捉来了一只小狐狸,老狐狸想方设法来救小狐狸,正当老狐狸要用自己的力量救出小狐狸时,小狐狸却让别人带走了。正太郎在去追回小狐狸的路上不小心滚下山,晕倒在雪地里,醒来发现老狐狸救了正太郎。最后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一起把小狐狸放回山谷。

【教学目标】

1.基于预习,梳理人物关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聚焦狐狸,提炼老狐狸救小狐狸所做的事,初步感知小说的情节;

3.聚焦正太郎,围绕“解铁链”细节,引发认知冲突,提升认识,感受人与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提炼老狐狸救小狐狸所做的事,初步感知小说的情节;

2.围绕“解铁链”细节,提升认识,感受人与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预设】

(一)聚焦人物,梳理人物关系

简要说说故事的主人公,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二)聚焦狐狸,了解主要情节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具体做了哪些事?

(1)自读,汇报,交流,

(2)修改,整理,小结;

2.哪个情节最不寻常、最打动你?

(三)聚焦细节,引发认知冲突

1.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理解“解”与“不解”;

2.引读,理解“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四)类比同文,感悟表达方法

1.回顾有关动物的课文

2.进行类比,凸显写法。

【课堂实录】

一、借助关系图,把握文章大意

师:今天我们学习椋鸠十的一篇动物小说,读读课题。

生:金色的脚印。

师:请大家拿出预习单。徐梓琰同学的字真漂亮,借用她这张来展示。(投影)好,一起读一读文中这些易错的字。

生:着秋田狗 用鼻子铁链不吓一跳

师:完全正确。有错的,请马上订正。下一题,请徐梓琰简要地说说。

徐:首先是老狐狸搭救小狐狸,然后是老狐狸救助正太郎,最后是正太郎放生小狐狸。

师:用了两个不同的“救”和一个“放生”来概括,真不错!有没有不同的?

生:读完课文,我觉得是老狐狸救小狐狸,老狐狸救正太郎,正太郎救小狐狸。

师:哦,你用了一个“救”字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真厉害!我发现有很多同学的预习单中也用了这个字,写有“救”字的请举手。(绝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通过这张人物关系图,我们知道了狐狸一家和正太郎之间,紧紧围绕着一个“救”字展开了一段动人的故事。(板书:救)

二、围绕老狐狸,概括主要情节

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老狐狸救小狐狸这段内容,看看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第1—19自然段,画出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的事情,提炼成一个词语,批注在旁边。怎么批注呢?(教师示例:引狗)接下来,就用这样的方法边读边批注。

(学生读课文,写批注。教师巡视,随机发纸卡。生写纸卡,贴到黑板上。词语有:咬铁链、喂奶、放哨、做窝、咬木桩、啃木桩、调虎离山。)

师:好,很多同学已经把提炼的关键词贴到黑板上了。这些词当中,哪一张和“咬木桩”说的是同一件事?

生:啃木桩。

师: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生:啃更好,因为啃能体现老狐狸咬的时间长,能体现老狐狸坚持咬的过程。

师:读书真仔细,用心去读就能体会用字之准。这里还有哪两张也是同一件事?

生:引狗和调虎离山。

师:你们更喜欢哪一个?

生:齐声说“调虎离山”。

师:为什么?

生:因为调虎离山精确地概括了这件事情,而且是一个成语,很生动,更能凸显老狐狸的智慧和救子心切。

师:是啊,一个成语形象地概括了老狐狸引狗的计策。你比老师的水平更高。老师还要感谢你,因为你的这个词突然给了我一个启发,我发现还有一个词也能用这样的成语来概括,你们有没有发现?

生:“做窝”可以用“深入虎穴”来概括。

师:太棒了!我们不仅可以从文中直接提取关键词来概括,还可以用成语形象地概括。作者就是用了这一个个情节把老狐狸救小狐狸的过程写具体。那么在这一系列情节中,你认为哪个最不寻常,最打动你呢?请选一处读给大家听。

生:感情朗读“做窝”句段。

师:在你看来,这个情节为什么不寻常?

