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养,我不该恨吗 - 草稿

我出生不到三个月就被养父母抱回家了,在一个满天繁星的早晨。有很细很瘦的月牙。那月牙瘦的好像母亲干瘪的乳房,挤不出乳汁。

生母用一张手工粗布做的小棉被裹着我,放到苞米地边上,又盖上三层破旧的小夹袄,避免苞米叶子上盈盈欲滴的露珠打湿我瘦弱的小脸。然后躲到十几步开外的苞米丛里,看着我的养母和姨妈把我抱走,抹几把无奈的眼泪,回家去了。


四十年后的中秋节,我去看病重的姨妈,她拉着我的手说,日子好过了,看你现在胖的,脖子跟头一样粗。刚把你抱来那会儿还不到四斤,就跟个猫仔似的。小手瘦的像麻雀的爪子。真是可怜哪。

我说多亏了姨妈,要不是你,我怕难活到今天。

姨妈说,可不是吗,那个年代有几家是能吃饱饭的。你亲妈家孩子多,一年里大半年都吃红薯面和野菜,一个个面黄肌瘦,你上头还有一个姐姐就是没有奶水饿死的。


我儿时的记忆里,更多的是姨妈那丰硕的乳房和香甜的乳汁。养母到三十六岁还不会生,养父也四十了,眼看没了指望,就托亲戚介绍,抱养一个儿子。养父是教师,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每月三十块钱的工资足以让我的姨妈营养丰富,奶水充足。姨妈的儿子比我大一个月,体重却比我重了三斤。我们两个像猪仔一样拱在姨妈的怀里,直到一周岁。

我在养父母的溺爱中,无忧无虑的生活着,随父亲的工作调动,从农村到乡镇,又从乡镇到县城。十五岁就开始谈恋爱,十六岁带着女朋友,双双逃学到最近的城市玩乐,花光身上带的钱后才回家。养母又着急又生气,害了一场大病。养父摔烂了几只花盆踢翻了一只猫,却始终没动我一指头。

就是在这一年,我在家玩腻了,吵着去当兵,也是趁着这次机会,我第一次见到了亲生父母。

养父动用他的关系,给初中没毕业的我办了高中毕业证,找武装部要了个名额,含着眼泪看我穿上军装,坐上了征兵的橄榄绿军车。

我至今也不明白,养父出于什么目的,什么心理,安排了那次认亲。

那是临出发前的一天,养父通过亲戚通知了亲生父母。他们家住在距离县城三十公里的农村。不知道他们从几点开始赶路,到我家的时候我们刚刚吃过早饭。我最小的亲哥哥赶着一架驴车,坐着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车上放着一袋嫩玉米棒子和几个大冬瓜,还有一些青菜。衣服很旧,却浆洗得很干净,透着淡淡的劣质肥皂的味道。

看着完全陌生的他们,我没有任何亲人的感觉,就像是完全不相干的路人,来我家讨口水喝。我厌恶的看他们两眼,回到我自己的房间。尽管养父母已经提前告诉我亲生父母要来看我,我仍然没有主动打招呼的欲望。

生母满怀歉疚的看着我,从贴身的口袋里摸出一个手绢包裹的小包,一层一层剥开,露出卷在一起的钞票,有一元的二元的五元的,像晒干的树叶打着卷儿。

老话说,穷家富路。这是三十块钱,拿着路上花。

我看看她粗糙的大手,青筋暴露,满是老茧,有一点厌恶,就没有接。何况这一点钱还不够我买一双运动鞋。

转身进了卧室。留她讪讪的站着,随后她把钱放到了茶几上。生父和哥哥除了打过招呼,始终没有多说话。

在我的卧室能很清楚的听到客厅的谈话。生母不断的说着感激的话,道着这些年生活的艰难。八六年代的农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生母靠着勤劳的双手,省吃俭用才勉强为三个儿子都盖起了新瓦房,自己和最小的儿子以及女儿住在土坯房里。大女儿已经出嫁,大儿子和二儿子成家后分出去了。如果收成好,再过几年就可以给小儿子盖房娶媳妇了。语气里充满着坚强与希望。她再三感谢养父母把孩子养得这么好,有这么好的条件,还能去当兵。在老家想当兵,要托关系送礼走后门,前几年老三想去当兵,啥条件都通过了,人家说他脖子歪,尽是扯淡。老三在学校是运动员,得过冠军。还是没有熟人哪。

养父一边听,一边骄傲的自夸:你看他那个头儿,一米七五了 ,比他哥哥还要高。这次当兵是海军,待遇好,不吃苦。转业回来就能分配工作。

外面客厅的谈话持续了有两个小时,生母他们起身要走,我没有出去送他们。

自始至终,我没有和他们说过一句话,连正眼看都没有。

我不知道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是恨到极点还是麻木到无所谓?总之就是不想理他们。

被抛弃的为什么是我?当时的我想不通,也无法接受。

所幸我到了一个条件比较好的人家,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可以任性,可以妄为。想去当兵就当兵,这是在原生家庭想都不敢想的。


2002年,我作为下乡扶贫干部,到生母家临近的村子住队,听说生父生母因病相继去世。

打听到他们的坟墓地点,找一个月圆之夜,按照农村的风俗买了两刀烧纸,在他们的坟前点燃。

我没有磕头。也没有愧疚。

生而不养,我不该恨吗 - 草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都说生恩不如养恩重,但是对于那个年代有力生而无力养的无奈,只能超表示同情,无法过多评论。性格的差异,各人的素养,决定了对亲情的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而不养,我不该恨吗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