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思维看问题

2月份在得到上订阅了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意在提升自己观察生活的水平,经济学家用经济学思维看待周遭事物,而普通人也应该学会点经济学。下面我分享几个概念,是关于三个成本,欢迎看到文章的您与我交流。

1. 机会成本

薛老师说,何为成本,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举个例子,在北京长安街上自家祖传店铺卖茶叶蛋的成本,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零,因为不用店铺和人工嘛,这是现在零售业最大的成本了,但用经济学思维来看,这个成本就是放弃了其他可能的代价,比如租给别人可以收取的租金。那机会成本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社会决定的,是市场决定的,比如市场认为这个铺子值两万一月,但这个卖茶叶蛋的成本就是2万一月。

在谈到机会成本时,要规避一个错误观念,就是“负面感受不是成本”,这一点之前我一直掉在这个坑里,认为付出了汗水付出了辛苦这个也是成本,而用经济学思维来看,在后院辛辛苦苦挖个水池的成本里不包含你付出的汗水,这个机会成本是那个你放弃了的帐篷,原本你可以在后院搭个帐篷的。

有选择才有成本,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所以,原始社会到底有没有成本呢?按我现在的理解是没有的,因为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主义,给你什么你就用什么,没有选择自然没有成本。

机会成本听上去似乎是个很虚幻的概念,因为谁也不知道那个放弃了的最大代价究竟有多大,比如我选择了现在的职业,那被我放弃掉的从事其他职业可能获得的成就究竟有多大呢,无法衡量啊,这或许也是经济学好玩的原因之一吧,你可以去畅想各种可能性,再来评估目前的现状是否是合理的。

2.沉没成本

关于沉没成本,薛老师直截了当表明“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之前在刘润五分钟商学院里也有一节讲到“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个概念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有启发的,比如要对垃圾电影say no,看了一半不好看也赶紧撤,真不想撤就不如在里面打个盹吧,至少还休息了;或是要对一段不正常的恋情及时了断,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懂点经济学估计这世上会少好多痴男怨女;或是对一个已经投资的项目已经明显预见到必亏无疑那就赶紧抽离及时止损...已经付出的钱不再是成本。

看评论里有位同学写的很好,就是成本都是一切向前看的,而沉没成本是历史的是向后看的,所以做决策要向前看,不能看沉没成本。

3.边际成本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哪个成本来指引我们决策呢?薛老师提到了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每当我们要做出决策的时候,总要问一个切中要害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还要投入多少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真正能够指导我们决策的,是在当前的时点下,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很简单,如果有A,B个方案,从开始之初这个节点,如果两者投入成本一样都是100元,得到的预期结果一个是150元一个是200元,我想每个正常人都会选B,但如果到了这样一个节点,A方案已经投入了90元,而B方案才投入10元,那这个时候明智的选择是A。这个是预期收益可以预见的情况下的选择,然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预期不能量化的事情,比如我刚刚装了100m的宽带,过了一段时间又出了200m的,那我要不要换,这个决策就是依赖于我当前的需要以及200m服务的性价比,如果100m已经能满足我的需求那就继续将就用,因为100m的钱是沉没成本已经为0,而200m可能还有风险成本,究竟能不能达到它预期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成本的学习和点滴体会,欢迎你的拍砖。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经济学思维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