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月收入就能撑起一个贵族教育?你太天真了!

三万月收入就能撑起一个贵族教育?你太天真了!_第1张图片

同事同学们陆续生了宝宝,也都到了幼儿园的年纪,吃喝拉撒已经不再是谈论的重点,大家平素议论的更多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前几天网上疯传的《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让周围的朋友唏嘘不已,看看自己工资条,无奈只能承认:就算咬牙买了学区房,也无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中国的家长总是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过去总说“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可是动辄几百块一节的钢琴课,几万块的夏令营,十几万的学费,家里能有多少锅够你卖的?何况大部分人背着房贷,还要供养老人,能够维持正常生活已经很勉强,从哪能挤出来更多的银子让孩子接受“贵的”教育?

那个一个暑假就花掉三万多的家长把钱都花在哪了: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加起来一共是35000元。

那么,整天培训,出国旅游,投资各种“素质教育”,就能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孩么?不知道,反正是孩子没受委屈,多花些钱接受“贵族教育”,不能对不起孩子。

从网上看到两个例子:说一个6岁的孩子,得知家教老师喜欢喝冰水,每次都要特意为老师准备一杯冰水。对此家长并不知情,也没有授意过。

另一个孩子和妈妈在逛超市,严格按照妈妈列的清单自行采购食品,在结账时看上一款糖果,被告知已经超过了预算,除非换掉一样清单物品才能买下这个糖果。孩子权衡再三,放弃了糖果。这位妈妈借机交给孩子认识糖果包装上的字,然后告诉他下次如果还认得这两个字,就会允许他购买。

第一个孩子在没有家长授意的情况下,自觉自愿给老师准备冰水,这点绝不是花掉多少钱能够获得的为他人着想的素养。别说一个孩子,连成年人都做到不这么体贴懂事。这和他去过多少国家,钢琴考过几级,会几国外语没有任何关系。

或许这个小孩的学习成绩不会太高,但生活中善于观察,体贴他人的性情绝对是他的加分点,他会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和喜爱的人。

第二个家长在日常中训练孩子生活的能力,并不动声色地教给孩子:如何做预算和计划,如何化解自己的欲望,如何取舍和克制。孩子从小在这样用心的教育中长大,成年后绝不会为了买一个新手机而去“裸贷”,也不会放纵欲望去贪图眼前的享乐。从小就能不断选择自己喜爱的,并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这样的小孩相比那些从小就被直接给予而不是自主选择的小孩,能更明确自己的喜好,也更能判断事物对自己的价值,不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

这样的素质“不贵”,根本不需要“烧钱”去培养,而是仅仅来自家长的用心和言传身教。

可惜的是网上留言的家长都在慨叹教育费用之贵,都在强调要如何积累更多的教育基金。

着眼点没错,必要的支出一定要提前准备,可是光有钱就能保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贵族”了么?

我们试想一下,当和孩子一起赏月时,有的家长可以引用唐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的家长只会说:哇操,真TM大;花费重金去国外旅行时,有的家长能够耐心讲解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的区别、抽象派画作的起源或者印象派代表作者的生平;而有的家长则只能带孩子去最贵的餐厅,伸出剪刀手拍照留念;去参加亲子夏令营,有的家长能够指导孩子观察植物叶片还分辨他的科目,讲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而有的家长则只能帮助孩子拎包拿吃的,陪着孩子跑跑跳跳。

同样是陪伴,前者家长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通过循循善诱传递给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欲望;而后者的家长则只能起到保姆和司机的作用。

钱是花了,心是安了,可二者孩子的收获则相差千万。十几年的教育过程积累下来,孩子之间没有差距那才叫怪呢。

在这个功利主义的社会,有一些家长盲目地认为任何高质量的东西都要依靠强大的购买力才能得到,想当然地认为教育也一样。于是他们拼命地挣钱,日夜不分地加班获得高收入。

​我原来一个同事的老公就是每天在公司的时间超过14小时,偶尔有一天早回家,小孩子已经不认得他,见了他就哇哇大哭。他才发现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已经变成了一个陌生叔叔,是不受欢迎的人。

这种觉醒还算及时,还有很多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白领只管生,然后早早就把孩子送回老家,美其名曰要为孩子的未来挣钱。在他们孩子的印象里,父母等于提款机,祖父母才是亲人。

纵使有挣下万贯家财,也无法弥补“父母陪伴缺失”的给孩子们带来的遗憾。曾经看过一个短视频,采访者提出一个问题,分别问父母和小孩:你最想和谁一起吃饭?

父母们都是计划和自己的偶像一起吃饭,而孩子们的回答让记者和家长们大吃一惊:他们最愿意的是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父母陪伴和呵护,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重视;有能力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标准,争取做到“高质量”的陪伴,要时刻牢记:你不是保姆,要负责任地教育他,尽可能去多多帮助他学习和成长。

谁都是第一次当父母,都对嗷嗷待哺的小朋友束手无策。养育一个孩子,要像去挑战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一样去准备、去学习。

我记得我爸曾说他的一个同事把整个小学的数学教材全买下来,一本本地去学,帮助孩子去总结知识点,一直辅导到小学毕业。不要以为小学数学有多简单,四年级以上的应用题就能难倒一大片本科生。一个初中文化的工人愣是自己每天研究题目和试卷,最后他的小孩顺利升入重点中学的数学特长班。

这位家长没有花太多的钱,可他花费的心思和精力却无法用钱来衡量。孩子不但得到了学业上的提升,还感同身受到父亲的钻研精神和对自己的付出。这样的高质量陪伴,远比甩出一沓钞票去上补习班要有效的多。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跨越阶级,成为新一代的“贵族”。望子成龙的心态没错,可就怕只看到贵族高大上的生活,却忽视了贵族内在的品质;只看到他们的享乐,却忽视了他们的奋斗;只看到他们拥有的财富,却忽视了他们积累财富的过程。

虽然我们不能给予孩子贵族般的生活质量,但却可以培养他贵族般的修为、教养、待人处事之道和社会担当。一旦成为精神上的贵族,他就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第一代贵族,而不是暴发户或者富二代。

请记住:“贵族教育”≠“贵的教育”

你花掉的钱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绝不成正比,总有比你更有钱的家长,也总有比你家小孩更优秀的小孩。

记得《欢乐颂》里的富二代曲筱绡被老爸重金送到美国读书,回来以后连英语都说不好,而她的男友赵医生却事业有成、风度翩翩,爱读书、懂古典乐。

要说财力,曲筱绡的教育投入远胜于赵医生,可结果呢,正好相反。剧情给出了二者接受教育的区别:赵医生的妈妈来探望儿子,两个人玩生僻字游戏,可见他家从小就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兴趣,教育上十分用心;而曲筱绡的父母却从小忙于挣钱,很少陪伴她,总是给她钱,打发她去玩儿。

“贵的教育”只能代表孩子有机会接受顶尖的教育体系,但父母的忽视和缺席是多少名校和名师也代替不了的。

孩子的起点不是通过贵族学校、海外游学、辅导班抬高的,而是通过家长的谆谆教导推举起来。你有多高,孩子的起点就有多高。

孩子的起点,就是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万月收入就能撑起一个贵族教育?你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