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你爸妈逼你学习了吗?我告诉你:逼得漂亮

种花种了一个月,我又回来当码字工了。

其实,盘里躺着十几篇空有标题待完成的文档,但我还是重起了一篇 ——《你爸妈逼你学习了吗?我告诉你:逼得漂亮》

写这篇文章的源头,是今早刷朋友圈时看见的一篇分享,名为《当年被妈妈逼哭弹钢琴的小男孩长大了,且毕业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文章附了当时小男孩弹琴被逼哭的视频。以及一张类似于“苦尽甘来”的对比照片。

【原创】你爸妈逼你学习了吗?我告诉你:逼得漂亮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得不说,确实被逼得很惨。甚至,被逼得让我非常羡慕。

说羡慕,是有原因的。因为,小时候,我就缺少一个能逼我的粑粑&麻麻。

正式入学前(入小学前),我是毫无知识储备的。我的父母并没有非常有目的性地给我灌输任何知识性的东西,那个时候,我是纯“野生”的。用现代父母家庭教育理念来解释,可能就是:在正式入学前,让孩子快乐成长,不要给他过多的学业压力。于是,我读小学前,是在外面疯玩着长的。

后来,这种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在读书阶段直至之后的很多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刚开始,轻微体现在幼儿园时期。有一次,我和幼儿园的同班同学去信件处半日游,信件处的叔叔闲来无事,就指着信件上字,问我们读什么。我一个都回答不上来,反倒是边上的同伴回答地又快又准。叔叔问我:你看,她都知道的,你怎么都不认识。当时,幼小的我只感觉有点不服气,却没有思考这是为什么。

再后来,就是上小学。

入学第一年第一个学期第一个月,我便跟着同班男同学去爬了学校的水泥墙,沿着墙面,贴身走。墙沿大概10厘米左右的宽度,距离地面高度1-1.5米。那是我第一次被老师训。记得老师张口就骂,那边一排的男生,就你一个女生在里面......虽然老师这么说,但当时我是没有一丝性别概念的,因为,在我身边一起野大的,都是男孩子,所以觉得,大家都在玩,为什么骂我骂地特别凶。第二次挨骂,则是被同学打了小报告,原因是,我在大家都不在教室的情况,在班级的桌子上跨来跨去,从第一大组一直跳到第四大组,并带动后来进来的几个男孩子,跟着我一起踩桌子。等等。反正为了这些懵懂的行为,吃了不少苦。这是在行为习惯方面。

在学业上,其实也很坑。那时我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位语文老师,她第一次上课提问问题,没什么同学举手,应该说,没有人知道怎么样才算表示要回答问题,而我,更多地则是----答不上来。而就在这个时候,班级里最后排的一个高个子女生举手了并给出了老师认可的答复。记得当时,她背着一个很可爱的小挎包。老师让我们给她鼓掌,我一边鼓掌,一边嘀咕:这个背小挎包的,有什么了不起。

结果,后来,人家蝉联了六年的班长,直到我小学毕业。(真是呵呵哒)

当然,这个例子写得比较搞笑。严肃一点说,因为知识的未铺垫,也就是没有相关旧知经验,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对于当时同期的别人来说,学习可能只是知识在旧知模块的基础上面,进行重组融合,变更完善。而对于我来说,则基本是模块新建。因此,在接受新知方面,便显得非常困难,往往要比别的孩子慢很多。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兴高采烈地对着在厨房的妈妈说:妈妈,我发现,我这些题目(数学方面)一开始会错很多,但是,到了后面,我就能运用地比他们都好了。结果,母上大人对我说:因为,你笨。本想“骗”得一个表扬,结果,却被泼了一盆冷水。(我说的也是有依据的,和邻居小伙伴一起做应用题,我的解题方法和速度,都要比他好一丢丢。结果,后来,这家伙跑去当博士了,当然,是文科的。)

当然,这样的“纯野生”有没有好处?肯定是有的。比如,我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体能在幼儿园时期,就比其他同学出色许多。这些条件让我在二年级的时候成功地被选拔进校运动队,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多次区市比赛。而后遗症就是,我的腿,比一般的姑娘要粗很多。

学业上,我其实是非常吊儿郎的。包括在兴趣爱好上也是,小学的时候,学习了国画,蜡笔画,水粉画,声乐,剑桥少儿英语等等,然而,没有一样是坚持下来的,每次逃避学习的理由,都是觉得好麻烦。而每次都能够得逞的原因,是因为,家里没有一个能够坚持不懈地有效地、有技巧性地“逼”我的爸妈。

于是,便早就我现在的一种想法:如果当时,我能(此处省略一万字),我应该远远不是现在的样子了吧。

就像《当年被妈妈逼哭弹钢琴的小男孩长大了,且毕业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这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孩子都会选择轻松的生活方式,包括我们大人也一样。而学习,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是苦的,是逃避的,没有玩乐来得简单与开心。

大人眼中的快乐和孩子眼中的快乐,却似乎是不一样的,而大人与大人之间对于快乐的定义,也是千差万别的。

【原创】你爸妈逼你学习了吗?我告诉你:逼得漂亮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在学前,就“逼”孩子“学习”。于是,便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孩子在刚入学的时候,就被老师列为了“问题学生”“后进生”,成了被“帮扶”的对象。就像我小时候那样,学业跟不上,反应总比别人迟,行为习惯很差。而,成绩的弱势,逐渐打消我的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的责骂偏见,父母的失望,同学的排挤,邻里间闲言碎语,让我对整个小学的阶段的学习非常厌恶,无限次数的恶性循环。我相信,这是所有差生都需要经历的流程。而这些经历,最终会导致一个致命的产物——缺乏自信。自信这种东西,对人整个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是根生蒂固的。而这长达6年的痛苦,却是来自于,学前,没有人“逼”我“学习”。要知道,太小的孩子,没有他人的引导,自身是没有太多学习意识的。

也许现在,你顺应孩子玩乐的天性,让他们“快乐”了,而后期,你孩子经历的痛苦,也许,是你这辈子都没有办法替他们承受的。

那么,“逼”孩子“学习”的意义,究竟有哪些;为何要“逼”孩子“学习”,以及如何在合理性的范围内,科学有效地,潜移默化地“逼”孩子学习。会在之后的更新中,进行赘述。

<写完这篇文章(其实,还有好多),深深觉得自己当上小学教师,是一种“报应”,曾经给老师添的堵,现在,都堵给自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你爸妈逼你学习了吗?我告诉你:逼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