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专题系列文章仅用于个人学习总结,从零开始逐步到常见服务框架。觉得基础的大佬可以提前离开。本专栏工作之余抽空更新面试题…
面向对象是更注重事情有哪些参与者(对象)、及各自需要做什么。(面向过程更注重事情的每一个步骤及顺序) 其四大特征如下:
== : 对比的是栈中的值,基本数据类型是变量值,引用类型是堆中内存对象的地址
equals: Object中默认也是采用==比较(通常开发者要自己重写,改为比较属性内容)
ps: 初学者可能没注意到这点,平时使用String比的也是内容,根本没有去重写它呀。实际上String类中,已经帮我们重写了equals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
* @author wook
* @date 2021/4/23 21:35
*/
public class WookTest {
private Integer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WookTest(Integer id,String name){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ookTest wook = new WookTest(1, "wook");
WookTest wook2 = new WookTest(1, "wook");
System.out.println(wook.equals(wook2));
}
}
根据开头的概念,所有类都继承Object,而Object的equals采用==比较内存地址,所以此处结果为:false 。那如果想让结果返回 :true 呢?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WookTest wookTest = (WookTest) o;
return Objects.equals(id, wookTest.id) &&
Objects.equals(name, wookTest.name);
}
只需要在WookTest中重写equals即可(快捷键 ctrl + insert,选择equals…)。
ps: 细心的同学肯定发现了,equals和hashCode一般是成对出现的,equals搞明白了,那hashCode是干什么的呢?别着急,后面的文章会讲到。(着急请翻到第9点=。=)
首先回顾下 final修饰基本类型数据和引用类型数据 的情况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final int[] iArr = {1, 2, 3, 4};
iArr[2] = -3;//合法
iArr = null;//非法,对iArr不能重新赋值(不能重新指向)
final Person p = new Person(25);
p.setAge(24);//合法
p = null;//非法
}
回到正题 为什么局部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只能访问局部final变量?
/**
* @author wook
* @date 2021/4/23 22:35
*/
public class Test {
//局部final变量a,b
//jdk8在此处做了优化(语法糖),可不写final,但实际上也是有的,参数a,b在内部类中不能修改
public void test(final int b) {
final int a = 10;
//匿名内部类
new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
}.start();
}
}
class OutClass {
private int age = 12;
public void outPrint(final int x) {
//局部内部类
class InClass {
public void InPrint() {
System.out.println(x);
System.out.println(age);
}
}
new InClass().InPrint();
}
}
ps:程序编译后的文件共有4个(内部类生成的class为原类名+$1…2…3)
首先需要知道的一点: 内部类和外部类是处于同一个级别的,内部类不会因为定义在方法中就会随着方法的执行完毕就被销毁(例如开了线程跑匿名内部类)。
这里就会产生问题:
答:因为内部类复制了一份作为内部类的成员变量,为保证复制的与原先的值一致,只能妥协,使用final修饰,不让别人修改。
性能: StringBuilder > StringBuffer > String
场景: 经常需要改变字符串内容时使用后面两个优先使用StringBuilder,多线程使用共享变量时使用StringBuffer。
重载: 发生在同一个类中,方法名必须相同,参数类型不同、个数不同、顺序不同,方法返回值和访问修饰符可以不同,发生在编译时。
重写: 发生在父子类中,方法名、参数列表必须相同,返回值范围小于等于父类,抛出的异常范围小于等于父类,访问修饰符范围大于等于父类;如果父类方法访问修饰符为private则子类就不能重写该方法。
public int add(int a,String b)
//编译报错(非重载)
public String add(int a,String b)
详细说明:(赶时间知道上面三点即可)
接口的设计目的,是对类的行为进行约束(更准确的说是一种“有”约束,因为接口不能规定类不可以有什么行为),也就是提供一种机制,可以强制要求不同的类具有相同的行为。它只约束了行为的有无,但不对如何实现行为进行限制。
抽象类的设计目的,是代码复用。当不同的类具有某些相同的行为(记为行为集合A),且其中一部分行为的实现方式一致时(A的真子集,记为B),可以让这些类都派生于一个抽象类。在这个抽象类中实现了B,避免让所有的子类来实现B,这就达到了代码复用的目的。而A减B的部分,留给各个子类自己实现。正是因为A-B在这里没有实现,所以抽象类不允许实例化出来(否则当调用到A-B时,无法执行)。
ps: 真子集就是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全部是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解释一下抽象类的话:
总结:
抽象类是对类本质的抽象,表达的是 is a 的关系,比如: 宝马是一辆车 。抽象类包含并实现子类的通用特性,将子类存在差异化的特性进行抽象,交由子类去实现。
而接口是对行为的抽象,表达的是 like a 的关系。比如: 鸟像飞行器一样可以飞,但其本质上 is a Bird 。接口的核心是定义行为,即实现类可以做什么,至于实现类主体是谁、是如何实现的,接口并不关心。
使用场景: 当你关注一个事物的本质的时候,用抽象类;当你关注一个操作的时候,用接口。
ps:抽象类的功能要远超过接口,但是,定义抽象类的代价高。因为高级语言来说(从实际设计上来说也是)每个类只能继承一个类。在这个类中,你必须继承或编写出其所有子类的所有共性。虽然接口在功能上会弱化许多,但是它只是针对一个动作的描述。而且你可以在一个类中同时实现多个接口。在设计阶段会降低难度。(Java 8 接口default method不讨论)
hashCode介绍:
hashCode() 的作用是获取哈希码,也称为散列码;它实际上是返回一个int整数。这个哈希码的作用是确定该对象在哈希表中的索引位置。hashCode() 定义在JDK的Object.java中,Java中的任何类都包含有hashCode() 函数。
