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的坑,不要让孩子的时间为你的盲从买单

文| 琉璃苏比

奥数的坑,不要让孩子的时间为你的盲从买单_第1张图片

1.

轻轻合上《小舍得》,深呼了一口气。

阅读这本书的最初,被书里的家长们的焦虑感染了,一度也变得焦虑不安。

从头到尾读完,感觉故事特别的写实,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活生生的现实的写照。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拼命带孩子领跑。映射出各种小升初压力之下的社会百态。那些为了培养牛娃的家长们,为了挤好学校,拼命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报奥数班。有些家长只是把学习奥数当作锻炼孩子思维的途径,但更多的是把奥数作为小升初的敲门砖,学奥数,为的是参加竞赛拿奖。拿了奖,就有了进重点初中和重点高中的敲门砖,就是进入所谓的名校。

虽然我家孩子还在幼儿园,不至于这么焦虑。但是也庆幸没有错过这本书,提前从侧面体验了现今社会家长和孩子们所历经的小升初的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拨开小升初谜一样的云雾后,对自己和孩子未来几年要走的路更加清晰明了了。

书中的女主角南丽,报社高管,从原本是一位毫无压力的高知家长,到被激发焦虑,开始给大女儿报奥数班专攻小升初,再到给小儿子也提前占位专攻幼升小,来来回回地折腾,不断地上奥数上奥数上奥数,刷题刷题刷题。弄得一家子都疲惫不堪。原本还局外人的老公也被搅进来,竟然还差点为了孩子顺利读重点学校,老公要放弃原本的大学教授的职位。还好她还没完全失去理智,及时阻止了老公的这一愚蠢的行为。由始至终,心情跟着女主角南丽的焦虑紧绷得像一根弦。

他们原本就是高知家庭,她是副总编,老公是大学教授,孩子智商和学习原本也不会差。四年级的欢欢,本来成绩就不错。但是当一个班41人,却有32个孩子都去学奥数了,你没学过,别人却去培训班加强学习了,在比较之下,成绩就很容易被拉下来了。这个时候,你还忍得住嘛?

南丽的心态就这样被这些社会风气一点点地搅和起来。一边是班主任反映的孩子学习退步的情况,一边是同事兼同学田的攀比和鼓吹,另一边是奥数补习班的满员无空位带来的压迫感,南丽就这样掉进了奥数补习班的坑里。

这些逐利益培训企业,也真有翻云覆雨的能耐,和学校合作,利用考试排名,暗地里进行利益输送,利用家长们的焦虑,不断地加码。设置各种各样细分的课程。除了各种级别的奥数班,甚至还有幼升小面试提升班,家长提升班……无所不用其极。

而疯狂的家长们,还是没有满足,竟然报了三个奥数班。不断地考考考试,刷刷刷题。周末最后一点时间都被压榨了。脑子里只有奥数了。孩子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好多家长明知自家孩子对奥数不感兴趣,也缺少数学天赋,但禁不起社会环境的影响,培训班的轰炸,身边的人的攀比之心。最后还是被拖进了逼着孩子培优的怪圈。


2.

南丽也疯狂地给欢欢一周报了三个奥数班,甚至中午都没法回去,中午支个账篷在培训中心休息。回到家只有刷题刷题刷题,连最喜欢的钢琴书法等都放弃了。而她的同学米桃本来是不属于这个圈子的,原本快乐无忧,因为家庭的关系比一般孩子早熟,懂事乖巧。却因为班主任的免费补课而掉进了这个坑,跟着补补补,刷刷刷,考考考。当看到原本机敏活泼的米桃孩子患了忧郁症时,莫名地心疼,都难过得想哭。看都把孩子逼成什么样了,他们还是孩子啊。为何比大人还焦虑!?!

相信真实的生活中的案例,绝不止伤害一个米桃那么简单。而始作俑者,就是那些焦虑的家长,那些追求利益的培训机构的煽动,那些学校各式各样的考考考,那些各种各样制度下衍生的扭曲的价值观。

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擅长的爱好。不一定都一窝蜂地培养奥数。其实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奥数,孩子也不喜欢,只是因为大家都读,所以随波逐流。读奥数也就是为了小升初考试。

而且那些机构交给孩子们的所谓解题技巧,对真正的精英学生是毫无压力的,更那些资质平平的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让孩子背下来这些解题思路。而不一定是孩子真的懂得运用了解题技巧。只是这些培训机构给孩子们打了鸡血。短期有效。所以那些奥数高分的,后来成绩反应平平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孩子真的有兴趣,而且是数学特长生,学习奥数无疑可以开发智力,开发解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很多跟风读的,并不一定是孩子真正有兴趣,或者擅长奥数。但是,一个班41个学生,32个学奥数,怎么可能这32个都是数学特长生?都喜欢数学。其实很多是家长的原因。并没有从孩子的真正兴趣出发,来加强孩子的特长。

