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第二周读书笔记

第四章.心理发育的评估

经典弗洛伊德理论: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一个人的人格发展是最重要的是在前三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和冲突,这些问题和冲突能否解决取决于儿童的先天素质和照料者给予的关怀,弗洛伊德秉持这种观点是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认为自然环境对不同物种产生不同的影响取决于物种各自先前的进化史和独特的适应能力,而个体生活中发生的不同事件以及相应的应对能力不同造成了个体心理的差异,个人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动力是“内驱力”,弗洛伊德认为是快感中心,即快感中心从嘴转移至肛门、性器,从而形成了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

后弗洛伊德理论的心理发育模式

与经典弗洛伊德理论最大的区别是个体发展的动力从内驱力转变为不同阶段的人际关系,内驱力更多是从生物性本能的角度分析,因此会让人误解为“泛性论”,而关系理论更强调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意义,心理学是解释现象和问题的工具,弗洛伊德所处的性压抑时代是可以通过内驱力很好的解释很多现实问题,随着性的开发和潜意识的觉醒,单纯地从生物性的角度解释容易陷入偏颇,因此,关系理论是从更高的维度来解释现有的问题。

给我的启发就是,现实是基础,当理论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应该尊重现实去完善理论,不要迷信理论。

临床访谈的一个核心任务是评估形成个体性格的心理发育情况

在口欲期时即共生阶段,所使用的词汇大多是“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我与非我的紊乱”“本体非安全感”这类存在感和人格化的派生词,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无法信任别人时,很可能是在口欲期的时候发生了不好的体验,比如养育者未能及时满足婴儿哺乳的要求,婴儿渐渐地对母亲这个客体失去了信任。

在肛欲期时即分离-个体化阶段,“自主与羞耻/怀疑”“好我与坏我”“亲近与回避”“陷入抑郁与放弃抑郁”“变化的自我状态”,婴儿的无助感和向往自主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此阶段性格形成的关键。

三种临床治疗方式:支持式治疗、表达式治疗、暴露式治疗

对性格脆弱的患者要多给予支持式治疗;

对具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患者要采用表达式治疗,比如当你感到我不能理解你时,你会生气,我同情你时你有指责我解决不了问题,我建议你努力解决问题时,你又会感到我在批评你,无论我怎么做都是错的,这类患者的特征就是矛盾与纠结;

对性格发展较完善的人来患者,直接采用暴露式治疗,比如你上司的所作所为使你联想到谁,直接询问对方的感受和体验;

根据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焦虑和抑郁也具有三种不同的分类

焦虑:

1.共生阶段的毁灭焦虑,是对自我将被另一个自我压制和吞没并感到自我不再存在而产生的恐惧,

2.分离-个体化阶段的分离焦虑,每当分离发生必然会激起婴儿时期分离恐惧的潜意识记忆痕迹;

3.俄狄浦斯期焦虑或超我焦虑。害怕因不能接受的性、攻击和依赖冲动而受到惩罚;

抑郁:

1.在精神病状态时,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已无药可救;

2.在边缘状态时,感到绝望和空虚、被遗弃;

3.在神经症状态时,相信追求快乐是危险的。

评估依附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对抗型、混乱型

举例说明:

父母送孩子上幼儿园并接孩子时的不同反应展现了不同的依附类型,

与父母分开时会难过,见到父母时又会很开心,这类孩子属于安全型依附;

与父母分开时会难过,见到父母时也不会很开心,这类孩子属于回避型依附;

与父母分开时会哭闹,见到父母时既开心又很难过,这类孩子属于矛盾-对抗型依附;

混乱型依附多出现于受虐儿童或抑郁酗酒母亲的子女中,这类儿童及需求又回避依附,表现出害怕、悲伤、混乱、攻击、恐慌和冷漠;注意困难;面部表情通常恍惚迷茫。

评估的关键是某一问题体现的是潜意识冲突还是发展受挫

作为精神分析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两个不同的假设:潜意识冲突或发展受挫,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发育路线,一条涉及内驱力和客体关系,另一条涉及自我和自我完整感、美德、一致感,很显然后一种是更模糊的发育观,即每个人都包含了生命本来的样子,生命的意义就是活出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第二周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