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的独立性——常态下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竞合关系

承接上文:
为了解释交互设计的专业能力和交互设计的价值,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理解,从两大方面,共四篇文章来回答我自己的疑问。
一 交互专业角度

  1. 交互设计的专业性——用户体验认知与落地
  2. 交互设计的综合性——后APP时代交互设计师的主场
  3. 交互设计的独立性——常态下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竞合关系

二 交互管理角度

  1. 交互团队管理者--塑造团队氛围的能力

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配合常态

在当前的互联网团队中、特别是已经成形的团队中,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已是标配,交互设计师作为一个岗位逐渐成为业界常态。两者一个从产品角度出发,一个从用户角度出发,共同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在这种常态下,我们经常发现两者时而冲突、时而亲密无间。知乎、微博关于此类话题的讨论、观点数以千计、万计。如

  • 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时而会陷入非暴力不合作的状态,如交互设计以审核者的角度审核需求的合理性、产品经理以验收者的角度验收方案是否达成需要。
  • 目标一致时,两者又成为一个战壕的兄弟,推进过程中两者形同一丘之貉,用各种方法使方案得以执行。

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身处其中,且在配合过程用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式赢得了多数产品经理的认可。在这里,我试图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描述我与他们的合作方式----即“竞合关系”;

竞合关系:
合作竞争理论,源于对竞争对抗性本身固有的缺点的认识和适应当今复杂的经营环境。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博弈,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
百度百科解释>

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的竞合关系:

首先,两岗位的工作内容区别:(上一篇文章也已经提到)

  1. 产品经理定义产品战略,用户群体,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落地于功能策略(包括优先级、取舍与克制)、商业推广、品牌运营时机等组合方案
  2. 交互设计定义用户在产品(社区、工具、电商)内的生活方式、生活感受、把握体验的节奏,落地于信息设计、情感设计、任务设计、工作流整合、架构设计、导航设计
  3. 无论区别如何,两者工作最终在任务流的设计,页面的信息设计,按钮位置的设计、文案编写等处产生交集;

其次,两者竞争合作关系的解释:

  1. “竞”是指双方针对产品的理解,用户动机进行开放竞争;将不同视角下、不同逻辑下的观点和意见进行开放交流、开放竞争。此处的竞争起到了协同提高质量的作用,在竞争中彼此给于彼此启发,彼此给于彼此机会,共同形成更合适、更优秀、甚至更全面的方案。
  2. 所谓“合”是贯穿整个过程中的状态,两个角色是在同一目标下的合作关系,非上下级、也非上下游,而是对一起对产品负责。都是整个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而合也是开放竞争的前提。
  3. 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的竞合关系摒弃单纯竞争,也拒绝一团和气,在方案创造时在于“竞”,在方案执行时在于“合”。

最后,维持竞合关系,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
维持这种竞合关系需要交互岗位以独立职能的方式与产品岗位进行平等合作。非执行,非附属。此需要交互职能:

  • 有独立的思考、来保证协同提高质量的作用。
  • 有独立的职责,能够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平等合作。
  • 独立的考核,促进交互思考和职责的达成。

这也正是交互岗位存在和交互职能独立的价值。然而,为什么两种岗位会需要这种关系呢 ?

竞合关系解决了三大分歧

一:焦点原则下的分歧

人人都有各自看问题的视角。问题在于,特定的视角即揭示了一些信息,又隐藏了一些信息。焦点原则下,当依循已经建立起来的固有方式着手解决问题,要对可能出现的变故抱有开放的态度就会比较困难,也就是预设视角。

最熟悉的示例:


交互设计的独立性——常态下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竞合关系_第1张图片
老妪or美妇.png
产品经理作为上游,在了解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很可能形成预设的视角,“老妪”;
交互设计接受需求,在重新理解需求的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视角,如“美妇”;

工作中经常遇到类似的事情,举一个小例子,关于文案;

背景:prisma(以西方艺术作为基础的图片艺术化处理)风靡一时,LOFTER与国家地理正在进行一个关于塔吉克民艺、公益传播的合作。最终合作确定以“民艺作为风格化基础,进行图片处理的差异化竞争尝试。对与这个活动的主题定义,不同职能有不同的焦点,如:

品牌方焦点是:“塔绣(塔吉克织绣)公益”
产品方焦点是:“保护东方民艺”
交互方焦点是:“民艺的新奇、趣味“
视觉方焦点是:“民艺的格调、美观”

