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出,旅行的意义

说不出,旅行的意义_第1张图片
拍出来的千岛湖-图片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去了两次旅游,一次内蒙古,一次江浙,分别为期一周。

这两个地方,乍一听是啥感觉?前者是茫茫草原,自带凤凰传奇BGM,后者是江南水乡,耳边响起琴弦古曲。再配个图,配个带有“诗和远方”的文艺slogan,瞬间,溢满的情怀无处安放。

可是旅行真的那么好吗?

事实是,赶上暑期,顶个大热天火辣辣的太阳,随处哪哪都是一帮熊孩子,加上所谓的旅游旺季,门票价格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高起来,每到一个地方,人群一拥而上,人手一张印刷廉价的旅游菜单,忽悠你去做这个做那个……我时不时地想:不在家吹空调看真人秀,跑来人多的地方添堵受罪,图啥?

文艺青年都是爱旅游的吧?想想也是,这是多么有文艺范的事儿啊!走走停停,山山水水间;灯红酒绿、形形色色人;拍照摄影,喝杯清茶或咖啡,慢悠悠地拿出一支笔,写着明信片……还有比这更能装逼的吗?

很多背包客写的关于“游记”的书,都反复强调:旅游和旅行是不同的,以我前面的写法,是混淆了两者的定义。那么区别在哪里呢?总之,一般假期黄金周出游的人,都是旅游,走马观花行的,不够深刻;而他们背包客则不一样,是穷游,能实实在在深度体验的,才叫旅行。游客都是游览嘛,行者则不同,行者无疆。

旅行,当背包客,“听说”能发现自我,号称“行走的意义”。不过我没经历过,不予置评。以前看过《背包十年》,作者在印度,乘坐公交车,车里是实实在在的人挤人,脚不用沾地也决计摔不倒的哪种。旁边呢,一辆豪华的旅游巴士,里面的人舒舒服服的吹着空调望着窗外,作者说了,他不羡慕,因为得失不同,里面的人要么付出了昂贵的旅费,要么失去了体验的价值。

但是,旅行真的那么不一样吗?如果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居住下来一段时间,不是更为深刻?

不好说。

想起之前第一次参加十点读书会,当天正好赶上世界读书日,请来的嘉宾叫李沐泽。他不久前写了新书《你是浪子,别泊岸》。因为作者很帅,而且讲话也实在,坦言“去过40多个国家,听起来好像很厉害,但是确实去也就去了,不算什么的”。为了给自己一个不同风格的阅读体验,我特意去买了书看。序言是我喜欢的作者,《人生需要揭穿》和《世界与你无关》的作者丁丁张。书的通篇是作者一路的所见所感,偶尔出现金句模样的段落,我也就按照对待金句的处理方式摘录下来,看完之后,也就完了。也许是天生对这方面无感,着实掀不起内心的波澜。

前段时间上班上的郁闷,工作进入倦怠期,翻看朋友圈,大家如同约好似的,晒着形形色色的旅游照片,显得有些刻意地炫耀着自己多姿的生活,有意撩着还在被坐班束缚的人脆弱的内心。

于是,我辞了职,旅了游,想过一下以前羡慕别人的生活,果然,让同事都羡慕不已。可我自己真实的感觉呢?

心情不好,看什么都不好。

城市的日渐趋同,带来相同的场景:堵塞的交通、密集的人群、熟悉的连锁店;而真正属于当地的那么点自然人文,往往被昂贵的门票与景点隔绝在外,走出了景区,市井生活的部分显得那么泛善可陈。

这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一边,我享受着城市化和商业化的便利,买东西、说普通话都能畅通无阻;另一边,我吃着随处可见的“当地特产”,来到一个从未来过的城市,入眼却都是熟悉的商标与名称,跟在家有什么不同呢?

坐上回城的航班,飞机一落地,我终于有了松一口气的感觉了。

其实,心里的事,自己永远是最明白的,旅游,不是逃避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不出,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