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原创(56)关于个人价值贬值的思考

本会团体导师第二天。

不要囫囵吞枣的人生。当韦老师说出这句话,心里一震!人生的不同在于深刻的体验。年轻的时候,稀里糊涂的奔忙,很少停下来反思和思考,总是在当下抱怨,忽然有一天,发现每一个今天都是今生最好的时光,才开始停下来,关注当下。心灵的成长也才开始。

此行,就为这体验而来。当人走入一个困局,需要跳出来寻找出路。旅行,学习都是极好的办法,而此行恰好二者兼而有之。镀金的好处不在于镀金,而在于发光,我太需要找回自己的价值了!尤其,导师是最接地气的“草根专家”韦老师。

在这里,我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社会对心理学的期待是我们要活的样子。那就这样,立足本土文化,去寻找突破口。

每一次认真的出场,就铸就了你非凡的旅程!我带着满满的期待,盛装而来!学、做、研、教、写,都是我喜欢的,擅长的!我深知,教是最好的学。所以每次学习回去,能操作的,会马上组织分享,很快落地实践。当年在秦皇岛学完254技术,回去就组织了心理人分成几个小组,用三个月把十一个主题演练一番。然后整整五年,无论家长会、教师团队,还是应邀讲座,都让团体成员去体验。

晓荷原创(56)关于个人价值贬值的思考_第1张图片

上个月在网上听韦老师讲老年心理关怀,发现自己已经一脚踏进这个群体,心理很不是滋味,一直告诫自己不能被边缘化,不能被边缘化。当你离开岗位的时候依然有价值,这也是我毅然离开岗位的底气,觉得自己一直在做事,尤其家长工作,在哪里都有家长,都有对家庭教育的需求。可是,一直关注并定位在家庭教育的我发现离开岗位,个人贬值的速度超出了想象。忽然淡出激流,退出舞台,整个人的就被淡忘了。好像再好的理论和实践,没有整体教育的架构,都变得一文不值了。

在网上就听到韦老师关于家长群体需求的分析,需要而不付出。是啊,网上学习最热闹的是父母群体,被咨询最多的也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可说到消费,那可就正好相反了。因为家长只是认识到我需要,却没有意识到我要付出;只是意识到要学习,却没有动力去改变。所以当我擎着亲子教育指导师的旗子出场的时候,真的遇冷了。很多时候家长就是问问而已,问了他的焦虑就转移了,绝没有要付出精力和财力的愿望。即使遭遇最痛的失败,现在还可以要个二胎重新来过,也较少主动去拟补,为孩子的人生搭建一个更和谐的发展平台。

这就尴尬了!再好的东西,没有社会文化的土壤,不能和主流文化契合,就没有生存空间啊!

那么,是定位的问题,还是离退休人员必然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呢??恐怕二者兼而有之吧。

那就先接纳,再调整。我相信,价值在自己的心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晓荷原创(56)关于个人价值贬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