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住非家』佛陀的“无我”观

        以下文章摘选自清泉谷.释迦茅屋.太湖山人所著法宝《心住非家》系列之《是法住法位,世间常相住》。

『心住非家』佛陀的“无我”观_第1张图片
图片拍摄于太湖山灵山寺
    《杂阿含经》第105经中佛陀说到: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名曰断见;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为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槃。

        第一类老师说:这个肉体是我,眼前所见的是真实的自己,死后命终就没有了,我也不再存在。持有这样观念的论说,称之为断见。这个肉体是我,死后就没有了,这是断见。

        第二类老师说:这个肉体是我,眼前所见的是真实的自己,若是这辈子死了,再下一辈子投胎的也是我。持有这种观念且这样说法的人,称之为常见。

        这里的第一类老师,认为死后一切消散,“我”也不再存在。现在活着的我,死后就没有了,佛陀称之为断见。第二类老师相当于有宗教信仰的人,凡是各个宗教,都认为有来生,认为现在活着的是“我”,死后“我”也可以常存,或到天堂享受,或在地狱受苦,或在梵天得离欲的清净之乐,而在佛陀这里,则称之为常见。

        这两种错误的观念都是不懂缘起法的缘故,不能如实反映宇宙生命的实相,落在三界的某个层面,对某个领域有些认识而已。如落在色界,即对色界的生命结构、生存状态有所认识与体会。却不知道这位仅是生命轮回中的一个层次,并没有对轮回的生命得到合理的解决。

『心住非家』佛陀的“无我”观_第2张图片
图片拍摄于太湖山灵山寺
        佛陀的无我观,是通过世尊的苦修与亲证生命的真相,并针对以上断见与常见,这两种错误的观念进行纠正,让世人得以正确的认识生命的真相而提出来的。佛陀认为,不论是现在或是命终以后,都没有一个所谓真实的“我”。生命终结以后也不认为还有“我”。既然不见“我”,还会说“我”往生到哪里去?“我”的灵魂会怎么办?“我”死后会是什么形状?没有,佛陀不这么说。那佛陀是如何说的?   

“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槃”。

现法就是当下,按字面上解释,或者说是今生、这一生、放生。
那么,我们从“现法爱断”这整个词句来讲,就是当下离爱,把爱给断了,现法离欲。“现法爱断顿号、离欲顿号、灭尽顿号、涅槃”对吧,实际上就是现法爱断、现法离欲、现法灭尽、现法涅槃。是不是这样子理解?所以,当下就要把这个爱给断了,当下就要把内心的欲望给离了。

        离欲望,应该怎么离?当躺在床上,大冬天早上起不了床的时候,在那个时候就把它给离了,看清楚。在吃饭的时候,好吃的,想多吃一碗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把它给离了。坐着打坐,现在坐在那里,腿酸的时候,在这个当下把它给离了。现在,讲的都是跟身心直接相关的,没有离开身心而谈法。干活累的时候,就在累的当下把它给离了。所以,先前我讲要身心脱离,当时大家的理解还是很粗浅的。

        实际上,当入禅定的时候,妄念跟心要脱离,境界与心、境界与觉照都要脱开。就像鸟出鸟笼一样。只有现法爱断、现法离欲,才能不再生死轮回。才能灭尽,才能涅槃。

『心住非家』佛陀的“无我”观_第3张图片
图片拍摄于太湖山灵山寺
        所以,佛陀的“无我观”,是针对以上常见与断见,这两种错误的观点而提出来的。佛陀认为不论是现在或是命终之后,都没有一个所谓的真实的“我”存在于世上。只有除去我执,这个当下离开染爱、执取,离我、离我所而可以现证涅槃。

        在外道的概念里,这个我是主宰、是自由、是独存、是永恒不变的单一。在佛陀的正觉中,没有这一永恒不变的我,没有独存性的我,没有主宰性的我。一切皆是依缘而立、随缘而灭的现象。不能主宰,不得自在。是变化的、是无常的、是苦的、故说无我。

        如果无我的话,还会执着:哎呀,我胸口还有个结没打开,闷在那里难受;我的肠胃这里还堵塞着,大便不通,还有病;我的两个腰很酸,很虚弱?你会尊重这份因缘,尽可能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调节、调整。适当合理的去调整,该上医院的上医院,该吃药打针的吃药打针,该诵经消业的诵经消业。

        大家都知道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这里有汤药。生病了是需要看医生吃药打针的,这样才合乎中道,而不是不闻不问。若是吃药打针、诵经忏悔都没有好转,有正见的佛弟子也不会刻意的执着身体。因为你知道,要的是现法离爱、现法离欲,要的是把这个染爱执着给离开,这个欲给离开。离开了才能灭尽,才能涅槃。要的是解脱,要的是涅槃。身体,它只是业报而住世的。只要通过正常的渠道,都努力了、尽力了,身体的健康与不健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内心的烦恼苦迫离开了没有。对身体的执着,只会导致染爱的增长、欲望的增长。如果很健康的身体,一下子心肌梗塞死了以后,对身体是留恋呢?还是舍弃?内心会有留恋,舍不掉的。因为,平时没有在练习“舍”。

       

『心住非家』佛陀的“无我”观_第4张图片
图片拍摄于太湖山灵山寺

          我们平时就要去练习离爱、离欲。也就是说,用你的生命,去体会、去做实验。可能一次次的实验是失败,可能被欲望所占据,可能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但是,你知道反抗,知道要离欲。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欲的力量就能大起来了。当离欲的力量强起来的时候,慢慢的就会脱开。执着、染爱慢慢的淡薄。

        这个事情不是等着明天做,不是等着明年做。而是现在,在打坐的时候,腿酸了、疼了,就可以去观察的。是在明天早上四点钟起来做早课,在起床之前,天气冷有赖床的现象时,就可以去体会的。是在明天早上做完早课,在吃饭的时候,厨房做得好吃不好吃?色香味有没有俱全?合不合你的心?顺不顺你的意?在这个地方就可以去体会。每天这些修行的机会,不要错过。现在不试着去离爱,离执着,以后是没有机会的。现在不去具备这些条件,不让自己去如理思维,即使以后有环境、有氛围,有禅堂,也只能看着人家精进,别人境界功夫上去了,你还在那里原地踏步。

        一般众生,认为五蕴身心是“我”。佛陀在经典中对色、受、想、行、识一一的厘清,这里很重要。五蕴要一一逐个把它分析清楚,不要囫囵吞枣地照见五蕴皆空。一定要一蕴一蕴地去分析,在哪里执着的我?打坐腰酸腿疼了,是色蕴跟受蕴。先色蕴上的不舒服,产生受蕴、想蕴的一连续的动作,要去分析开来。剖析了才能逐个突破。
在《楞严经》里,佛陀打了六个结,说解结要一个结一个结的解,不能六个结一起解。发现五蕴非我、非我所,只有把他们一个一个的分析清楚,才会知道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离欲灭尽,趋向于舍。

        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我们目前在家也好,出家修行也罢,山上山下,大家都要发大誓愿,让自己活着的生命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那就是努力趋向于这解脱道上,尽力让一切有缘众生也都走在这解脱道上,即使是青灯古佛常相伴,晨钟暮鼓黄眷侣,誓死也要让这个人生展现出生命的光华,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挥,让无休止的轮回之流由此生而停驻!
      ――清泉谷.释迦茅屋.太湖山人  语
『心住非家』佛陀的“无我”观_第5张图片
图片为《心住非家》系列法宝,现今免费结缘中,如需请购请留言

精彩回顾:

.世尊的成佛思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住非家』佛陀的“无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