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熔断器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起到保护性作用的器件之一,与其相关的一个理念是熔断器额定电流,是指熔断器的( )部分允许通过的最大长期工作电流。
熔管、载流部分和底座
2.在对一段完整电路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个方面的因素。其中选择合适的断路器便显得十分重要,在进行选择时时,我们考虑的前提条件应要求断路器的额定开断电流( )断路器开断时所通过的最大短路电流。
不小于
3.断路器控制回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设计。在该项设计中,防跳继电器是非常重要的器件之一,而它的作用是( )。
防止断路器跳跃和保护继电保护装置的出口继电器触点
4.根据对所学知识的整理,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判定性指标与基础数据之间的微妙关系,比如说同一相母线中绝缘子之间的距离同其动稳定间,当间距( )临界垮距时,其动稳定呈现合格状态。
不大于
5.在实验室共有以下实验器材:10kV,31.5MVA主变压器两台,110kV进线两回。进行实验设计时假如110kV采用内桥、主变110kV隔离开关,则需能切合空载变压器,由于材质等原因,各变压器的空载励磁电流不相同,按隔离开关的切合能力,该变压器的空载励磁电流最大不可能超过下列( )。
2.0A
6.在实验室共有以下实验器材:10kV,31.5MVA主变压器两台,110kV进线两回、35kV出线5回、10kV出线10回。进行实验设计并且采取具体行动时,假如35kV出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为14A,需要35kV中性点设消弧线圈接地,采用过补偿,需要的消弧线圈容量为( )。
400kVA
7.根据对所学知识的整理,我们得知220kV屋外变,在海拔1000米以下,土壤电阻率ρ=200ΩM,设水平接地极为主人工接地网,扁钢,均压带等距布臵。最大运行方式下接地最大短路电流为10kA,站内接地短路入地电流为4.5kA,站外接地短路入地电流为0.9kA,则该站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
0.44Ω
8.根据对所学知识的整理,我们得知220kV屋外变,在海拔1000米以下,土壤电阻率ρ=200ΩM,设水平接地极为主人工接地网,扁钢,均压带等距布臵。若该站接地短路电流持续时间取0.4秒,接触电位差允许值为( )。
329V
9.根据对所学知识的整理,我们得知220kV屋外变,在海拔1000米以下,土壤电阻率ρ=200ΩM,设水平接地极为主人工接地网,扁钢,均压带等距布臵。站内单相接地入地电流为4kA,接地网最大接触电位差系数取0.15,接地电阻0.35Ω,则接地网最大接触电位差为( )。
210V
10.某设计师在设计一条交流500kV单回架空送电线路时,对相应数据进行了汇总:海拔2000米,最大风速32m/s。悬垂绝缘子串采用155mm盘式绝缘子(不考虑爬电比径),则需要的片数为( )。
32片
11.根据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化以及对周边生活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企业变、配电所的闪光装置一般装在( )电源屏上。
直流
12.根据相关规定,66kV及以上进线有电缆段的GIS变电所,对连接电缆段的( )架空线路应架设避雷线。
2km
13根据所学知识以及相关行业从事经验,我们不难得知高压熔断器的额定开断电流应( )回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大于
14实验室内现有一台直流发电机,它的端电压U1=230V, 线路上的电流I=50A,输电线路每根导线的电阻Ro=0.09549,则负载端电压U2为( )
200.46V
15 在某项科研项目中,现有一含源一端口电阻网络,测得其短路电流为2A,测得负载电阻R=102时,通过负载电阻R的电流为1.5A,该含源一端口电阻网络的开路电压U为( )
60V
16我们将频率为50Hz,电压有效值为115V的正弦电源同电阻为49欧姆和电感为25.5mH的线圈相连接,通过线圈的电流的有效值为( )。
12.85A
17.现将功率因数为()感性负载接在220V,50Hz的正弦电压上,测得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各为7.5kW和5.5kvar。
0.806
18.某科研小组,在进行相关实验时测得一组数据如下:某一供电线路的负载功率是85kW, 功率因数是0.85(φ>0)。已知负载两端的电压为1000V,线路的电阻为0.59,感抗为1.29,则电源的端电压有效值为( )
554V
19.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我们整理出一些运算法则,例如 通过测量流入有互感的两串联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和外施电压,能够确定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现在用U=220V,f=50Hz的电 源进行测量。当顺向串接时,测得I=2.5A, P=62.5W; 当反向串接时,测得P=250W。因此,两线圈的互感M为( )
35 .49Mh
20.三相变压器是一种常见的变压器,因为它具有多相合流的功效。一个三相变压器作三角形联接,空载时其每相的等值阻抗Z=j1002,其额定相电压为380V,经过端线复阻抗Z:=1+j29的三相输电线与电源联接。如要求变压器在空载时的端电压为额定值,此时电源的线电压应为( )
390V
21.关于LDO线性稳压器与DC-DC变压器两种电源,以下属于DC-DC特点的是
压降较大时仍然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
