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乡看到的几个孤寡老人,破败的房屋,简陋的生活环境,让人看着心酸。回来的路上,我们领导就说,这些老人的儿女太不应该了,把老人留在村里,有个啥事也不知道。
话是这样说,除去儿女不孝顺的原因,还有老人自己的原因。
好多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守了一辈子的老屋,去和儿女同住。儿女的生活习惯和自己截然不同,社会发展太快,新生事物太多。让老人放不开手脚。住着不舒服。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老人一旦固执起来,儿女也没办法。以下是我以前记录的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故事一
隔壁老王家丈母娘从乡下来城里看望儿女,姊妹四个都在城里,且住的比较近。妈妈先来大女儿家,进门,大女儿家正在吃中饭,吃的是饺子。女儿取出碗筷,让妈妈赶快吃饭。
妈妈说,在你妹妹家吃过了,
那再尝尝我们家的,看看味道怎样,女儿说,
不吃了,一个也吃不进去了,妈妈夸张的直扇手,就怕女儿把饺子喂进嘴里。
妈妈稍坐了会儿,要去大儿子家,就走了,到了大儿子家,又是上述一套话,只不过改成了在你大姐家吃了饺子啦。
在大儿子家稍坐,又去二女儿家,二女儿家吃罢饭,已经收拾了。
问她妈吃饭了没?她妈妈说吃过了,吃过就不给你做了,二女儿说。
又去小儿子家,已经早过饭点。小儿子连他妈吃饭了没都没问,问他妈怎么下来城里的?怎么也没提前打个电话?他妈说是搭的顺车就来了,其实他妈是步走来的,走了一上午。
妈妈一大中午转了四家儿女,都没吃一口饭,回去了。后来姊妹四个相互打电话一说,才知道他们妈妈一中午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来看看他们,就走了。
姊妹四个好一顿气愤,知道他们妈妈很假,但是没想到假到了这个地步,现在人的一口吃喝,至于吗?况且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女家。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吃吃喝喝,无所谓,可是在老一辈的眼里就成了最大的事了,特别是农村里的老一辈人的眼里,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
故事二
我刚嫁到婆家,公公是村里的能人,婆婆也颇有几分得意,和现在唯唯诺诺的样子判若两人。
婆婆现在轻易不来我家,来了也是坐卧不安,可能是我家的条件比她在村里好了很多,让她非常的不适应,而且都是电器,对于她来说太高大上了。连使用的勇气都没了,就怕给弄坏了。晚上给她铺的新被窝,她睡觉衣服都不脱,怕给弄脏了。我买了肉回来,说吃饺子,让她先给准备。下班了我还侥幸的想,终于能吃顿现成的饭了!进门一看,肉放在那动也没动,婆婆说等我回去了你们自己吃吧!~~~好吧,真无语,我赶快收拾包饺子,吃完饭,就能上班走了。
母女、父子之间,可能一直都是长辈对晚辈的单方面付出,晚辈依赖长辈。长辈在晚辈面前才有满满的自信和成就感。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颠倒了过来,首先不适应的就是长辈。对于儿女来说,父母就是最亲最近的人,儿女也愿意付出和孝敬。现在好多父母,特别是农村的父母不愿意来和儿女同住,也大部分都是这个原因。
故事三
我的姨哥向我抱怨他的爸妈,也就是我的姨姨和姨夫。去了他家里,缩手缩脚坐在沙发上动也不敢动。一副逆来顺受的摸样,问想吃啥?说是啥也行,就喝稀饭吧!大中午的喝稀饭,估计他们在家里不管如何节约,也不会喝稀饭的。
勉强住了一周,姨夫偷偷的在卧室里打114查汽车站的电话,想要回去。为了这姨哥也是好伤心,每次来他这里,都是偷偷摸摸的走,招呼也不打一声。这次又让姨哥非常恼火,为什么不能说出来,我也好送你们去车站。可能说的有点大声,有了训斥的口气了。
让姨姨很伤心,回来后给我妈妈好一通诉苦,说,看你们的孩子们多孝顺,就我不知道上辈子做了什么孽,生了这么个儿子。两人都对我妈诉苦,两厢对比,我妈也说不上谁对谁错。都是观念不对等。代沟惹的祸。
现在社会高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新生事物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大城市的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与农村的日出而做,日落而归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老一代人因为早年的物质匮乏,和已然适应了的悠闲自在的农村生活,一旦因为年老生活无法自理,进入儿女的家庭,显露出的各种不适应。
一是因为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收入,带来的恐慌。和一切吃喝拉撒、吃药都要靠儿女负担,心理上的不适应。这是最主要的一点。
二是对新生活的恐惧,进入儿女的生活,无形中是以儿女为中心,儿女脱离原生家庭很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父母对此觉的格格不入。
三是心里上的落差,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先入为主的认为,父母就是长辈,儿女就要尊崇父母,凡事要与父母商量,稍有不慎,就会让父母认为被嫌弃。
四是观念上的不同,父母的思维方式还定格在多年以前,吃穿用度,待人接物,与儿女们截然不同,父母有许多的看不惯。
五是,人老以后,思维和视觉范围缩小,会慢慢以自己为中心,会变的不可理喻。就是所谓的老一遍、小一遍。
综上所述,虽然父母养育的儿女、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是随着儿女的逐渐长大,心理上的鸿沟却越来越大。儿女想要亲近,却慢慢回不到了从前,想要孝顺,却不知从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