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往沙漠的信|送你一朵蓝牵牛

亲爱的橙子,

见信好!

首先请原谅我迟来的来信!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我们一家自驾从海岸回了趟德国。期间由于车马颠簸,加上拖家带口的琐事,直到最近我才稍微安下心来。到现在才回信,真是万分抱歉!

谢谢你的来信。信开头关于蓝丝兰和爱情鸟的小插曲很有趣!是的,我喜欢你这样写沙漠“居民们”的细节,且能感知你笔尖的温度。可读到暴雨来袭,学校关门,积水成灾,我不由担心起你的安危来。随后你和邻居在积水旁开起了玩笑,因为暴雨让你们那个地方上了他国新闻。尽管洪灾影响了生活,你们还能如此乐观地相互鼓舞,这让大洋一头的我又一次微笑起来。

你在信末问到,我是否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很遗憾,因为供水管出问题,我们在德期间,菜地成员们不得不开启了“野生”模式,仅靠夜里一点点露水过活。我们回来时,园子已是一副半荒野的状态。不过我很满意,至少大部分菜都还活着。十月中旬,海岸迎来几场大雨,温度也凉了下来。我想,菜园里很快会有新的景象。

今早我在橄榄树下晾衣时,听到儿子和他爸尼克在门边低声在叽咕着什么。最后孩子背着双手,有些扭捏地朝我走来。我看到了他嘴有点瘪,眼里有眼泪在转。

“妈妈,对不起。” 他鼓足勇气,从身后抽出一朵蓝色的牵牛花。

“啊,原来是这样……”

我蹲下身子紧紧抱住他,立刻明白他和爸爸的谈话内容。原来他误采了我种的花当礼物送给我,结果被细心的爸爸发现了。而爸爸知道那株蓝牵牛有多么特殊。

“爸爸说,你可能会生气的。”

“是的。我可能会,也可能也不会。你给我礼物,这让我很高兴。我一点儿都不生气。” 我拉着他回屋,拍下了这张照片,并把花养在一只花瓶里。

这种牵牛其实在海岸很常见,很多房屋院墙都覆得密密麻麻,每年花季便能美成蓝色的童话。在某知名景区,它们甚至繁衍成一大片蓝花地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它在山谷里却很罕见。因为贪图别人家的美好(或者童话读得太多),我曾在房子周围试种过三年,插扦,播种,移根等等方式都试遍,可每次都没能成活下来。去年我再次找朋友挖了老根埋下,没等长稳又再次遭遇严寒。本想尝试又失败了,但年初它又发出三两片新叶来。这次从德国回来时,它的藤蔓已经快有一米长了。孩子采下的,正是它盛开的第一朵花。我把这个小插曲写到信中,算是和你分享我收获的喜悦。当然,这颗牵牛能不能爬满篱墙我还不知道,愿它抗得住今后未知的气候变故吧。

送你一朵蓝牵牛


亲爱的橙子,希望你喜欢这张照片。我喜欢拍这样类似的照片:花朵开在阳光里,但四周也不乏自然阴影。也许正是那些阴影,它在阳光下才显得尤其娇嫩动人。正如它所经历过的一般。

因此,谢谢你在信的后半部分《Sold》的读后感。我也同你一样,本不偏好暗色调主题的书籍,因为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面对现实的阴暗面。我想,这大概和我们“向阳”的天性有关。读完你的信,联系到自己的近况,我不由想到《人性的枷锁》里,青年菲利普从巴黎学画回归来,对生活重新做出反思的情景。他认为人要弄清自己的生活,这些事情需要了解:

“一个人同他借以存身的世界关系如何;一个人同生活在他周围的人关系如何;一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如何。”

这和你的阅读教授Lisa开书单时所说的也吻合:“《Sold》里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就在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我们应该了解它。” 因此偶尔选择去读类似《Sold》、《不哭》、《切诺贝利的悲鸣》等等沉重主题的作品是很符合自然的。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同胞(包括动植物),以及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阅读时我们五脏六腑涌起的情绪,大概也是自我探索那三个问题的过程。

你在来信中写到:

阅读这本小说时,我无数次想起电影《肖圣克的救赎》。它们同样描绘了逆境中珍贵的友谊和黑暗中内心的希望,描绘了别放弃,熬下去的生命意志,蕴含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这又让我想起毛姆先生的话:文化的意义,归根到底是使人向善。我很开心地意识到,这个观点也贯穿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显然,你读到的这部小说也是如此。我想,一部作品无论基调和主题怎样,但凡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有一定程度的感悟便是一部好作品。得知你从阅读得到收获,我很为你开心!

从德国回葡途中的一个夜晚,孩子们在后排睡着时,我和先生聊到九十年代的电影。也许是因为夜黑风高,我感觉车子正穿梭在《肖申克的救赎》的色调里。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五千公里的奔波就要结束,终点会是阳光和沙滩的蓝色海岸。到达山谷平静几天后,我又想起那句电影台词:“人生就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

所以,让我们拥抱今天。谢谢你的惦记,关于我的近况,总体还好。

今天先写到这里,希望我的来信使你愉快!

(PS:我很羡慕你的学习状态,以及有一位像Lisa教授这样棒的老师!加油!)

你的朋友:王屿

2018年10月24日于维森蒂娜海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寄往沙漠的信|送你一朵蓝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