生:老狐狸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敢在人类的房子下做窝,勇敢得不可思议。

师: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的确不可思议!

生:感情朗读“调虎离山”句段。

师:看来,这老狐狸是学过三十六计啊,不寻常!

生:感情朗读“咬铁链”,“啃木桩”句段。我觉得老狐狸的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觉得不寻常。

师:是啊,一计不行,再施一计——太不寻常了,咱们一起读一读。

师:这一个个不寻常的情节推动着小说的发展,故事的精彩,也把狐狸一家的亲情写得具体而感人。

三、聚焦“解”细节,提升情感认知

师:那么正太郎认为哪件事最不寻常呢?请到文中找依据。

生:第17自然段中写到:就在这时,老狐狸开始做一件不寻常的工作,……就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从开始的咬铁链到啃木桩,这个举动让正太郎觉得很不寻常。

师:没错,正是老狐狸这一不寻常的举动,改变了正太郎的想法和做法!从开始真想解铁链到决定不解!如果换作是你,你决定解还是不解?

生:我决定解。

生:解开。

生:我支持不解,因为让老狐狸自己救更好。

师:有人认为要解,有人认为不解,不管是解还是不解,都有他的理由和依据。咱们好好读读课文,到文中去找找理由,画画句子,并用词语批注。

生:生自读,找理由,画句子,写批注。

师:好。下面进行小组合作。请刚才支持“解”的同学起立,以3—5人就近组成小组;支持“不解”的同学也就近组合。小组讨论,把理由填入“理由圈”中,还可以补充其他的理由,最后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开始交流,先请支持“解”的同学起立。谁先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我们支持“解”的理由是小狐狸很可怜。书上第3自然段:“正太郎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多可怜呀!”

师:(出示相关句子)读到这里,你们看它很可怜,所以非常想——

生:想帮助它,解开铁链。

师:很好,支持解的理由是想帮助它。(板书:帮助)

生:我们组的理由是:同情。书第16自然段:“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暗淡,可能是由于惦记小狐狸,明显地消瘦了。”我们读出老狐狸因惦记孩子而消瘦憔悴,毛色暗淡,因此,我们很同情它们。

师:说的真好!(板书:同情)还有吗?

生:我们的理由关键词是:自由。因为小狐狸原本在大自然是很自由的,它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但我们抓了它,它就失去了自由。所以我们剥夺了它的自由,我们也想还给它自由。

师: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说得有理有据,自由就是理由!真好!(板书:自由)

师:下面请支持“不解”一方发表观点。看看你们能不能说服他们。

生:因为小狐狸被人类抓走了,老狐狸救子心切,所以才敢“深入虎穴”。它们既然来到了危险的地方,就说明它们有决心救出小狐狸。如果人类去帮助它,可能对老狐狸不利,我们应该成全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去救出小狐狸,这样更好。

师:成全老狐狸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救孩子。(板书:成全)太棒了!掌声!继续。

生:我补充,如果说用自己的行动去救孩子,就有种骨肉亲情的感觉,以后它们大小狐狸亲子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师:哦,你们也想成全他们。真好!还有不同的理由吗?

生:我们组认为如果老狐狸通过自己的力量救了小狐狸,会给它们一家带来欢乐和成就感。如果人类介入去帮助它们,反而会有一种人为破坏的感觉。

师:噢——你们的意思是动物有动物之间的规律,我们要尊重动物之间的这种自然规律,是吗?(板书:尊重)

师:好,还有补充吗?大家可以自由辩论。

生:老狐狸深入虎穴,每天坚持不懈地咬木桩,向我们表示了这种决心与爱子情感。如果我们不去解铁链,让它们自己救出小狐狸,会更加坚定它们之间的感情。所以不解更好!

生:我反对!因为这件事本身就是人类的一个错误。本来老狐狸和小狐狸都可以自由地生活在森林之中,而人类却把小狐狸抓走了。它们受尽了离别之苦,日夜思念。我觉得本来就应该让它们早点团聚。人类之前已经犯了错误,此时此刻,不如早点放了它,弥补错误,赶紧解!

