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医生都想说,我太难了

当下有三大自杀行为:百度问病、微信养生、专家荐股。

在百度的贴吧里,有网友发帖:喉咙有点不舒服,然后百度了下……骨灰盒款式我都选好了,早上来医院,医生让我休息两天就好。

其他网友打趣道“百度问病,癌症起步。”

由于不靠谱的网络问诊,造成病人情绪紧张,小题大做,也常常让医生们啼笑皆非。

最近一名瑞典医生作词作曲、自弹自唱的歌曲火了!这位医生用幽默诙谐的歌词唱出了全世界从医者的心声。

原来,不论是哪国的医生,互联网时代,都在饱受这样的“煎熬”。

歌词原文:

网上一查,没病也得病,

站着不动也是绝症!

你咳个嗽,上网那么一查,

绝对就是肺结核了啊!

发了个烧,上网查一下,

肯定是埃博拉,半天就得凉!

流个鼻涕,上网查一下,

八成得的是脑膜炎,

说你的脑瓜里到处在爆浆!

身上痒痒,上网查一下,

不是过敏休克就是思觉失调!

有病千万别上网,

一查准没好,

你是想了解多一点,

没准身体入土多一点,

一会诊断你的染色体多一条。

你没事上网查症状,

几乎都会被吓死……

有病搜一下,浑身都是病

微博之前有个话题“自己给自己看病是什么感觉呢?”

全世界的医生都想说,我太难了_第1张图片
全世界的医生都想说,我太难了_第2张图片

同一个世界,同样的网络问诊,哈哈。

有一妹子发帖吐槽她的男朋友。

全世界的医生都想说,我太难了_第3张图片

她的男朋友发现自己的胸变大了,上网查一下好像是得了乳腺癌。然后男票立刻像言情剧男主一样,写遗书让女生找更好的人,并把手机关机。

然而,等女生男朋友去了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只是胖了!

全世界的医生都想说,我太难了_第4张图片
全世界的医生都想说,我太难了_第5张图片

这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好吗?

如何激怒一位医生?

一句话:我查百度了

一位医生在论坛里写过一件事,那天下午来了个病人,告诉我他咳嗽一个月了,自己上网查说“咳嗽超过一个月可能就是肺结核了……”

即使医生解释了,对方还是油盐不进。医生只能根据其个人意愿进行临床检查,等检查数据出来后,再花上比对普通患者多好几倍的时间来给他们澄清错误观念。

儿科就是重灾区了。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看病前喜欢上网百度,若是和医生的诊断不同,首先怀疑的是医生而非网络,有人甚至因此质疑医生的医术。医生多解释几句,脾气火爆的家长可能就“招呼”上来了。

比如血管瘤,一般来说,血管瘤可以自愈,但长在颜面部、头颈部,或是长的太大影响功能的血管瘤必须尽早干预。门诊中,医生们经常能遇到一些患儿家属,只“百度”到了“可以自愈”,听他说要进行治疗就急了,各种难听的指责都有可能听到。

这种网络病人凭借一句“我查百度了!”让医生瞬感无力,无奈地在论坛下写:“这种病人,有毒!”

医患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患者不了解医生的工作又缺乏沟通,造成误会。对于缺乏基本医学常识的普通大众而言,搜索并不是难事,难的是缺乏鉴别网络信息真假的能力。医学是不断变化的,但网上很多医疗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用它来对比医生的治疗很不科学。更何况网络上很多所谓的医学科普,夹杂营利目的,不足以采信。

信“网络”,还是信医生?

2010年,《新京报·健康公社》联合搜狐健康频道推出“你是电子病人吗?”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近千人中,超过60%的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时,第一反应都是“上网查查看咋回事”,网络对人们的习惯已产生较大影响。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医生的诊断和网友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出现不对等时,只有50%多的网友表示会相信医生。

医患之间严重失信,并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每个患者在疾病面前,不该偏听偏信,一知半解也绝非好事。

互联网检索被广泛应用的时代,依靠网络盲目自诊,看病必先检索,总把病往最坏处想,这种网络时代的“百度病”正在蔓延。瑞典、美国都有类似情况,有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越来越多的健康人在谷歌搜索引擎里查询各种症状,因为担心自己患上重病。报道提到,每当看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医生的第一反应是,这由病毒或者链球菌感染引起。但“如果你上网查询‘颈部淋巴结肿大’,检索结果里还有向你介绍淋巴瘤和白血病的网站”。

相比医生遇到“百度病人”的无奈,也折射出目前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排队2小时,看病2分钟,成了大多数人看病的无奈。医生无暇去和病人详细解释病理、病程,病人不能从2分钟的时间里得到被治愈的安全感,网络就成了他们了解疾病的最便捷方式。

如何让患者获得专业靠谱的医疗信息成了破除壁垒的关键一步。

文章转载自:健康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世界的医生都想说,我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