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人定价想到大数据

商业社会,大到一个公司,小到一个商贩,其核心目的就是两个字:赚钱。

所谓看人定价,就是一件商品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采取不同的定价,一瓶可乐在超市和在酒店价格不同不属于看人定价,因为他们在不同的地方,附加值已经不同了。我指的是,完全是同一个产品,遇到A是这个价格,遇到B是另外一个价格,找谁说理去。

这个最近在越南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街边流动小贩,把熟的鱿鱼切碎放上黄油和调料在一个小锅子里拌一拌,品相不错,香气四溢,成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最后我们花了18块钱买走了一片鱿鱼,而在胡志明一杯街边奶茶的价格也就三块钱。有意思的是,在我们等待小贩加工鱿鱼的时候,旁边还有两个越南姑娘也在问价格,想买,但是不知小贩和他们说了什么,她们看看就离开了。我们不禁怀着恶意猜测,小贩让小姑娘避嫌,等宰完这三位中国人再说。在越南,我们还遇到了一位上海老先生,自己和老婆两个人来越南游玩,也和我们分享他被宰的经历,主要就是本地人吃饭一个价格,游客买单是另外一个价格,而且差距离谱。

以上的情况,我把它叫做看人定价,商家根据你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来定制一个价格, 或者根据你的消费习惯来判定你对于此次消费的价格敏感程度来定价。去年5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不少航空公司联手数据分析企业,掌握客户出行和消费倾向,然后根据这些大数据“看人定价”,而这一趋势今后很可能越来越普及。大数据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根据你个人的大数据来分析和预测你的行为,并预估你的心理价位,以达到利益最大化。另外有一个事情是淘宝的一则消息,说的是,淘宝商户可以利用大数据,根据购买自己商品的客户的消费习惯,来判断该给这个客户发送正品还是假货。打个比方,如果商家通过大数据发现,这个客户在过去的两年内,购买了许多商品,退货率小于10%,说明他对于假货是有忍耐力的。于是就先给她寄假货,如果她之后没有退货,说明她对假货的容忍度比较高,那下一次还继续会给她寄假货。这会有多恐怖?!自己的懦弱或者说是怕麻烦反而变成了商家从你身上榨取利润的理由。虽然这个是显而易见的谣言,但是也从一方面让我们知道通过大数据确实可以看人定价和看人发货。

再以进一步想,如果他掌握了你足够多的大数据,那你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机器预判,或者是直接引导,最近在一个读书会中听了那本人类简史作者的一本新书:未来简史。里面的核心是,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算法的结果。当电脑算法足够快和掌握的数据足够多后,人类的所有决策都会交给电脑来做,小到今天下班该走哪条路,大到和谁结婚是否要孩子等等。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为了便利收集了它,而它也将会是人类最为脆弱的攻克点。通过算法,一个人可以让另一个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并且真的去实行。你如何判断这是他自己的意愿,还是机器影响下的结果?

前面说的航空公司,还有另外一个谣言,就是你在某一个旅游预订平台定下了去往某地的往返机票后,你再去订酒店,这些酒店的价格将会自动抬高一些,比你没有定机票的情况要高,因为系统判定你订酒店的意愿非常高,并且通过你机票的折扣率来判断你对于酒店价格的敏感性,比如,如果你定了商务舱,那你肯定要享受平台为你特别定制的酒店“价格”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看人定价想到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