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由的恨——《恶意》

图片源自网络

日高邦彦是畅销书作家,在准备移居加拿大,出国前夕,却在家中惨遭谋杀。好友野野口和新婚妻子发现了他的死亡并报案。警察加贺通过调查死者的身边的人,死者朋友野野口的口供,调查被害人的过去等等一连串的抽丝剥茧下,确定了凶手就是野野口,但他杀害日高的犯罪动机,却令人惊愕万分同时毛骨悚然:“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看日高不爽”的恶意之花像藤蔓一样,缠绕了野野口一辈子,最后结出了谋杀日高的花之果。

日高和野野口其实是一起长大的朋友,长大以后,日高变成了颇负盛名的畅销作家,在成就,地位各方面都比野野口优秀,这让他嫉妒万分;另外,日高还掌握着野野口小时候协助他人犯罪的照片,虽然日高一直帮他隐瞒犯罪事实,却让他一直活得惶恐不安。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野野口便处心积虑地策划了这次谋杀。同时他还通过手段,企图将自己塑造成日高的影子作家,从而达到贬低日高人格目的。如果计划成功,他曾经的犯罪事实将永不见天日,另外,他也将罩上畅销作家的光环,而日高将身败名裂,可谓一举两得。

作为野野口亲密的朋友,日高热心善良,知道他不堪的过去却默默替他保密,甚至还帮野野口实现理想,可野野口还是恩将仇报,以怨报德。因为他看日高不爽,恨日高,嫉妒日高。毕竟日高名气比他高,地位比他高,生活水平比他高,写作水平比他高,运气也比他高。“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于是他处心积虑,给日高下套,把对自己能力不够的憎恨转移到日高身上。日高没有亏欠他,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他的事情,他杀日高的动机十分纯粹:就是日高处处比他高,他看日高不顺眼而已。

人或多或少都有阴暗的一面,当人性的弱点被无限放大以后,恶意之花便瓜熟蒂落,结果罪恶之果。读完《恶意》以后,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每个人身边都会有比自己优秀得多的人,与其嫉妒,不如向榜样看齐。“妒忌对妒忌者之为害,犹如铁锈之于铁”,嫉妒别人不但让自己被不良情绪笼罩着,如果没有控制好这个度,也容易做出损人亦不利己的事情,比如《恶意》中的野野口,偷鸡不成蚀把米,让日高身败名裂的阴谋没有得逞,自己也锒铛入狱,遭世人唾弃。反之,如果野野口一直把日高当榜样,也许小说会换一种结局,日高继续当他的畅销书作家,野野口经过不懈努力,也成了颇负盛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结局皆大欢喜。

而野野口之所以变成充满恶意的野野口,也跟他童年的经历和家庭教育逃脱不了关系。可怜的他遭遇了可怕的校园暴力,然后为了避免遭遇校园暴力,而讨好施暴者,自己也加入了施暴者的队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野野口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坏孩子的印象。而他的母亲,在他三观形成的成长时期,阻止他和日高一起玩耍,对邻居存在敌意和偏见,对扭曲野野口的人格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如果他在一个充满爱,充满阳光的环境了快乐的成长,也许内心的那些黑暗的恶意便像大海里的一滴墨水,被稀释得无影无踪。

《恶意》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还有种种思考。假如以不同人物的身份代入小说,要避免悲剧的发生,以野野口为例,要多接触积极阳光的人和事,开阔胸襟和视野,将内心中的种种恶意扼杀在萌芽中,给善意留空;以日高为例,则要择良友而从,过于善良是一种病,与人交往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以野野口的母亲为例,在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时期,要正确引导孩子的言行举止,用心栽培。如果家长指的路都是错的,那么孩子免不了在今后的道路里一错再错,最终酿成大错;以学校为例,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杜绝校园暴力则是一个永远不会的话题……倘若以上各位都如此,那么《恶意》的标题也许就可以换成《善意》。

然而,一切只是如果。

“人性中的恶意,贪婪,嫉妒……真是十分可怕的负面能量,让人寒毛凛凛。”恶意因恨,万劫不复,原罪被放大,总有一角照出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恶意无处不在,也存在于我们身上,学会管理和控制情绪,让世界少一些恶意,多一些善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缘由的恨——《恶意》)