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无“运”,如何扬志?!

有“时”无“运”,如何扬志?!_第1张图片
水浒课程之杨志

杨志人物小传

姓名:杨志

绰号:青面兽。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

籍贯:山西太原

所用兵器:浑铁点钢枪

出身:将门、武举——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

梁山位次:第十七位

星号:天暗星

梁山职位: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

人生愿景: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简历: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成,穷困卖刀,被逼无奈杀死泼皮牛二,结果被刺配大名府。后来,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让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后来追封为忠武郎。(一部分内容来自百度)

有“时”无“运”,如何扬志。

先说说有“时”。有“时”简单的说就是拥有天时,拥有实现自己人生愿景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先谈出身,虽然说英雄不论出身,但是有了一个苗正根红的出身,还是给他的英雄路加不少分的。杨志,在那么多的梁山好汉里边,除了玉麒麟卢俊义,小旋风柴进之外,比得上他的出身条件的还真不多。“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这些优越的条件既成就了他的英雄气,甚至他的人生愿景也是根植在这么个生长环境里的:“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这个人生愿景是很实在的,也无可厚非。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官职做的也不低。)可也削弱了他应对挫折的能力。以至于每次关键时刻总是担当不了责任,比如失去花石纲,失去生辰纲,他都是以"逃避"应对。既然说到失纲,就接着说"无运"。

接着说说“无运”。"无运",在这里是指由于自己的原因或者天灾而导致了没有抓住机会。最终功亏于溃。这里主要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处事能力。当然这个"运"和他的出生,他受的教育,他的人物性格都有很大关系,甚至包括他的人生愿景。

花石纲失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后来押送花石纲的时候,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这本来是一场意外。可是说来也巧,十个制使去运送花石纲,九个都到京师交纳了,偏偏杨志失了纲,他不敢回京赴命,只有避难江湖。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回京复命,说得原因,又该当如何呢?会不会比眼下更惨?这是一个未知数。可是为什么杨志要选择逃避呢?(不只是这一次,后来的生辰纲失陷后,他的选择也是这样的。这个一会儿再说)为什么要选择逃避?后来王伦邀请他上山,他也不同意。他的理由很充分,就是博得封妻荫子,与祖宗争口气。可是当时朝廷又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这个夹缝中生存真的不容易。落草为寇,不愿意,不甘心;当官儿,又没有机会。后来想想他选择逃避,可能有他个人性格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我想也和他的人生愿景是很有关系的。一旦落草为寇,选择了这条路,那么他永远就和官方为敌,再也不可能去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了。所以他的逃避,似乎是为了东山再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实,逃避永远不是选项。

再回过头来说一下,他的“有时”。

在杨志杀死泼皮牛二之后,因为牛二本来就遭天人共戮,所以大家对杨志的做法并没有太多的追究,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罪状都改得轻了,最后监牢里待了60日,也并未受到任何苦楚,最后被刺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在此,遇到了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当听得杨志把自己的经历给梁中书一说,梁中书听得大喜,当庭就开了枷锁,留在厅前重用,并且委以重任,这个是很传奇的,毕竟是当前最有势的高太尉把他给革职的,梁中书竟然敢把他重用。所以按道理说此时的杨志应该是时来运转,几乎可以平步青云了。而且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梁中书收留,并有心抬举,他以为有了实现人生目标的可能性,所以生辰纲他很是小心谨慎,殊不知就是因为他太过小心谨慎,太过急功近利,自然就会刚愎自用,而不去体察他人的想法,以至于生辰纲的丢失。既然说到生辰纲丢失,再说说无运。

那就说说他的"无运"吧。

无运。本来在北京大名府谋得一职,又得到梁中书的重用,这一切让杨志感觉到自己离人生目标近了很多。所以在和周谨比武的时候,他可以说是谨小慎微。非常谨慎,因为他不想失去这个接近自己人生目标的机会,所以处处,都非常留意。比如说在杨志和,周瑾进行比箭的时候,他说:“恩相,弓箭发处,事不容情,恐有伤损,乞请钧旨。”可是梁中书却说,“但有本事,射死勿论”,实在不知道梁中书和周谨有什么过节,此举甚狠!也或许他知道杨志确实可以胜过周谨,想把他这个位置名正言顺的转给杨志,而杨志又不可能对周谨下狠手。果然,杨志比箭之前对周谨说“你先射我三箭,后却还你三箭。”当然,从这里边可以看出杨志是相当自信的。也可以让梁中书真正的看到自己的真本事。而且后来在和索超比武的的时候,他还是比较心善的。书中写:他心里想道:“射中他后心窝,必致伤了他性命,他和我又没冤仇,洒家只是他不致命处便了。”这也是他比较谨慎的一个方面,这样可以更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标,博得个封妻荫子,扬名立万。后来和索超也是英雄相惜。

