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个西半城全部停电。
由于不能上网,我终于在纸上写东西啦。
隔一天写点东西,今天该写了,不能偷懒。我一直关注的是教育与文学,按说前天写了篇咏杏花的,今天该写关于教育的啦。
回味过去,先说孩子。
作为孩子的妈妈与第一任老师。给自己打55分儿。
得分最高的方面在于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从孩子上一年级就开始进行引导,让一个淘气顽劣的孩子,能静下来读文识字。
最初孩子从来都坐不住,静不下来,非常活泼好动。所以最开始的难度颇大,可是阅读兴趣培养得越早越好。为此,我从一年级开始,便在邮局为儿子定适合每一年龄段阅读的多种刊物。可是孩子不读啊!上学前撕书,上学后跑得弄不住啊,怎么办?
这时,我想起,上学前,每天中午为了让他睡觉。都要通过念书讲故事,把他送入梦乡。 他还是愿意听故事的。对,以此为出发点,自己先给他边念边讲,让他坐下来进入故事。后来我发现,我一念书,讲故事儿,孩子就能坐住。利用课余时间,孩子进入喜欢听故事的状态。
我想:总不能光上我给他念吧,得让他自己想读。于是我想起了听评书,说书人总在关键时候,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倾下回分解。”顿然,我计上心头。我给他念到最动人心魄之处戛然而止,我就会说:“妈妈有事儿啦,有时间给你念啊!”他就会缠着我说:“你快点做完事啊”,我说:“你要是着急的话,你也可以自己看啊!你学了拼音啦,这些书都是拼音版的啊”!
六七岁的孩子最是等不及的,更何况是妈妈的计谋,终于自己再也忍不住“欲知下文”,等说书人,“下回分解啦”!自己拿起书,读吧!我想他当时的感觉是:有拼音,能读懂啊,以后自己可以看,何必求妈妈。自己想啥时候读,啥时候读,啥时候停,啥时候停。书中有这么多有趣的事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儿。
接下来的事实足以证明,他自己迫不及待地把我给他订的,带图画与拼音的书全部读完了。
每当我看到他一个人静静地读书,而不是停不下来,乱跑。我觉得孩子爱上读书啦,他的生命开始丰富多彩了,通过书,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潜移默化,随着阅读量的提高,他的知识量及所受的熏陶要远远大于不进行课外阅读的孩子。
所以小学阶段,我的没侧重孩子的成绩,只是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开始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读书。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阅读量越来越大,到了三四年级,凡是能买到的童话、寓言、侦探、科幻等,这些他感兴趣的都读完了。后来在书店偶尔买了一部杨红樱的书,一发而不可收拾,杨红樱系列全部读完。还有郑渊洁系列,日本儿童作家系列,英国魔幻系列等等。
我发现孩子阅读儿童文学类的兴趣颇大,怎样再扩大他的阅读面呢?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有待于他涉猎,才能让他有更深的文化涵养,才能丰富他人生的积淀,具备一些历史的厚重感。
可是,他不感兴趣啊!一开始读史,毕竟会感觉到单调枯燥,味同嚼蜡,那怎么办?
深思之后,我决定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因为他读书速度相当快,远胜于我,当然他停留于快速阅读,精度不够。所以我就与他商量:“孩子,我从图书馆给你借了一套中国通史,八册,内容丰厚,我们开始阅读吧!”当然,开始孩子说:“那没意思,我不读!”我说:“这样吧!你读书很快,每天只让你读十页,不成问题吧?”孩子一听,“就这点事儿啊!行!”当初,读通史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十页,很快读完交差,就这样十页十页下去,一个多月,读了一本儿,毕竟孩子开始读史啦。
读第二夲的时候,阅读开始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先从量开始,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发生质变。他主动对我说:“妈妈,读十页太少啦,一会儿读完了,读二十页吧。”我心里很高兴啊,这是他的兴趣提升了,才有了阅读的主动性,接着渐好。他自己提升到三四十页五六十页,到最后我不用再提醒到读史时间了。孩子读进去啦,洋洋洒洒的,八夲中国通史,大概有五六千页吧,读完了。从开始的不乐意到最后读得津津有味儿。不仅通知了中国史学,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了品位的提升,历史文化走进了他的心里,必定增加了他人生的厚度。
当然就有了后来的《上下五千年》、《资治通鉴》,都是白话版的。这是五年级的阅读面。后来也初步接受文言版的,是从《聊斋志异》、《封神演义》开始,因为这些书故事性强,能满足孩子的猎奇心理。文言怎么了?他也耐着性子,半懂不懂看得入迷。
文言文,他不怕。克服了孩子们开始对文言文儿的畏惧,培养文言语感,才能涉猎更多的古典名著。
儿子五年级在学校上了半年,下半年跟了我两个月,学完了五年级下半年与六年级一年的课程,开始了他的初中生涯。孩子跳级了,阅读理解能力是没问题的,关键本身就是低龄生,再加上跳级,一共小了两岁。心智不够成熟,这些,我深知。
可是基于孩子眼睛已经近视了,小学重复作业过多,负担过重,导致孩子太多的应付,还是跳到了初中。
漫漫求学生涯还有很多坎坷等着我们。
这是我对孩子阅读的引领故事,更多的教育故事,包括孩子和学生的,我会系列地写出,期盼亲爱的你跟我一块儿切磋教育,一块儿成长。
爱,一直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