在不同焦点原则下(包括品牌方、设计方等),品牌定义、文案定义的冲突必然存在。竞合关系可以让双方将自己的焦点开放给对方,使彼此看到彼此的焦点,对问题的考虑更全面。

而附属关系和上下游关系,交互或产品经理很可能被动接受了另一方的意见(这无疑是一种损失)。

二:上下文原则下的分歧

上下文原则是交互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原则之一,用户在享受产品服务整体过程是基于上下文原则进行理解和使用的。上下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语义对应关系,如:

问题:“你是否要执行此操作”,
选项:“是、否”
(假如选项是确认、取消,上下文的对应关系就会减弱。)

而实际过程中的上下文根据其形式分为“上下文塑造”“上下文迎合”

  • 上下文塑造对应到交互专业即用户行为塑造,
  • 上下文迎合对应到交互专业即继承用户认知。
上下文塑造

首先看一张图:


交互设计的独立性——常态下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竞合关系_第2张图片
用户使用产品的简化过程模型.png

塑造的过程是全局考虑的过程,是根据用户当前所处的阶段可能产生的行为,为其提供可以被理解、被认知的线索,然后通过线索引导或塑造行为。或是沉浸式设计、或是在关键环节影响行为。

如:蘑菇街、小红书之类女生向的产品,女性浏览意愿多属于略有范围的漫无目的的闲逛,所以feed流的无穷无尽是一种合适的方式。feed流浏览总归会趋于无聊而后离开,假设在接近用户无聊时(根据用户浏览数据进行计算),为其提供线索(如分类搜索、图片标签、商品名)来唤起用户下一步探索的意愿,将是一种有价值的行为塑造。

由于上下文塑造的角度上不一致:交互设计从用户行为的角度出发,在合理的时机提供上下文塑造的线索,而产品经理多数是从产品逻辑的角度出发,直言不讳的提供线索。必然存在不一致。

还是以塔绣公益为例:
交互的角度是合适,上文:用户看塔绣故事和塔绣作品,下文:唤起参与意愿然后参与。
产品的角度是短凭快,上文:好东西快来玩,下文:边玩边了解,玩了之后了解意愿更强。
上下文迎合

迎合分为线性迎合、非线性迎合

  • 线性上下文:是指连续使用过程中的上下对应,指用户操作后呈现的内容与其预期相符,如从推送通知打开微信,进入对应的消息窗口。点按用9宫格方式浏览LOFTER的个人主页等。
  • 非线性上下文:非连续关系下上线文对应,主要是对产品的猜测性使用后的结论与前期的印象相符。如小红书的印象是全世界的好东西,使用时后认知也确实相符。

由于上下文迎合存在多种迎合方式,两者对迎合方式的理解存在不一致,也可能引起冲突。

竞合关系可以让彼此看到彼此的上下文塑造方式和迎合方式,并不代表那种方式正确或错误,也不代表那种更合适。首先会为产品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如果再结合数据的相关关系呈现,必然能够选择出更为合适的方案。

而附属关系和上下游关系,交互或产品经理很可能被动接受了另一方的意见(这无疑也是一种损失)。

三:解释原则下的分歧

解释原则是指对事实赋予意义的过程,是一种主观的综合过程。

  1. 解释是对行为的解释,这是一个定性的过程,行为是由上下文塑造所影响的结果,上下文塑造是的线索不同其行为方式不同,上下文理解的角度不同其解释就不同。
  2. 其次是对数据的解释,在没有大数据的情况下,解释将会分为两个方法,如:产品和市场方依靠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并收集意见,使用来自小区群体的统计数据预测大群体的行为。交互设计则是在数据的基础上更关注人类的行为,利用小群体数据来推导大群体的行为,以此来斟酌如何设计。

由于方法和角度不一致,两者对问题的解释也不一致。

竞合关系可以让彼此开放的交流解释后的观点,并互相告知原因,协同提高质量,以形成合力后的最大优势。

而附属关系和上下游关系,交互或产品经理很可能被动接受了另一方的意见(这无疑也是一种损失)。

结语:

两个岗位同时存在,通力合作完成属于执行类的工作是其职责之一,但如果仅限如此,将会损失两个岗位存在的最大价值部分---创新:“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在彼此独立,共同参与、开放竞争的环境下,从产品角度和用户角度进行思路碰撞,很有可能产生非常有价值的创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交互设计的独立性——常态下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竞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