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催眠道与术|第七届中德催眠连续培训项目第三次集训第一天简报
2016-10-18 付志勇,王挺 致道中和
今天是第七届中德催眠班连续培训项目第三次集训第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带着期待和不舍的复杂心情又聚在了一起,期待的是第三次的集训结束后就能获得中德班催眠项目的证书了,不舍的是,要毕业了。
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老师今天凌晨才从上海赶回北京,风尘仆仆只睡了不到3个小时,就又赶到培训现场来迎接大家,迎接今天的主讲老师...
一、 “温情教父”---施琪嘉老师
“像你这样出色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茬子,神乎其神的刀法,和那杯Dry Martine都深深地迷住了我”----(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漆》)
每次见到他,都会想起这段经典电影台词并浮现若干相关画面感.....
多流派的整合、多语言的能力、多领域的建树,这让不熟悉他的人容易神话他,什么时尚雅痞、跨界老炮儿、心理大咖,这都是外界给他贴的标签。
观摩过他几次现场治疗后,觉得他更像一个充满温情的教父。
他,就是施琪嘉老师。
虽然施老师老说他讲课从来不备课(因为备了30年),但今天一出手,就知道这次是做了准备来的。
正式开始之前,他让有过儿童催眠治疗经验的学员做了分享,有一位学员说自己有一次给一个害怕恐怖片的小孩做催眠时,小男孩儿不停的笑场,原因是咨询师催眠时跟平时说话不一样,反复笑了几次场后,咨询师觉得没法进行下去了。
施老师点评的很精彩,关于“笑场”,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催眠,你变了声音和语调,小孩儿笑场沉浸在笑里面,你可以“利用”自己这个资源,让小孩儿以后去面对恐怖片的恐惧,其实已经这是很深的催眠了。
咳,咳,讲课...
二、儿童催眠相关理论
(一)直接思维(初级思维)概念:它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具有直接性、敏捷性、简缩性、跳跃性等特点。
儿童催眠就是针对儿童的这一典型思维状态有效工作的。成人催眠需要一定程度的催眠导入,而在儿童催眠中,几乎不需要导入过程,咨询师所建构和表达的故事,孩子就是非常相信的。
(二) 隐喻(象征性思维):隐喻来自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是共享的记忆,比如老虎象征力量、蛇象征可怕、阳光象征温暖...这些象征性的隐喻用在儿童催眠中,小孩儿都明白的。
(三)克莱因理论:
1、PS状态(妄想偏执心态):婴儿3-6个月时的心理状态,克莱因描述的这个状态,实际就是一个分裂的状态,(1)与外部关系是部分的;(2)想像多于现实;(3)通过妈妈的一个不好就推断为整个不好,常常投射是坏的部分(如被迫害、焦虑、嫉妒);
2、D状态(抑郁性心态):婴儿6个月-1岁的心理状态,(1)与外部的关系是整体的; (2)自我状态是整合的 ;(3)防御机制是修复的。
在儿童催眠中,就是针对儿童的PS状态的分裂机制进行工作,催眠原理:咨询师要建构一个投射体,替代父母坏的部分。这是咨询师一个重要任务,即创造一个坏的客体。
(四)解离状态
儿童是非常容易解离的,解离状态时呈现的是退行、碎片化、创伤事件等状态,而其它非解离状态则是顺行和退行自如的整合状态。
解离是不同的未整合的意识状态,比如拿演员来说,有的演员只能本色出演,不能塑造和深度创造跟自己不同状态的性格,否则进得去出不来,这就是不能整合的状态。
三、儿童催眠相关技术
针对儿童的思维和语言语境的特点,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了两场分组练习, 主要目的是根据儿童的问题表现,去创造不同的隐喻故事,从而接纳、承载儿童内在不好的客体部分。比如“经常睡不醒的孩子”,有可能是因为父母太残酷或打骂,孩子逃避到一个睡眠世界中去了,其实这是解离的一种方式。针对这样类型的问题的孩子,咨询师可以利用隐喻的方式和催眠的语言把孩子睡眠的部分承接过来:“你是昏睡之国的国王,你有什么话要说”。
分组练习的学员们则要模仿儿童状态用“我是来自昏睡(听话、调皮、学霸、失控、嫉妒、助人)王国的,我告诉你我是怎样当上国王的”持续不断的讲十分钟,在这个王国的经历、情境、感受...
小组分组练习后,两组学员上台演示,来自北师大的张继明老师声情并茂画面感十足的把大家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一个来自调皮王国的国王回忆她如何因为有了妹妹失宠以后,自己从公主逐渐变成了破坏者,又如何造反而变成国王的故事,后三分之一部分讲的则是这个国王如何领导自己的子民放下调皮破坏的刀枪,进行文明建设的主旋律!
施老师点评说,这故事前三分之二非常好!而后三分之一的转折是带有说教意义了,咨询师催眠的目的是让儿童把“坏”的部分投射出来,儿童治疗不是教育,而是承载“坏”的部分。
这一点引发很多学员的共鸣,平时大家在咨询工作中对于接纳后的“转折”还是比较普遍的,几位学员都谈到了平时儿童咨询中教育多于承载的体会。施老师回馈很简洁:儿童催眠时,不做转折,一转折孩子离你就远了。
施老师还做了视频案例观摩,分解动作式的讲解创伤儿童在治疗中的“念动反应”。
最精彩的部分,是下午的现场治疗:
来访者只说了自己的症状,当问询到关键部分即时间和相关事件时,来访者却表示不想说。施老师没有任何停顿的问道:“这件事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事后施老师总结说:当面对来访者不愿谈具体事件时(涉密或创伤),就不要追问事件,而要问那件事带来的是一种什么感觉。
在很短的时间内,施老师为来访者做了稳定化处理,并把来访者碎片式的回忆和描述迅速整合,用“时光列车”的催眠技术为来访者进行了现场催眠。
在前行的时光列车上,左侧车窗外,是故去的亲人、分离的创伤...
右侧的车窗外,是温暖的记忆、自由的时光、团聚的画面...
(只能剧透到这里了)
咨询的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学员们大呼过瘾!平时咨询有关创伤的个案,一般都是先处理创伤、分离,然后在做资源的整合和植入,是一种先后顺序;而施老师用“时光列车”技术,创造性的把创伤处理和资源植入同时进行,更像是一种左右共进。信手拈来,这绝对是30几年的深厚积淀啊。
四、施老师课堂金句摘录
1、羞耻感和内疚感的区别在于,内疚感有具体的实处而羞耻感没有实处,羞耻感的伤害更大
2、咨询师不帮助来访者做决定,而是帮来访者提高做决定的能力
3、当来访者不愿谈及具体事件时(涉密或创伤),可以问这件事带来的感觉
4、母亲的回归,是瞬间的治疗
5、对于儿童催眠治疗,治疗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造一个坏的客体
6、对于手术前的儿童,妈妈的不焦虑和稳定,是最好的催眠
7、创伤治疗中,要与现实建立连接,如果有解离,那么我们对解离的那部分世界要更感兴趣
8、我第一次玩儿“杀人游戏”时,抽到了“杀手”角色,偷偷给自己做了催眠,直到最后就剩唐登华老师我们俩了,他都不相信我是“杀手”,因为,我自己都不相信了
9、儿童催眠,因情而讲故事,而不是为了故事而讲故事
10、儿童催眠的目的是让儿童把“坏”的部分投射出来
...
风尘仆仆的施老师,结束培训马上要去赶飞机,班长和副班长有心,代表七届的学员送给施老师小礼物。
施老师,一路平安...
18号,方新老师现场督导,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