梁中书把自己都看中的生辰纲交给了杨志,对他寄予厚望。本来一切可以风平浪静,成功押送生辰纲之后,慢慢就可抵达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是结果,天不遂人愿,杨志又把生辰纲给失去了。如果说花石纲是属于天灾,那么生辰纲的失去就属于人祸了。

太过谨慎,适得其反。

在押送生辰纲之初,他向梁中书要得了所有的权利,他对梁中书说:“此时的礼物都在小人身上,和他众人都有杨志,要造型变造型,要晚行便晚行要住便住,要歇便歇,亦依杨志提调”梁中书答应了他所有的条件。杨志得到了这样的权利,他能够言出让众人必行。

赶赴东京途中,因为当时是五月天气,非常炎热。且不说挑着那么重的担子,单单空手行走也是很困难的。从施耐庵对天气的描写可以窥见一斑。他的描写也让人叹为观止——“这似火般天气”“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在面对这种情况下,杨志的做法无法让人承受。他催促军士在天气正热时赶路,以致军士都怨怅不已。他又不会安抚,遇到军士懈怠,“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更激化了内部矛盾。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此时的杨志已经失去众人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杨志没有了群众基础,自然他的命令就会大打折扣。(由此可以看出来杨志的情商并不高。)这也为后来他出逃之后,大家把所有的责任推到他身上埋下了伏笔。

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养尊处优的人,自然和经常行走江湖的人是不一样的想法,所以在这个过程里谢都管也有所不满。这也给吴用一伙人成功劫纲留下了可钻之缝隙。路经黄泥岗时,众军士不顾杨志劝阻,执意到松林里休息。这时,晁盖、吴用等七人扮作贩枣商人,也到冈上休息,伺机等待。因为杨志和他们内部的军建等人已经有了冲突。在这个时候,杨志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更失去了人和,所以杨志这一仗必输无疑。

如果太过急功近利,必然会适得其反。事实证明,这场仗杨志一伙输的很彻底。有失担当。弄得“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秋月霜”。

失去生辰纲之后,杨志的选择注定了,他会离自己最初的人生目标越来越远。他失去生辰纲之后,并不是回去请罪,求得梁中书的原谅,而是选择逃避!准备选择死路“如今闪得俺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待走哪里去,不如就这冈子上寻个死处!”后来因为感念父母的恩情。猛然醒悟,拽住了脚。可是他醒悟之后,又让人很气闷,他并不是去承担这个责任,想出积极的对策,而是说“等他拿得着时再理会”,这是一种消极的等待。如果说当时回去了跟梁中书解释这件事情。会不会得到赦免或者是将功赎罪的机会?毕竟在当时那个时代,江湖之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失纲也不是什么特大新闻了。可是他没有选择回去,而是选择了同样的道路——逃避。

为什么他没有选择回去,而是选择逃避呢?是不是他本身性格上的弱点?还是说到那回去的时候,他无法去面对真的对他惩罚之后的结果?

选择了逃避。这次逃避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因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最后却把事情办砸了,脸上没有面子?有失梁中书识人之明。万分惭愧无颜见江东父老吗?这在他的性格里是不是没有承担挫折的能力?

他杀泼皮牛二时的勇气哪儿去了?也或者他本身就是将门之后,已经受到了制度的制约,和官不斗,而牛二并没有什么背景,又是众怨所归,所以他没有太多顾虑?也或许,太注重外在名利,必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杨志,有时,无运,难扬志啊!

杨志性格小结:

1.谨慎
2.目标感太强
3.急功近利,自负。
4.承担不起挫折打击。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时”无“运”,如何扬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