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等式性质解形如aX土b=c(a≠0)这样的方程。
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你心里想一个数,把它乘2再加上20等于80,这个数是多少,你来猜一猜?”
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其中的思考过程,最后一步是加上20得到80,根据80-20=60,可算出加上20之前这个数乘2的结果是60,那么这个数就是30.(倒推法)也可以利用试数如我先用20乘2得到40加上20才60太少了,再试30乘2得到60加上20得到80对了(尝试法)
我们也可以用方程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先得分析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式,也就是:心里想的数×2+20=80,如果设心里想的数为X,那么可以列出方程X×2+20=80即2X+20=80
(1)因为2X不知道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整体,利用“天平”为处理方程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智力图像,方程类似于一组天平,方程中的等号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用天平平衡的道理,可以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深化“相对关系的理解”。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左右两边同时去掉一个20即
2X+20-20=80-20,2X=60,再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二左右两边同时除以2即2X÷2=60÷2即X=30
(2)因为2X不知道我们把它当做整体,可以利用数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利用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加数的关系,也就是2X=80-20即2X=60,再利用乘数×乘数=积 乘数就=积÷乘数的关系,也就是X=60÷2即X=30就是方程的解。
注意最后我们要做好检验,看把X=30带入方程是否左边等于右边,方程是否成立。其实对于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势,数量部分之间的关系容易理解,便于孩子理解操作和运算但在解一些形如3X+15=5X−20时便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于孩子来说刚开始理解慢 但对于长远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及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教学反思: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让学生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时,对“几X”在等式中的角色强调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2、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小细节不能注意到。比如:方程不带单位,解:设应该写在哪等等……,还有缺少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判断、强化、比较、组合,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源捕捉能力不够。
3.练习题时,没有经过筛选,选出具有带表性的题让他们练习。
4.、数学语言不够严谨、准确,有时自己提出的问题比较模糊,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回答。最后觉得教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自己语言的严谨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