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的正确打开方式

还记得去年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又一次的和一位妈妈吐槽孩子早晨不肯上幼儿园。我仿佛还能看见那个眉头紧锁的我,愁苦而焦虑。那位妈妈认真的倾听,并且亲切的安慰我,真的很感谢她!最重要的是,她当时给我推荐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从看书到上家长课,再到上讲师课,历时一年7个月。在这1年多的时间里,践行“正面管教”,不断学习,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有喜悦、有怀疑、有惊喜、有进步。直到参加讲师班的学习,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些困惑。

讲师班的课堂处处体现着“平等、包容”,这正是“正面管教”的精髓,没有平等和包容,一切管教工具都将失效。亲爱的姚以婷老师,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场。在这里学习良多,并让我认识到了《正面管教》的正确打开方式。我想从五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图片发自App

1


为什么学习正面管教?

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妈妈说:“我的孩子很不听话,我来学习,想让孩子听话。”有的妈妈说:“我跟孩子相处,很容易发脾气,我来学习一下怎么管教孩子。”有的妈妈说......每一个妈妈都有着不同的困惑。我们似乎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并且希望得到答案而归。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要养育孩子?你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你做了什么表达爱?孩子收到的是爱吗?

“正面管教”教会我们如何表达爱。

有一种爱是“看见”:真正看到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引导、教导孩子。

有一种爱是“回应”:和善而坚定的回应,无论是和善还是坚定都体现着尊重。

有一种爱是“触摸”:爱的抱抱是连接的开始,有了连接,真正的教育才能开始。

有人说:“我吼孩子,打骂孩子,也是一种爱”。课程中的体验,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吼、打、骂”只会造成“心灵受伤”,完全接受不到爱。然而这些不仅不能传递“爱”,更可怕的是,在被打骂的过程中,孩子正在形成TA的信念。一个自认为不被爱的孩子,生活态度往往是消极的,放弃的。

想一想自己培养孩子的美好愿望:自信、开朗、有爱、有担当......

“正面管教”教会我们培养孩子积极的信念。

2


“正面管教”的课堂形式

“正面管教”是“体验式”的课堂。我们习惯了“灌输式”的课堂,刚开始,很不适应“体验式”课堂。感觉整个课程都在玩游戏,学不到什么东西。当你投入在这个体验,体味自己平时的做法和这些方法的细微差别,深入的思考,这种自己得到的收获,比纯粹头脑的愉悦,收获大得多。

体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千锤百炼的,每一个活动细节的设置,都是前人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和改进的。看似简单的流程,蕴含着巨大的智慧。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是契合体验本身的需要,“启发式提问”让课程多了一份尊重和收获。而每一位学员不仅能收获自己的体验,同时与学员的互动中又会有新的看到和收获。反思自己,通过别人看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体验式+启发式提问”组合了课程的核心,让学员最大限度的参与,并且反馈,摘取自己的果实。

《正面管教》的正确打开方式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


怎样营造课堂这个“能量场”?

在课堂上我能体会到满满的能量,能量来自哪里?来自于这个课堂上的每一个人。老师组织了这个场,并且细心维护着这个场。在这里没有权威,没有领导,这里只有尊重。老师平静、有序的引导课程往前推进,有激烈的扮演,有热烈的讨论......

我能体会到那份“尊重”。

同时,对志愿者有效的保护,让这个场,愉快的向前推进。

还有一个关键的感受,就是“包容”。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性格。这里都可以包容,可以讨论,可以碰撞。

4


如何保证学习效果?

这大概是每一个人关心的问题。我来了,我学了,我走了,我忘了,我还是回到原来的生活。

其实答案在自己身上,带着空杯的心态来,投入体验,积极思考,积极反馈就会装满一杯带走。

同时课后还会有反馈的线上环节,保证了学习落地。

5


梦开始的地方。

不要以为课程结束,线上的反馈结束,这个学习就算完成了。NO!NO!NO!

很多人读过《正面管教》这本书,有多少人能做到书上写的?“知行合一”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的信念早已形成,挑战自己的信念,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有人说:“那么难,那能学会吗?费那劲干嘛?”所以你要反复提醒自己,为什么养育孩子?想要培养怎样的孩子?

想一想自己培养孩子的美好愿望:自信、开朗、有爱、有担当......

既然已经开始,就坚定的走下去,哪怕1500次的失败,每次改善一点点......

《正面管教》的正确打开方式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面管教》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