输出电压可以高于输入电压
22.关于电压反馈型运放与电流反馈型运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电压反馈型运放具有更高的直流精度,常用在低速精密信号处理电路
电流反馈型运放具有更大的压摆率,常用在高增益大信号调理电路
电压反馈型运放在增益增大时,带宽成比例下降
23.众所周知,一些电气设备内部器械参数变动都会引发相应的物理现象,那么输电线路电气参数电阻和电导反映输电线路的物理现象分别为( )
热效应和电晕现象
24.在实验室内,将两台相同变压器其额定功率为31.5MVA,在额定功率、额定电压下并联运行。每台变压器空载损耗294kW ;短路损耗1005kW,两台变压器总有功损耗为( ) 。
2.157MW
25.()是关于电弧的产生与熄灭的原因之一。
电弧的形成主要是碰撞游离所致
26.在我们对电动机进行研究时,其本身的自启动功能是研究的重点,我们再分类别的时候可根据运行状态进行划分,在该标准下可分为( )三类。
带负荷自启动、空载自启动、失压自启动
27.通过对过往学习过的知识的回顾,我们发现当无限长直角波作用于变压器绕组,绕组纵向初始电压分布与( )有关。
电压持续时间,三相绕组接线方式,变压器绕组波阻抗
28.根据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一些课外知识的延伸,不难发现长空气间隙在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具有一种特性,那么该种特殊性指的是 ( )。
放电V-S特性呈现U形曲线
29.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相应实验目的,进行接地体接地电阻测量。现将 一个半径为0.5m的导体球当作接地电极深埋于地下,土壤的电导率为10-2s/ m,则此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为下列哪项数值?( )
15.922
30.对于高压同轴电缆,为了在外导体尺寸固定不变(半径b=定值)与外加电压不变(Uo=定值)的情况下,使介质得到最充分利用,则内导体半径a的最佳尺寸应为外导体半径b的倍数是( )。
1/e
31.现有一种传输线,根据对其深入研究发现其特性阻抗Zc=75Q。该种无损耗传输线的长度为八分之一波长, 且终端短路。则该传输线的入端阻抗应为下列哪项数值? ( )
j75Q
32.进行某项研究时,我们可以选用()作为直流量叠加在正弦波电压上。
同相输入求和运算电路
33.实验室购进某拼台三相电力变压器,购进后对其相应数据指标进行检测,这时需要我们进行实践与理念的结合。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三相电力变压器带电阻电感性负载运行时,在负载电流相同的情况下,cosj越高,则( )
副边电压变化率AU越小,效率越高
34.根据所学知识,对以下情况进行分析。当我们将同步发电机与大电网并联时,并联条件中除发电机电压小于电网电压10%外,其他条件均已满足,此时若合闸并联,发电机将( )。
产生不大电流,此电流是电感性输出电流
35.实验室购进一台串励直流电动机进行某项研究,由于实验人员A不慎将电刷顺旋转方向偏离磁场几何中性线一个不大角度,设电机的电枢电流保持不变,此时电动机的转速将( )。
降低
36.短路,对于电气设备本身有着较大的损害。在短路瞬间,发电机的空载电势将( )。
正比于励磁磁链不变
37.对于电器设备来讲,它的内部热稳定性和开断能力强弱,对于该电气设备的市场行情有着较大的影响。通常在产品出厂前我们需要校验电气设备的热稳定和开断能力,一般情况下合理地确定短路计算时间,在校验电气设备开断能力时,以下短路计算时间正确的是( )。
继电保护主保护动作时间+断路器固有分闸时间
38.在AutoCAD 2000中,我们可以使用许多种方式去进行绘图,其中较为常用的是用PLINE命令进行绘画。如果我们利用该命令画出一六边形,该六边形中有( )图元实体。
1个
39.在用AutoCAD 2000时想要动态地改变一条线段的长度,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
执行LENGTHEN/DY命令
40.在使用AutoCAD 2000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对文件的保存和查找打开,而文件也可以根据来源区分为许多种,其中外部块的文件扩展名是( )。
dwg
41.对于电器设备来讲,它的开断能力的强弱对于该电气设备有着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需要合理地确定短路计算时间,在校验电气设备开断能力时,以下计算短路时间正确的是( )。
继电保护主保护动作时间+断路器固有分闸时间
42.若万用表无“OFF”档位,当万用表使用完毕后,则转换开关应转到( )位置。
交流电压最高档
43.在传感器设计的时候,下面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
小信号尽量多级放大
44,如果已知一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960 r/min,则可知该电动机的磁极对数p应该为( )。
p=3
45.自动控制系统的方块图由( )基本形式组成
串联,并联,反馈
46.若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1(S)与G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联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S),则G(S)为( )
G1(S)+G2(S)
47.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而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48.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分组的存储和转发,并在网络层提供协议转换是( )
