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言静语|原来是酱紫

有人说:你看外界所为的神秘和高大上,不过是你眼界的狭窄和自知太低。

我所做过的职业从销售的幕后到营销的幕后,正所谓狗肉上不了桌,我从来没有直接跨进过销售一线的大门,原因是我不喜欢和太多的人近距离接触,人多了会有深深的恐惧症,与其自我难受还不如远远躲避在幕后。纵然不在销售一线,干的却是为销售铺垫的活,免不了去各种直接的间接的旁听侧敲打探消费者的消息,关于产品反馈、售后服务、咨询问题等等,知已知彼才好制订相应的营销方案和产品。关于如何工作,我曾经深切的期盼能有个很牛逼的师傅带带我,在我还是行业小白的时候时常敲打和提醒我做什么?为啥做?咋做?让我能少走一些弯路,快一点成长。

后来真的走近工作岗位后,发现没有人能手把手教,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还好处处留心皆学问,我还可以偷着学,听老司机们如何接打电话、如何和与人沟通,然后自己去揣摩去尝试,磕磕碰碰的多了,渐渐就有了自己的style。在这期间,我只知道怎么做,并不知道“做”这一系列背后的逻辑,为什么要这么做?未来怎么做?不知道!

见过一些从行业精英,探讨过职场上的问题,想要从他们口中探求关于玩转市场的一些经验和心得,要么从SWORT原则开始,做市场你得懂歪果仁总结的市场专业术语;要么是一些宏伟的战略发展观,建议中的方案在未来很难落地和执行;要么以具体事情具体对待,你这个问题得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等等各种的回复,没有一个人能解决我的疑惑;酱紫的情况让我想起了刘同的书《谁的青春不迷茫》,到我这就是《谁做市场不迷茫》,有没有不介绍长篇大论、不抬头举手就是大手笔的,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

所有的疑惑依然在疑惑,直到最近阅读了7-Eleven铃木敏文的《零售心理战》《零售的哲学》,才稍微缓和了我心中的疑虑,让我知道有人在很多年前着手于市场、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打磨产品,获得长久的盈利,并发展成为了行业的标杆。《零售的哲学》主要介绍了7-Eleven的发展史,从时间的长河中介绍了铃木敏文在每一个紧要关头所做出的重大决定,从而给7-Eleven带来的变革。《零售心理战》以剖析铃木敏文针对7-Eleven所做出的每一个重大变革背后的故事,讲他如何从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打磨产品、提升服务、引流顾客到真正的商业变现。相对而言,我更喜欢《零售心理战》,它解决了我脑海中部分长久以来回旋的疑问,我们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怎么做(how)?以7-Eleven为实验模版,不断的去假设、实验,不断的随变化而改变。如果说苏州诚品书店不美不活,那7-Eleven简直就是“实在是太方便了and增加幸福感”,牢牢圈层身边的每一位顾客。

1975年,7-Eleven实行24小时营业(1975年,距离我出生前13年)

1982年,引入pos订货系统;

1985年,引入双向pos收音机;

1987年,增加快餐服务(类似我们现在吃的关东煮、包子、炒米饭)

2000年,成立食品外送服务公司;

2001年,成立自己的银行系统,便于顾客在便利店内随时取钱;

新世相曾经的slogan“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7-Eleven改变了整个便利超市消费的方向。26年时间,7-Eleven从实体门店成功完成了金融布局,这背后靠的是孜孜不倦追求细节、深入市场探究人性去打磨行业高品质产品(3年只为做出一味可口宜人的红豆糯米饭团)、以及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银行取钱、杂志订阅、水电费代理等等),所有的一切只为让顾客内心觉得买7-Eleven值,让顾客在同类产品最后一脚的选择中完胜,佩服。

战略是什么?有差异的盈利模式!我们在做的产品是否是我们自己很爱,顾客可以给打99分?还是我们不自觉的陷入了自嗨?

静言静语|原来是酱紫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静言静语|原来是酱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