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习惯至少要30天,而放弃,大概只要7天

建立一个习惯至少要30天,而放弃,大概只要7天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读书的时候喜欢找工作的人聊,一次和网友谈到“保持学习”这件事,对方说工作两三年就已经基本丧失主动学习的状态了——繁忙工作之后,不是没时间,就是没精力。

当时的我正处于跨专业学设计的情绪高涨期,每天到实验室必定先背200个单词,刷一遍 Designer News,看看 Dribbble 上的最新作品,然后安排一天的学习计划。

放弃学了近7年的专业、放弃进研究所,自然也不可能再去什么体制内的工作,我最终选择的是互联网这样一个高竞争压力、知识更新极快的行业。

“工作了就不能继续学习了?开什么玩笑。”和网友互相辩驳了几句都没有说服对方,反正我是相信自己始终能保持这样的状态,直到工作后的三年、五年、十年。

毕竟,这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行业,停止学习意味着不进则退。除非能在35岁前财务自由,不然想在这行做一辈子,持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转眼,进入 BAT、做设计也超过了一年。一年之初,我沿袭在学校的生活状态,规划每天的学习节奏:

工作之内,提高效率,做尽量多的业务,尽可能多地向前辈表达自己的疑惑和看法,多获取反馈;

工作之外,留出固定 1~2 个小时的自主学习时间,用于健身、阅读、写作、学习新的工具或技能;

不玩游戏、不看小说、基本不刷剧,因为知道自己性格一旦沉迷不容易自拔,所以主动远离这些纯娱乐项目。

……

刚开始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状态也不错,但是慢慢一年之后,节奏发生了一些变化,状态下降得非常明显:

搬到远离公司的出租房后,原本走路十分钟到公司健身房,现在打车也要三十分钟。于是,20节的健身私教课最后也还剩了两节没有再去上;

扇贝单词坚持了一个多月,因为换了安卓手机,第二天起来发现没有装 App,于是一停就停了整整一周;

早上到公司之后,一边吃早饭一边被手机里的小说、短视频吸引,买来的书也还剩好几本晾在旁边。

……

然而最可怕的,还是工作本身。

在互联网工作的小伙伴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即便通宵达旦,需求一个接一个,工作也是做不完的。就像初中就开始熬夜复习一样,把所有时间都投进工作中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做法。

即便8点到公司,也想赶快打开电脑继续画稿子,于是背单词的时间就失去了。即便加班到九十点以后回家,躺在床上还想整理一下明天的方案,于是阅读的时间也没有了。

当然,工作中也能得到很多输入,但毕竟更多时间要用在沟通、画稿、协调资源,对于大量的信息还是要花精力去总结、沉淀,才会最终成为自己的知识。否则,一味输出,就真成体力劳动者了。

建立一个习惯至少要30天,而放弃,大概只要7天。

而这7天开始的契机,可能是因为换手机、搬家、出去旅游等一件小事。这是一个无比残酷的事实,意味着要保持某个状态,必须如履薄冰,时刻戒备。

我认为,职场上的所有优胜劣汰,都是“软实力”的间接表现。你以为差距在于技能熟练度、资源丰富度,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日常学习状态带来的结果,或者更深层次一点,是一个人的性格、自律程度早就决定了这一切。就像跑步运动员,如果没有平时日复一日的耐力训练、节奏练习、健康饮食,光靠每次比赛上来直接用尽全力,是永远也无法取得好名次的。

既然性格、自律、眼界决定了最终的高度,那从一开始就要学习锻炼这些“软实力”。

当然,话说起来简单,但就这锻炼“软实力”的问题,我自己做的也非常不好,所以很抱歉没能给出什么“万能解法”。但我自身而言,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对工作的节奏把握不够好。

第一,只想尽可能多的做事、学事,把每件事做好,但却疏忽自己精力有限,看似追求完美,实则因小失大,看不清阶段性目标和重点;

第二,在体力输出上耗尽精力,导致没有时间和心力总结、沉淀所得,没有把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

第三,设计行业需要灵感、活力和 idea,因此依赖大量的阅读、欣赏以及思考,因此如果不留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很容易陷入日常,错失快速发展的这一切。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共勉。



我开通了小密圈

在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的领域里,我可能是资历最浅的那一批。很多人质疑我写的东西,觉得年轻如我们不应该大言不惭发表对这个世界的见解。

对牛人来说,我的观点是那么微不足道。但对同龄人来说,与其一味追求设计巅峰的那些人,不如和我一起,选一群节奏差不多的伙伴共同前行。

我许一年的时间,在这里你可以获得:

* 行业专家帮助 Review 简历和作品集

* 新鲜的设计小作品和文章

* 解答、交流求职、职业发展的问题

* 其他可能与设计有关的一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立一个习惯至少要30天,而放弃,大概只要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