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在对儿子的施教上,我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
学数学加减—掷骰子
训练注意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动手能力—什么不见了/什么又来了的游戏。
除了教卡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我还特别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机会来丰富他的知识。例如,看到某个建筑物,我会给他讲这个建筑物的大概结构,是什么风格;看到一座古城,我会给他讲一讲这个城的历史,以及围绕这个城所发生的轶闻趣事。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人只是拘泥于书本知识,他就会变得思维狭隘、目光短浅,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的。不仅如此,如果一个人总啃书本上的知识而不直接走入生活,那他甚至连书本上的知识也不能完全掌握。一个书呆子式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所以,在教卡尔学知识的过程中,我总是尽可能地让他在生活中学习。有一次,卡尔读《伽利略传记》,读到了那个“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他有些不明白,便来问我:“爸爸,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从高空中落下来,真的会同时落地吗?我怎么觉得不可能呢,一个轻一个重,应该是一先一后落地才对呀!”伽利略的故事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读过,卡尔能够提出这样的疑问,我很高兴。因此,我这样对他说:自己动手做个试验,你的疑问不就解决了?于是,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我和卡尔带着一轻一重两个铁球,爬到了教学楼的楼顶做这个试验。当时有很多邻居围观,他们其中的大多数都这样评价我:“威特牧师太宠孩子。伽利格的原理怎么会错呢?带孩子做这的实验一点儿都没必要我并没有在意大家的议论,而是坚持与卡尔做完了那个实验做完后,卡尔惊评了,同时化得很神奇,于是下要弄明白“两个铁同时落地”的原理。就从那时起,卡冬了别的孩子认为枯燥乏味的物理学。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相信很多孩子都读过,有孩子对此提出质疑,也许他们都持有这样的想法:“书上是说的,肯定错不了!”
有句俗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可以这样说目相信书本的人肯定是一个懒惰和盲从的人,这样的人是很学问上取得成就的。
卡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从不轻信书本,所有的知都想亲身体验一下才肯罢休,也正因如此,他的独立思考能加动手能力都特别强。
在学习的过程中,卡尔做过无数个试验。从某种角度来卡尔的学习热情正是在这种亲身体验、动手证实的过程中一点A培养起来的。
卡尔两岁之后,为了让他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不论去哪种合,我都会带上他。例如,随意一点儿的场合:走亲访友、出门东西。又如,正规一点儿的场合:听音乐会、看歌剧。我这样做目的就是让他从小就与各种身份、各种阶层的人交往。因此,卡尔的社交能力从小就很出众,他从不怯生、不怯场,越是人多越重要的场合,他就发挥得越好。
后来,儿子成名后必须出入一些正式场合,例如,见一些族、王公大臣,甚至需要和国王打交道,他都能表现得非常得体给别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见过一些在学问上十分优秀的人因为缺乏经验,出入这类场合时就显得畏缩慌张,实在不雅。除此之外,只要有时间,我就带卡尔外出。我们几乎参观了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当然,我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开阔他的眼界、增长他的见识。只是参观并不足以让卡尔学到具体的知识,每次参观回来之后,我都会让他详细地叙述旅途中的见闻,或是让他讲给他母亲听。这样一来,卡尔不但能记住更多知识,语言及逻辑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卡尔5岁时,在我的陪伴下,几乎游遍了德国所有的大城市。6岁时,他已经成了我们所在地区见识最多一的孩子,他的见识甚至超过了很多成人。他周围常常有群孩子围着他,他们在地理、历史方面有不懂的、有想知道的,都在问卡尔,他们还经常请卡尔讲在旅途中的见闻呢!
读万卷书远远比不上行万里路,在对卡尔的教育上,我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现实界能教给孩子的,永远比书本能教给他们的更多、更丰富、更生动。
1信心的源泉
孩子的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