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概念的关联

智商的運行機制:底層是我們的基礎設施——概念及其關聯,用來不斷吸取新的概念及關聯,必要的時候更新甚至替換舊的概念及其關聯;與此同時,啟用元認知能力不斷審視整個操作系統的有效性。

之前覺得理解了,可調換了順序讓自己複述一遍,卻又發現還是有不清晰的地方,就在關聯——“用來不斷吸取新的概念及其關聯”,“與此同時……不斷審視……有效性”。我知道了基礎設施是概念及其關聯,也知道元認知能力是要啟用的,但進一步呢,忽略掉了。知道了概念及其關聯,然後呢!然後就是要吸取新的概念及其關聯,更新甚至替代呀!啟用元認知能力了,然後呢?啟用了之後要幹嘛呢?之後是要審視整個操作系統的有效性呀!每一句話都是重點,而初讀和再讀往往看到的重點不同——所以這也是轉換關注焦點的必要性吧!

之前在背誦英語單詞的時候,發現了“聽寫”這個方法【聽錄音(單詞加例句)默寫單詞及意思】的好處,很多單詞總有這樣的感覺:“明明記住了啊,看到單詞和意思覺得很順呀,怎麼讓自己說就想不起來什麼意思了呢?”還好有時候聽著例句能猜著對應上腦子裡記過的意思。問題總是出在“單詞”與“譯意”之間的關聯上,也隱隱約約感覺到“關聯”這個東西的存在,且還很重要。當然,聽寫能有效地檢查出記憶中的漏洞,但一定還有更好的方法。對於“短期”提高單詞背誦量來說,聽寫是我認為的好方法。但問題在於當時記住了,然後再也沒用過,之後可能還是會忘掉。現在既然又學到了“長期”的概念,再聯繫一下,記單詞這件事兒,聽寫也許就不再是最好的方法了,更好的方法是朗讀加應用。朗朗上口之後造個句子,最好是生活中能用到的情境。

同樣是背誦,有時候在復誦時忘掉的總是“兩件事兒”之間的那句話,感覺這個也知道,那個也知道,可到時候背的時候總是卡在了承上啟下的部位。而如果這個“關聯”的句子記住了,往往“兩件事兒”都能順暢的背下來。如《桃花源記》這樣的古文,情境性很強,換個思路(不再死記硬背)去試試跟著情境來記憶,也許能夠事半功倍。具體方法:熟讀五遍,嘗試背誦(默寫),每次記錄自己忘掉的是哪個地方,再背誦,反復幾次,定會牢記。

用到的概念:長期、概念(概念的概念哈哈)、關聯、轉換關注焦點、元認知能力(全文所體現著的)、萬能鑰匙、寫作、方法論。

寫到這裡又有個想法:把每次啟動了元認知能力所做的思考再多加一個維度:概念。這次思考我都用到了哪些概念,用進廢退,如果一些概念總是被用到,那相信在記錄的提示下(其實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意識不到都一樣)這個概念會越用越熟練,最終融入到骨子里去的。同時,思考時也會不由自主地多想想,還能用到哪些概念,或,之前那些老夥計還能用在這個地方嗎?還能用在別的地方嗎?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概念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