调查显示:40.2%的受访者觉得身边大部分孩子不适合学奥数;6.9%的受访者认为基本都不合适;40.5%的受访者表示一半一半;仅有12.3%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孩子大部分都适合学习奥数。

事实上,奥数是发现和选拔精英的一种方式,不适用于普通学校选拔学生。奥数是针对的是少数对数学有超常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全校学生。奥数与常规数学有本质的区别,思维能力超强的孩子更适合。

在“小升初”阶段,由于缺少统一的“小升初”考试,奥数就成了追逐名校的“利器”。

现在的升学制度,公立学校在不断地减负减负。教给孩子的知识点很少,孩子们可以相对自由自在地玩耍。但是在电脑派位和就近读书的制度下,优质的生源就很难保证。所以有些公立学校也会变相地给孩子加码。就是为了保证学校的排名。而那些民办学校就更加疯狂了。为了吸纳优质生源,不惜代价和这些培训机构暗地里合作。由培训机构输送优质学生到学校。输送越多优质学生到所谓的名校,就越多人追棒。所以也就难怪这些家长们这么疯狂了。

真正的奥数只是为2%-3%的孩子准备的。 在学奥数的孩子里, 大约只有30%的孩子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困难和心理上的困扰,中上游的孩子通过学习可达到基本掌握的水平,剩下的70%都是在”陪太子读书”。

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读奥数。真正的奥数只是为2%-3%的孩子准备的,其本意在于发现和培养在数学方面上具有优势智能的孩子,也就是说,一个41人的班,只有一两个孩子适合学奥数,但是班上却有32人去上奥数班,显然“揠苗助长”了。奥数班里,平时那些学习中上游的孩子跟得上节奏,其它的三分之二,其实都是在陪人家跑罢了。


3.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神话或妖魔化“奥数”,它作为一种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手段是值得肯定的。

很多奥数天才,长大后在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研等理工学科上更加出色。而且不仅训练了逻辑思维,还锻炼了抗压能力,快速学习的能力。对数学特别敏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但是站在塔尖的只能是极少数人。大部分孩子可能不适合奥数道路。其实奥数和绘画、音乐、体育一样,只是孩子可以培养的诸多兴趣特长之一,但不是必须之路。

如果孩子能从中受益、得到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就应该鼓励、支持他。但如果家长只是迫于身边其他家长和孩子带来的压力或被成绩升学裹挟,强迫孩子学习,那结果可能会让孩子和家长双双失望、甚至耽误孩子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对那些奥数资质平平的孩子来说,投放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却没有见效,越学越累。不仅耽误了时间,还有可能耽误了其它专长的学习。比如放弃了钢琴,跳舞,画画,体育等。还会错过了其它最喜欢的特长的最佳学习时间。

所以,从自己的孩子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因才施教,不要轻易跳进了奥数的坑里,不要用孩子的时间为你的盲从买单。

教育是千人千面的事。适合别人家孩子的,并不一定适合你家孩子。别人家孩子擅长的,你家孩子也许并不擅长。所以别人的所谓的育儿经,那是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不可照搬。真正重要的是,你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自己要想清楚,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向和方法。

如果你不够不自信,不够了解孩子的天性,你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擅长什么,适合做什么。所以你焦虑。你焦虑,是因为你盲从。既想让孩子“快乐”,又希望孩子“成才”。既想让孩子兴趣广泛,又希望孩子成绩不错。和身体健康相比,读个大学算得了什么?

智慧的父母会尊重孩子,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当我们真正学习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就不会在意一时的落后。父母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加以引导。总之,越和别人比,就会越焦虑、越痛苦。大家都在比,焦虑一层层升级。

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期望得越高带来的压力越大。孩子不是我们比拼的筹码。不要和别人比,和自己比,看到孩子上的优点,接受他和别人的不同,不给孩子压力。也不给自己压力。

真正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学习力。多观察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擅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之处,并加以引导,培养。这样,每个孩子在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又擅长的领域,并且在这领域里发光发亮。

所以,最重要的决定关键,是父母。等你不再盲从,你才有了教养一个孩子所应有的气度和能力。




琉璃苏比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奥数的坑,不要让孩子的时间为你的盲从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