生:我并不认同。如果是老狐狸自己救出来的话,就会感觉很自豪,如果人类插手,帮它救出来,可能会弄巧成拙,所以我觉得不应该插手。

生:如果让老狐狸自己救小狐狸的话,估计也要十天半个月,说不定老早就被杀了。现在挥手一下把铁链解了,立即放它回家,我觉得这样很值。再说,后面还不是正太郎放了小狐狸嘛。

师:(学生举手依然很踊跃)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其实就像你们所说:帮助,同情,给动物们自由,是对动物的一种关爱;同样,成全,尊重动物,还有同学所说,不要人为地干预破坏,这也是对动物的一种爱!(板书:爱)

四、深入解课题,引导比较阅读

师:正因为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爱,才有了小说后面这么温馨而感人的画面。(师配乐感情朗读故事结尾,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我相信你们这爱的掌声,一定是被老狐狸,被正太郎的爱所感动了。学到这里,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了吗?这“金色的光芒”又有怎样的含义呢?

生:我觉得这金色的光芒象征着狐狸一家最后团聚非常开心和快乐。

师:这是高兴、喜悦的光芒!

生:我觉得这里面肯定包含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感情。

师:是啊,这是人与动物之间不可多得的信任之光芒啊!

生:我觉得之所以把它命名为“金色的脚印”,是因为它这个脚印里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所以我觉得这个脚印是神圣的。

师:这是爱的光芒,是神圣的光芒啊。看来,课文的题目取得非常有深意,而且耐人寻味。咱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含义深刻的题目。

生:金色的脚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动物小说《金色的脚印》,课后大家可以和以前学过的有关动物的文章,如丰子恺的《白鹅》、老舍的《猫》以及布封的《松鼠》,从写法、内容上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当然,你还可以找来椋鸠十其他的动物小说读一读,进行比较,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下课!

“略读教学方向标”:看洪峰老师如何上《金色的脚印》_第2张图片

【专家点评一】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赖正清

“洪峰大气救狐狸”,洪峰老师的这堂课:大气。我觉得洪峰老师上的这个课,尽管不是评奖,在我的心目当中这个是一个最好的导向课。上得比较略,粗略。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如果还要去细抠语言文字,细抠每一个词、每一个句、每一个标点,那就不太符合我们略读课文的教学。这一点,洪老师把握得很好。

前几天,我正跟人教社的编辑在QQ上聊,因为现在人教社编的这个教材想要把略读教学跟精读课文的教学明显分开。他给它明显分开,在教材里面就要明显的有区别。选文要有区别,课文的编排也要不一样。而且更重要的是想要在教师用书里面对略读课文教学做出某些界定,就分开,不要跟精读教学一样。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里边给我们讲的一些略读教学的提示。洪峰老师这个课为什么说它大气呢?第一,交待学法并让学生自学,写卡片来展示。第二部分就是他想要梳理课文内容。第一步梳理课文内容,用什么方式呢?老师举了个例——引狗,这个地方就是写引狗。然后发卡片,每个学生你自己自学。某个地方你旁边要写什么,到时候展示。那么学生一个一个都有了——啃木桩啊,喂奶啊,做窝啊等等。调虎离山啊,深入虎穴啊,这些词语他给它梳理出来目的是梳理故事的内容。通过这样一做,内容非常清楚。那么你光这样做不行啊,略读课文这个尽管是最重要的——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它的结构,这是略读课文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知道写文章有八个字——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果说精读课文是八个字的话,略读课文着重在四个字就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少管,甚至不管。如果说某篇课文的遣词造句非常有特点,很有特色,那可以管,一般情况不管。《金色的脚印》就不去抓怎么遣词造句,主要抓它的内容,抓它的结构。那么这个是最重要的,老师给他突出了,但是课文就这样就行吗?也不行。老师也要抓课文最亮点的,最突出的一点。那么洪老师抓了一个——你认为哪个情节最不寻常?这个可能比较开放性,放开。因为学生心目当中不寻常的事件、情节不是一样的。那是老师今天教学心里有数——我如果有哪个学生达到这一点,我就在这一点上做文章,其它不做。不是你学生拿出来一个我都要做。我选一个,就选了一个什么地方呢?老师采用了一个很好的策略“解”还是“不解”,就这个铁链锁住了,那么老狐狸去咬铁链,咬木桩。这个时候作为读者,你觉得这个铁链要解还是不解,用文章的话来证明、来说明。这个不是天马行空说的,是紧扣文章说的,而这样的话题又是学生最喜欢的。“你让我来说我解,让我来说我不解。”都有意义,咱们不在乎这个结论,在乎的是你怎么联系课文来说这个话。