散列表存储的是键值对(key-value),它的特点是:能根据“键(索引)”快速的检索出对应的“值”。这其中就利用到了散列码!(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对象)
ps: hashCode方法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配合基于散列的集合一起正常运行,这样的散列集合包括HashSet、HashMap以及HashTable。
以“HashSet如何检查重复”为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要有hashCode:
对象加入HashSet时,HashSet会先计算对象的hashcode值来判断对象加入的位置,看该位置是否有值,如果没有、HashSet会认为对象没有重复出现。但是如果发现有值(hash冲突了),这时会调用equals()方法来检查两个对象是否真的相同。如果两者相同,HashSet就不会让其加入操作成功。如果不同的话,就会重新散列到其他位置。这样就大大减少了equals的次数(equals性能较差),相应就大大提高了执行速度。
理论明白了,下面通过代码来说明:
ps:代码参照海子大佬 https://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681042.html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class Peopl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ople(String name,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return this.name.equals(((People)obj).name) && this.age== ((People)obj).age;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ople p1 = new People("Jack", 12);
System.out.println(p1.hashCode());
HashMap hashMap = new HashMap();
hashMap.put(p1, 1);
System.out.println(hashMap.get(new People("Jack", 12)));
}
}
这里我只重写了equals方法,也就说如果两个People对象,如果它的姓名和年龄相等,则认为是同一个人。
这段代码本来的意愿是想这段代码输出结果为“1”,但是事实上它输出的是“null”。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重写equals方法的同时忘记重写hashCode方法。
虽然通过重写equals方法使得逻辑上姓名和年龄相同的两个对象被判定为相等的对象(跟String类类似),但是要知道默认情况下,hashCode方法是将对象的存储地址进行映射。那么上述代码的输出结果为“null”就不足为奇了。原因很简单,p1指向的对象和System.out.println(hashMap.get(new People(“Jack”, 12)));这句中的new People(“Jack”, 12)生成的是两个对象,它们的存储地址肯定不同。下面是HashMap的get方法的具体实现:
所以在hashmap进行get操作时,因为得到的hashcdoe值不同(注意,上述代码也许在某些情况下会得到相同的hashcode值,不过这种概率比较小,因为虽然两个对象的存储地址不同也有可能得到相同的hashcode值),所以导致在get方法中for循环不会执行,直接返回null。
因此如果想上述代码输出结果为“1”,很简单,只需要重写hashCode方法,让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始终在逻辑上保持一致性。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class Peopl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ople(String name,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return name.hashCode()*37+ag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return this.name.equals(((People)obj).name) && this.age== ((People)obj).age;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ople p1 = new People("Jack", 12);
System.out.println(p1.hashCode());
HashMap hashMap = new HashMap();
hashMap.put(p1, 1);
System.out.println(hashMap.get(new People("Jack", 12)));
}
}
这样一来的话,输出结果就为“1”了。
“设计hashCode()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无论何时,对同一个对象调用hashCode()都应该产生同样的值。如果在讲一个对象用put()添加进HashMap时产生一个hashCdoe值,而用get()取出时却产生了另一个hashCode值,那么就无法获取该对象了。所以如果你的hashCode方法依赖于对象中易变的数据,用户就要当心了,因为此数据发生变化时,hashCode()方法就会生成一个不同的散列码”。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class Peopl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ople(String name,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return name.hashCode()*37+ag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return this.name.equals(((People)obj).name) && this.age== ((People)obj).age;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ople p1 = new People("Jack", 12);
System.out.println(p1.hashCode());
HashMap hashMap = new HashMap();
hashMap.put(p1, 1);
p1.setAge(13);
System.out.println(hashMap.get(p1));
}
}
这段代码输出的结果为“null”,想必其中的原因大家应该都清楚了。
因此,在设计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的时候,如果对象中的数据易变,则最好在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中不要依赖于该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