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成年人多以瘦为美,但白白胖胖仍是孩子可爱的标准。你猜,有多少人能小时候可爱长大了窈窕呢?
虽然现代社会以瘦为美,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已成为多年来的主流审美标准,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是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婴幼儿。在年纪50+的圈子里,这个标准甚至不适用于小学生。
歌词和故事里,胖娃娃、大白胖小子、胖宝宝这些词,代表的都是富足、可爱、喜兴。现实中,遛娃大军中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也仍然以把孩子带得白白胖胖为荣。
我女儿一直不胖不瘦,身高体重曲线还是靠近上限长的。但遛娃的时候,却常常被别人家奶奶,偶尔被别人家妈妈评价一句孩子太瘦。
我一笑而过,心里想:你们等着,早晚有一天,你们会赞我闺女一句婷婷玉立~
这是玩笑话,不过以下我要讲的胖娃娃们的故事,就不是开玩笑的了。
肥胖从小就不是好事
眼看着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咱们国家的肥胖率最近几十年也是迅速攀升。同时与肥胖有关的疾病连年暴增,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栓、心脏病、癌症......你朋友圈里总能找到几名患者。
然而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并不只中伤老年人。从1985年到2014年,中国儿童的肥胖率增加了13倍。这些胖娃娃虽然可爱,却并不那么开心。过多的脂肪让他们在体育课上碰上不少麻烦,有些小朋友还受到高胆固醇和高血脂的侵扰,出现了老年人才容易出现的心血管损伤。还有些小胖胖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这还只是生理上的影响。很多调查研究中都发现,肥胖儿童更容易自卑,心情不好到会影响学习,甚至更容易逃学。
童年一胖误终身
那你想知道为什么有的人不容易胖,有的人超容易胖,减肥还超级难吗?
俗话说的好,3岁看大,7岁看老,这说的是性格。
今天我要说,两岁看胖
这话算不上严谨,毕竟造成肥胖的因素非常多,两岁以后仍有不止一次长胖的机会。但看两岁的身材,的确能够预测未来的肥胖概率了。
大量研究证明,人的脂肪细胞数量只在成年以前增加,并且不是匀速增长的。
第一次脂肪细胞数高速增加是在1岁左右,到2岁左右就慢下来。并且由于年龄越小,细胞增值能力越强,可以说这也是脂肪细胞增加最快的一次。
第二次是在在4-7岁,叫做“脂肪重聚”阶段。
最后一次脂肪细胞数增多的机会,是青春期。
所以,未成年人的脂肪细胞数量可以比同龄人多,甚至能多出1倍。
但是,一朝成年,脂肪细胞的数量就基本不变了。这之后,不管身体脂肪再增加还是减少,变化的都是脂肪细胞的体积。
其它一些研究也证实,不管你成年以后通过节食还是运动减肥成功,脂肪细胞数目都没有什么变化;就连抽脂术也保不齐日后脂肪细胞数会不会长回来。反过来,如果是成年以后体重猛增,脂肪细胞数目并不会增加,增加的是每个脂肪细胞的个头。
所以,我说2岁看胖,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因为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翻译成正常中国话,就是易胖难减。当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本来长胖就比减肥要容易。但脂肪细胞数多的朋友们,将比从小身材匀称的朋友们,更容易胖,减肥要付出的努力也更多。
研究还发现,小时候发福,成年后继续胖的可能性高达75%。而且胖得越早,青春期结束时脂肪储备越多,成年接着胖,并受到肥胖相关疾病侵袭的概率也越高。那些童年被吐槽太瘦、不够可爱的娃们,长大后发福的概率则只有10%。
所以预防肥胖最好的办法,就是成年以前都不要胖。只要年少时曾经胖过,那你很可能要终身奋斗在减肥第一线了。
结语
食物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宝宝审美也要与时俱进了。
身高体重曲线才是参考标准,养个健康的宝宝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
匀称的宝宝最可爱,让大白胖娃娃就留在古老的故事和歌谣里吧。
主要参考资料:
1、石争强(组长);夏杨楠;徐潇蓉;由海静;张姝怡;张晓;施晨旭;徐杭情.关于儿童肥胖的研究报告——浅究儿童肥胖及其成因、影响
2、(1, 2, 3, 4, 5) Spalding, K.L., et al., Dynamics of fat cell turnover in humans. Nature, 2008. 453(7196): p. 783-7.
3、许曼音.《糖尿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