所以我觉得洪峰老师今天这个课可以作为我们略读课的导向。就结构、篇章要很好关注,是第一位。第二位的可以抓住某一个亮点,某一个突出的地方来进行。当然洪峰老师到最后,我想找他的课的毛病,找茬呢,找来找去,我觉得也找了一点。就最后似乎这个胃口太大,比如说课后还要找哪些写动物的来比较比较,还去找椋鸠十的其它一些动物小说好好的怎么读一读。这个有的时候叫虚晃一枪。实际上到最后,学生也知道老师只是说说罢了。所以像这样——这个也不算毛病,我是找茬。总体,这堂课非常不错,可以作为略读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方向标”!


【专家点评二】

杭州市小语教研员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刘荣华

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是阅读教学的三大价值取向。不同的文本教学的价值取向可以有所侧重,根据《金色的脚印》这篇略读课文的特点,洪峰老师十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阅读发展打基础。

一、渗透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些阅读的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我们今天教一篇课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从这篇课文的阅读中学到阅读策略,并运用这些策略自己去阅读更多的文章。洪峰老师在《金色的脚印》一课的教学中三处渗透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在教学的起始阶段,让学生运用“人物关系图”理清正太郎、老狐狸、小狐狸三者之间的关系,渗透小说类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的方法。2.在教学的重点阶段,让学生运用“理由圈”,认真研读课文,把自己认为“解”和“不解”拴住小狐狸的铁链的理由,填入到“理由圈”中。渗透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见解的方法。3.在教学的结尾阶段让学生运用“维恩图”把今天学习的课文和原来已经学过的《白鹅》《猫》《松鼠》等课文从写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渗透比较阅读全文阅读的方法,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的认知更全面。

二、学习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核心是概括。洪老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两次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用“关系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用三个“救”字,把正太郎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培养学生概括的简洁性。让学生用关键词概括老狐狸为救小狐狸所做的事情引导学生在“咬木桩”和“啃木桩”的比较中连接课文内容寻找依据进行说理,培养学生概括的准确性,在“引狗”和“调虎离山”的比较中培养学生概括的生动性,在两次概括练习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洪老师没有纠结于课文的遣词造句,而是立足于课本的篇章结构,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体现了略读课文“简洁大气”的教学特点。

三、激发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个人的能力取决于知识、思考、行动的相互作用。思考力最为关键,康德说,人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机械的接受训练。最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会思考。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接受文本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洪峰老师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核心问题:正太郎开始真想解铁链,后来决定不解,如果换作是你,你是“解”还是“不解”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课堂实录里,从课堂的现场,我们发现学生此时的思维非常活跃,掀起了这堂课的一个高潮。有的认为应该解铁链,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了小小狐狸很可怜,老狐狸啃木桩很辛苦的理由;有人认为不应该解铁链,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了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救小狐狸是遵循自然之道,感受亲情的理由等等。争论不在乎最后的结论,而在乎学生的思考,学生在思考中细读课文,在思考中发展发表见解,在思考中增强爱心,在思考中增强体验,在思考中走向生活等等。阅读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也需要有自己的见解。洪峰老师的这堂课,体现得非常出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略读教学方向标”:看洪峰老师如何上《金色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