路由器
49.某一应用系统需要扩展10个功能键,通常采用( )方式更好。
矩阵式键盘
50.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发射结和集电结所处状态分别为( )。
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51.在单管固定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中,若测得三极管的静态管压降UCE近似等于0时,则该管工作状态为( )。
饱和
52.假定压器一次二次侧匝比为K,则当变压器二次侧绕组带有负载Z时,变压器一次侧的等效阻抗模Z′为二次侧所带负载的阻抗模的( )倍。
K2
53.下列条件中符合理想运算放大器条件的是( )。
开环输入电阻→∞
54.利用半导体电路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通常按顺序需要进行以下几步( )。
变压—整流—滤波—稳压
55 .可实现有源电路逆变的电路为( )
单相全控桥可控整流电路
56.交流接触器的作用是 ( )
频繁通断主回路
57.黄绿相间的双色线,按电气规范只能用作 ( )
接地线
58.把线圈额定电压为220V的交流接触器线圈误接入380V的交流电源上会发生的问题是( )
烧毁线圈
59.PLC
中每个继电器的线圈在梯形图中只能出现一次, 它的触点可以使用( )。
无数次
60.交流电路中,计算得到某一无源二端网络复数阻抗为5+6j,则该二段网络对外呈( )
电感性
61.在控制电路中,如果两个常开触点串联,则它们是( )
与逻辑关系
63.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的方法有( )
定子绕组串电阻减压起动
星--三角减压起动
延边三角形减压起动
64.工业机器人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它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
执行机构
机械本体
控制系统
检测系统
65.正弦量的三要素分别为:
角频率
初相位
幅值
66.电器散热的基本方式包括( )
对流
热辐射
热传导
67.电器控制线路系统图包括()
电气原理图
电气设备安装图
电气设备接线图
68.机器人研究包括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机械手设计
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
轨迹设计和路径规划
传感器(包括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
69.PLC
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其工作过程分为( ) 三个阶段,并进行周期循环。
输入采样
程序执行
输出刷新
70.利用戴维宁定律分析电路时,需要求解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通常要进行除源处理,具体方法是()
电压源短路
电流源开路
71.步进电机是利用电磁铁的作用原理, 将电脉冲转换为线位移或角位移的电机。计算机每发一个电脉冲,步进电机转动一定角度, 带动机械移动一小段距离。步进电机的特点包括()
来一个脉冲,转一个步距角。
改变脉冲顺序,可改变转动方向。
控制脉冲频率,可控制电机转速。
72.以下元器件中一般不属于专门的电路防护类器件的是
三端子电容
73.在相对介电常数为4,损耗角正切为0.02的FR4板材内布设差分带状线,假设其中一条比另一条长3mm,则产生的skew误差约为
20ps
74.高速信号的损耗增加在示波器测试的表现为:
眼图高度变小,jitter变大
75.哪个不是采用加速计原理设计的()
超速判断器
76.在设计机械结构时应考虑如下几个要求
①运动规律、运动精度、承载能力、工作速度、总体布局等
②采用尽可能短的运动链
③优先采用低副,特别是转动副,尽量避免虚约束
④各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性
⑤合理安排传动机构的顺序
① ② ③ ④ ⑤
77.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如果保持a、u、b、载荷、材料等不变,增加齿数,则齿面接触应力σH__;齿根弯曲应力σF__。
不变,变大
78.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时,宜采用
双头螺栓联接
79.在滚动轴承中,适合作轴向游动的轴承是
圆柱滚子轴承
80.一个控制系统的好坏与()和被控对象有关。
自动控制装置
81.属于程序(过程)控制系统的是
①形加工机床;②电饭煲;③数控加工中心;④自动跟踪雷达;⑤啤酒生产自动线;⑥空调机
3 5
82.MCS-51
单片机中,当外部中断0发出中断请求后,中断响应的条件是
IE=0x81
84.传感器的回程误差表明的是**__**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正反行程
85.他励直流电动机降低电枢端电压调速可以实现()调速;而在弱磁调速时可以实现()调速。
恒转矩,恒功率
86.PLC
型号选择的重要原则是
①. 经济性原则 ②. 安全性原则 ③. 隨意性原则 ④. 地区性原则
1 2
87.机器人研究包括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1)机械手设计
(2)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
(3)轨迹设计和路径规划
(4)传感器(包括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
(5)机器人视觉;
(6)机器人语言;
(7)装置与系统结构;
(8)机器人智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